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利用黄河流域65个重点城市2001-2017年的面板数据,基于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L指数,测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区位、时期差异特征,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①2001-2010年,上游城市增长动力源于绿色技术效率,中下游城市源于绿色技术进步,2011年以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普遍呈现增长趋势。②从全样本回归结果看,FDI全时段、第二阶段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第一阶段正向影响源于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阶段的影响系数略小,且对绿色技术效率的影响为负。③上游城市FDI在全时段、第一阶段影响为正,中下游城市在全时段、第二阶段影响为负,环境规制有正向影响,绿色技术效率提升仍是短板。相应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优化要素配置,注重规模效应,着力提升绿色技术效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制定差异化引资战略,提高FDI质量和水平;健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同监控机制,保障经济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加强绿色科技研发、提高投资成效和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无害固体垃圾处理的问题,是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中应重点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也是建设现代城市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素。本文以新加坡为例,研究其如何成功处理迅速增长的无害固体垃圾问题,并探讨其垃圾管理政策,以期为我国在高速城市化发展中解决城市垃圾这一重要环境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韧性城市理论为基础,构建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2008—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从时序演进角度看,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总体水平呈向好发展,但韧性水平的绝对差距也呈显著扩张态势,其演变周期可划分为“波动—提升—共生”3个阶段。(2)从空间分布角度看,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空间差异性较大,韧性高值区集聚于上海、浙东北、苏南地区,并由此区域向外呈层次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扩散趋势;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空间集聚水平呈良好发展趋势,已形成以四大地区为首的热点区域空间集聚特征。(3)从空间转移角度看,城市人居环境韧性等级的空间传递性较为显著,邻域背景下的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城市形成各自集聚的“俱乐部收敛”现象,等级转移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最后,提出要全面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整体提升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连市海岸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盖美  田成诗 《经济地理》2002,22(2):179-183
大连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大连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系统分析了大连市90年代后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由于城市化、工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废水排放量大,近海海域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等)。最后,提出大连市未来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雪莲  王佳琪  张迁  踪家峰 《经济地理》2019,39(9):122-128,137
环境管制对于产业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文章采用准自然实验法,考察1998年实施的"两控区"(指酸雨控制区或者SO2污染控制区)环境管制政策对我国149个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两控区"政策显著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服务性行业转换,外资投资及人力资源水平也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从区域空间分异看,"两控区"政策对东部、中部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有正向推动作用,东部地区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而西部和东北的"两控区"政策对城市产业结构变动却呈显著负向影响。再以2010年作为时间节点,考察更为严格环境管制条件下的政策效果,发现只有东部城市的环境规制促进产业结构转向服务性行业,验证东部"污染光环"假说。  相似文献   

6.
政府主导型工业化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产生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定历史阶段,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及阶段转型密切相关。建国之后我国一直实行政府主导型工业化政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越来越明显,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而韩国是这种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典型,也因实施这种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众人皆知的“汉江奇迹”,因此重新认识并对比中韩的政府主导型工业化政策是大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以内化环境行为外部性为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关键所在.文章旨在梳理当今国内环境经济政策研究的变迁历程及最新进展,围绕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构建的分析主线,明确划分了相关研究的发展阶段并回顾了各阶段不同主题和政策手段的研究概况.基于已有研究侧重点不同的考量,从内容研究、实践研究、评估研究和优化研究四个维度重塑了本领域跃迁研究的有效理论分析框架,并评述了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常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开发的角度,详细阐述了新一代城市环境信息系统(UEIS)的技术特点、数据组织、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介绍了按新一代UEIS的设计思路和组织结构开发出的武汉市城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的北九州市成功克服公害,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技术,并活用这些经验推进重视环境保护的城市发展战略,建树丰硕、影响深远,在环保领域占领着日本国内无庸置疑的先驱地位.本文旨在分析高速成长期之后的北九州的环境政策的演变,列举其中代表性的措施揭示其特点,并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从国家层面来看,战后日本环境政策可分为三个阶段,各自有不同的环境政策焦点:从公害治理对策到综合环境保全、提高环境舒适度,再到关注地球环境问题、努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北九州市的环境政策变迁大致遵循了相同的轨迹.本文讨论了克服公害的"北九州模式"、环境国际合作的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工程、"环境示范都市"工程等主要环保措施,阐明其中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过程,并进一步探讨以环境关联产业为杠杆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环保产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可能,提出了今后需要致力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面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环境服务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的环境因素制约,为我国环境服务业带来了机遇和更深层次的要求。本文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凸显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垃圾处理、噪声干扰等环境问题,基于环境服务业的功能与服务内容,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环境治理领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力量之源,低碳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将创新型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18年全国275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创新型城市试点对降低碳强度的政策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在降低碳强度的基础上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各类试点政策的推动效果依次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创新型城市政策>智慧城市政策>低碳城市政策>环境保护重点监控政策;第二,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与结构转型效应3条路径助力低碳经济发展;第三,城市特质会影响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效应发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碳强度的抑制效果呈现由东到西递增的地理空间差序格局、由高到低递减的城市等级差序格局,在人口规模与抑制效果之间呈现倒U型作用,并且资源型城市的抑制效果显著大于非资源型城市。  相似文献   

12.
