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将科研团队视为一个元网络,以成员、知识、目标为元素,建立元矩阵。以元矩阵为框架,分析了科研团队的成员选择路径。科研团队目标对知识存在需求关系,会形成知识缺口。在对目标和知识进行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科研团队的知识缺口识别方法,该方法不仅量化了知识缺口,而且为科研团队的成员发现和评价提供了依据。以知识学习难度和时间紧缺程度为维度,分析了科研团队知识缺口的弥补策略和成员短缺的形成机理。科研团队的现有成员以知识缺口为依据,在各自局域网中发现符合要求的科研人员,从而形成候选成员集合。以候选成员集合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寻找入选成员的算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团队动作模式的科研管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因应我国科研环境的重大变化,我国科研管理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和新的挑战,从组织行为的角度出发,对基于团队运作模式的科研管理进行研究,通过对科研团队的界定,着重分析了组建优秀科研团队必须关注的六大关键因素及其层次关系,探讨了科研团队的系统管理方法,旨在于寻求科研组织中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高层次的教育,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本文在目前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和实施“研究生创新工程”的矛盾背景下,立足于提高研究生科研项目的科研绩效,研究了在目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下,基于对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团队基本特征的分析,针对其固有特性,构建了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团队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和谐在团队建设中的地位,在科研事业单位办公室中加强和谐团队建设,可以引导员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增强团队竞争力,本文从基层研究所办公室的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对科研事业单位办公室系统的团队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论述,探讨在组织中如何开发高效的工作小组,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各高校信息科研团队的建设。信息科研团队因工作领域的独特性有其独特的管理规律和模式。本文从现阶段高校信息科研团队管理现状中总结经验,提出加强团队管理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高校逐步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但是高校科研团队的队伍建设状况却不容乐观。分析了高校科研团队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促进高效科研团队建设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中科研专项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日益凸显.进行绩效评价不仅有利于课题组及时调整科研计划和研究方向,有利于表彰优秀的科研团队,也有利于发现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本文针对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建立了科研专项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用以评估科研经费的投入产出效率.该体系需要学校项目组、科研处、财务处等相关机构相互配合以达到评估和激励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考核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团队科研绩效考核方法比较复杂,其指标体系很难满足当今科研团队绩效考核的需要。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考核的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加权灰色关联分析平衡灰色系统中未知信息的方法,通过某学院5个科研团队绩效考核的算例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团队创造力已经成为科技领域主要发展动力和创新模式,是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驱动因素。在较系统地分析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内涵、构成要素、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特征的基础上,从适应融合机制、涌现机制和协同互补机制3个方面,对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形成的整合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指出,在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形成过程中应综合运用这3种机制,充分实现个体层面和团队层面创造力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0.
科学研究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容易引发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科研风险。旨在揭示科研过程的不确定性与科研风险的相互关系。在分析科研风险本质特征及其与科研过程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科研过程中科研风险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构建了反映科研过程和科研风险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来自15所985高校教师的157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科研选题、学术构思、方案设计、科研实施、知识表达、成果转化等因素直接正向影响科研风险,而硬件支持和信息服务通过科研实施过程间接影响科研风险。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科研过程的科研风险防范对策。研究成果揭示了源自于科研过程的科研风险形成规律,为研究机构识别与防范科研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少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2):124-129
科研自主权在科研评价中居关键地位,但尚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科研自主权不同于学术自由、学术自主和学术主权,不能仅将其简单理解为学术自由、自主中的一项权利。科研自主权的实质是自由进行科学研究的权利,主体通过自由开展或放弃研究行为的方式行使科研自主权,同时受到相关法律关系的约束。当前,科研评价政策已部分规定了科研自主权,但在同行评议机制、代表作制度、自主获得成果的知识产权、科研经费自主使用、科研自主权限制条件和权利救济途径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改革科研评价应当将科研自主权纳入评价标准,科研评价中行政权力的运行应建立在保护科研人员科研自主权的基础上,而科研人员科研自主权行使准则及其限制条件需要有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化时代,科学研究成为一种典型的数据应用场景。科学研究大规模处理个人数据隐含的“道德伦理问题上的非对称性”引致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间的权益冲突。中国既有法制对于科学研究处理个人数据行为的规制呈现规范内容不一致、指向模糊、保障措施不足等问题。以《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为代表的域外法制从规范定位、可处理数据范围、目的限制原则的适用、数据主体同意的规定、数据主体权利克减、技术性与组织性保障措施等方面确立了相对完整的法律规制体系。可以考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增设“科学研究”相关条款,同时,通过适当豁免研究人员的数据处理义务、附条件克减数据主体的个人权利以及调整同意模式,打造激励相容的数据处理行为要件,此外,尚需完善技术性和组织性保障措施以确保数据处理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13.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双一流”大学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大学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受诸多因素掣制,难以充分激发,引起广泛关注。借鉴现代冲突理论,探讨大学科研治理中,科研人员因所处弱势地位而可能面临的冲突;阐述冲突的表现,包括群际冲突、群内冲突、学科冲突和个体冲突;分析冲突的生成,主要有政府信任假设与期待冲突、科技制度供给与需求冲突及治理方式对立与合作冲突;阐发大学科研治理变革的理论逻辑,主要有互动互信是大学科研治理的前提、科技制度是大学科研治理的保障、协同共治是大学科研治理的目标;提出变革的实践路径,包括诚信建设常态化、科技制度体系化、制度创新多元化、治理方式柔性化、科研服务精细化和治理手段智能化。  相似文献   

14.