刘杰 《经济地理》2012,32(6):103-10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省市经济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其内部仍有欠发达地区。促进沿海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依据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SSM)对山东省菏泽市进行实证分析,揭示菏泽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菏泽产业结构演进的机理,提出今后菏泽产业结构演进的态势,以期为菏泽市及与其相似的沿海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环境能源政策创新过程,是对环境能源领域某些特定问题的求解过程。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明确环境问题实质,推断其演化趋势,在经济、社会、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等多重约束下,综合经济、金融、法律等领域思想精髓,拟定创新政策。文章对以环保意识坚定而闻名于世的荷兰环境能源政策创新过程进行了探讨。重点考察其可持续能源系统规划架构与流程及政府扮演的角色,为我国环境能源政策创新的具体过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人类的结晶,社会进步的摇篮,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发展的不同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没有城市的发展,就没有现代文明。城市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即城市政府职能;探讨了在新世纪情况下,城市政府职能如何转变才能使城市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促进绿色经济的最优政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 《经济地理》2008,28(4):598-602
发展绿色经济,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未来可能日益增多的国际环境问题矛盾的迫切要求.政府促进绿色经济政策工具可分为管制性和经济引导性两类.管制性政策的弹性小,有效成本巨大,而经济引导性能够促进关联者自发行动,是主要考虑对象.目前我国绿色经济政策的参数多为主观判断,缺乏定量化手段.以stackelberg模型作为理论基础来构建博弈模型,可以分析绿色产业链条的责任者和辅助者与政府政策之间的互动,得出最优征罚率与最优补贴率,从而为制定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最优经济引导性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排污权交易中的政府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中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在部分省市以试点的形式进行。目前排污权交易在其基础、保障、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其实践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其控污作用的发挥。而政府在这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明晰、规范并完善政府行为,才能为排污权交易的进行打牢基础,夯实保障,辅助运行,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兑现碳中和承诺,有待于绿色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针对这一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了检验智慧城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2006-2018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和倾向得分匹配相结合(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财政科技支出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在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外向型经济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水平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两型社会”建设中武汉市工业发展战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武汉城市圈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该地区在环保、节能方面的现状和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武汉城市圈”的“龙头”——武汉市1985~2007年的环境状况、单位工业产值能耗、经济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武汉市已经进入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的发展阶段,环境水平和能耗状况都随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改善;武汉市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虽然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体上质量不高;外商直接投资对武汉工业的知识溢出水平很低;武汉市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国际“污染避难所”。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推动东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借鉴欧盟智慧专业化相关研究,从科学、技术和经济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在各指标下将东营分别与领先创新型城市和同类创新型城市进行标杆对比,并构建SWOT矩阵,分析东营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结果发现:东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就,R&D投入强度与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指标具有一定的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企业是短板,仍需加大培育力度。对此基于SWOT分析提出有关引才引智、创新主体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铜池一体化发展有助于两市的优势集成、协同共赢。目前,铜池一体化发展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基于铜池两市基本市情的比较和对铜池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历程的基本评价,对铜池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问题提出了修正性意见,针对进一步推进铜池一体化发展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