财政性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与使用是一国竞争力提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体现出较强的刚性特征,因而产生了较多问题,如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人力资本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等。针对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的刚性特征及各种现实问题,提出了科研经费柔性化管理理念,并构建了我国财政性科研经费柔性化管理概念模型,可为财政性科研经费有效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众包、众筹以及众创等大众创新形式,将有力促进高校科研创新模式向开放式、现代化转变。从论述高校科研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出发,提出解决科研团队、科研教师、科研学生面临问题的新思路及运作机理,即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高校科研众包平台、科研众筹平台以及科研众创平台。建议依托三大平台,有效利用各方科研资源,广泛筹集社会研究资金,充分发挥智力资本价值,加大政策支持和制度规范,以促进高校科研模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研经费“包干制”对激发科研人员潜能、提升科研绩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中国科研经费政策演变的基础上,采用政策分析法对比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总结中国科研经费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改革的逻辑动因,并从考核、激励、容错、审计监督、防控预警、多中心治理6个方面设计科研经费“包干制”推进机制,以期破除科研经费改革中面临的梗阻,优化科技资金配置,调动科研人员热情,释放科研人员潜能,提升科研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杨锴  周岩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1):145-152
西湖大学等新型研究机构的兴起,引发新一轮科研人才抢夺战。既有关于科研团队的研究聚焦于成员优选,而对创新能力纵向匹配的关注明显不足。基于优势理论视角,针对外引内联型科研团队创新活动,采用扎根方法,提炼创新能力评估要素,并在个体优势识别方法基础上构建纵向匹配模型,通过案例应用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具体而言,以科研人员优势为导向的纵向匹配模型,在识别外部科研人员个体特征基础上,兼顾了对个体比较和群体模式的考察,进而选拔出符合团队创新能力要求的成员,实现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和创新协同目标,为解决成员创新优势模糊、成员协作差、创新水平低等问题提供了方法参考。最后,从提升创新能力、保持评价合理性、完善团队优势配置等方面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与人们从事的其它工作一样,科学研究者所做的文献综述也是一个积累经验与循序渐进的过程。现有研究尚未系统地探讨有关文献综述者“进阶”问题,大多数研究者都关注文献综述了解现状而非解决问题的功能。通过较为全面系统的文献收集与整理分析,根据研究思路与研究方式划分得到现有研究存在4种文献综述类型,基于科学研究层次划分得到文献综述4种功能。在此基础上,将文献综述置于整个科学研究框架下,基于科学研究最为根本与最有价值的问题解决功能及执行过程,提出初级文献综述者向高级文献综述者转变的“进阶”路径及具体操作步骤,包括聚焦研究问题而非研究现状、精心设计而非简要构思、做实做全文献综述而非目标框定、做精做深结果呈现而非简要罗列叙述及具体实施举措。  相似文献   

19.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的改革举措,开辟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赋权之后职务科技成果共有权如何行使,成为当前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总结我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共有在权源、主体、客体、程序等方面的特殊性,阐释职务科技成果共有权的规范行使要求,强调职务科技成果共同所有权行使目标的协调,进而揭示职务科技成果共同所有权行使的典型风险。研究发现:事前的风险防范需优化权属自治,引导科研人员和单位在赋权协议标准条款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充分与细致的协商;事中的风险防范需加强动态管理,建立沟通交流渠道以促进协同防范;事后的风险防范需厘清各方主体的责任,落实风险共担以回应权责利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面向合作的科研团队建设,是我国学术研究发展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难题。从知识与性格两个维度出发构建评价体系,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项目经费资助的40个科研团队为评价对象,测度科研团队知性互补水平和强强联合水平,将评价结果与团队合作研究成效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团队整体合作研究成效而言,知性互补起显著负向作用,强强联合起显著正向作用;对于团队成员人均实现的合作研究成效,强强联合起显著负向作用,知性互补与强强联合交互作用起显著正向影响;团队成员数量能够提高团队整体合作研究成效,而项目经费资助强度显著负向影响团队人均合作研究成效。由此,提出一些管理启示,对于团队负责人、高校和政府在科研团队建设与科研项目管理等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