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As traditional drivers fade, cultivating new drivers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n the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he digital economy plays a strategic role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by using data as a new key production factor and innovation as the driving force, and driving impetus change, efficiency change and quality change to increas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mechanism for the digital economy to cultivate new driver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s through four dimensions, namely allocation optimization, economies of scal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driven growth.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ccelerating the cultivation of new drivers calls for the following efforts: speeding up digital innov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riving force change, efficiency change, and quality change;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digit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pushing advanced industrial basic capabilities; using industri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advanc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real economy.  相似文献   

2.
有效盘活现有科技资源存量,提升区域创新扩散效应,对于确保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重点探究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能否有效提升创新扩散环节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城市群内部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下,区域一体化战略对提升吸收转化环节溢出效应的影响更显著。其作用机理表现为,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区域创新中介主体和知识产权保护主体发育,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使得区域内创新源具备科技成果输出意愿,降低创新策源地与创新腹地之间技术成果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性,进而提升科技成果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当前阶段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尚不能对基础研发投入环节的溢出效应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区域协同创新难以从基础研发投入环节打开局面的情况下,应该将政策发力点聚焦于科技成果吸收转化环节,尤其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中介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兼具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等特征的新动能将引领新时代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甚至有可能重塑全球产业体系和经济发展方式,我国提出建立融通创新模式,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上述背景下,首先,尝试从科学研究与应用实践角度分析融通创新的概念和内涵,进一步构建对应的支撑体系,即形成以政府主办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关键节点,连通企业、高校、研究院所、政府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共同体网络。其次,结合2019年对荷兰人工智能创新服务中心(ICAI)的实地调研,进一步验证构建上述支撑体系对于实现融通创新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最后,就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构建融通创新发展模式加以探讨,并提出4条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国际发展环境。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中国家应选择哪些国家作为经济联盟伙伴,西方发展经济学界的激进主义反对南北合作而主张南南合作,近年来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南北合作优于南南合作。多元化地选择联盟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创业孵化是推动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载体。孵化器资源整合通过帕累托改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孵化投资通过收入效应提高规模效率,技术服务通过替代效应提高技术效率,进而推动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基于2010-2019年中国内地省际面板数据,使用Bootstrap方法、逐步回归法及sobel模型检验创业孵化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孵化器数量、人员投入、风险投资及技术服务对资源配置效率、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创业孵化通过创新产业化路径推动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据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①以平台化、网络化路径扩大孵化器体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②优化创业孵化资金“入、转、退”制度,提升规模效率;③建设“孵化器4.0”模式众创空间,提升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心地理论及空间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首先通过引入冰山运输成本建立了一个以重庆、川南、川东北、成都平原四个城市圈为支撑点的空间菱形经济模型,然后分析了不同的运输成本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最后将成渝经济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空间布局与城市圈的空间菱形模型相结合,阐释了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城际轨道交通网的空间布局可降低各城市圈之间的运输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区内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集聚、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知识城市是当今世界有关城市发展的一种最新理念,其宗旨在于发挥利用现有城市的优势,以知识为发展基础,加速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达到实现城市的科学及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参与全球循环的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本文在解析知识城市的内涵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固有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挖掘和探讨,研究如何在全球知识城市背景下,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空间网络的重组、产业结构的优化、社会结构的变革,实现城市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欧盟是迄今为止运行最为成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元的出现以及成功运行标志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货币一体化的更高层次。作者首先阐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蒙代尔教授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并提出了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观点,然后探讨了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标准的问题,最后用 GG-LL模型分析了区域内各经济体与最优货币区的关系,从而最终建立了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质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基于1987-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模型研究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区分高级与基本人力资本基础上,基于招生率和收入维度,从全局和阶段差异视角剖析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提速的机制演进。研究发现:全局而言,两种测度下基础和高级人力资本各自以数量及创新方式驱动经济增长,并呈现以数量驱动为主,数量、创新双驱动的增长模式;从演进视角看,两种测度均表明,高级人力资本创新驱动是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但相比旧常态阶段,基础人力资本数量驱动日趋弱化并呈异质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城镇化及开放程度均对创新驱动有不同程度激励效应,而城镇化是挤出数量驱动的主要推手。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基础研究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本文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 ,将知识划分为应用技术和基础科学知识两类 ,探讨了基础研究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地位 ,得到如下三点结论 :第一 ,经济的长远增长率和基础科学知识的长远增长率成正比 ;第二 ,决定基础科学知识长远增长率的最终变量为经济体中的人力资本存量 ;第三 ,基础科学知识的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在经济增长中可以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1.
高校R&D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文  韩笑 《技术经济》2010,29(11):30-36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构造经济增长的复合指标,并利用2005—2006年我国31个省市高校R&D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校R&D的专利授权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研发的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明显;高校的基础研究对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高校R&D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不同地区的高校R&D的经济效益差异较大,处于非均衡状态。因此,本文强调应在政策层面上重视基础研究,促进校企科研合作,提高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区域协调,实现高校R&D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2.
基础研究可以为企业带来大量新颖性知识,是企业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基于知识理论,分析企业基础研究广度和深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察企业桥接科学家的中介作用及知识整合能力的调节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2019年科学导向型中国生物制药行业80家企业专利申请和SCI论文发表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基础研究广度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基础研究深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企业桥接科学家在基础研究广度、深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时,企业技术知识整合能力可以强化基础研究广度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正向关系,削弱基础研究深度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剖析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收集2005—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产业协同集聚、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数据,准确测度产业协同集聚及其通过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运用Arcgis软件对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呈现不均衡特征,在空间上,除西部协同集聚区(四川、重庆、贵州、陕西)外,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特征,马太效应显著;在时间上,呈现四足鼎立的演化趋势。依据自身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水平,各省可采取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维持型、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加强型、协同集聚度加强型、经济高质量加强型的差异化策略。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存在双门槛效应,影响效应边际递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在阐述科学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检验一种理论是否为科学的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规范性和实证性以及相应的科学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实证理论而非规范理论,既是科学理论,又是意识形态.然后,对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面临的十大难题进行了研讨.最后,就如何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三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海洋强国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 海洋经济也成为学术研究热点。 把握海洋经济发展态势, 预测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对于科学管理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是海洋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基于可视化的角度利用SATI、 Netdraw、 Ucinet 等软件绘制灰色系统理论以及海洋经济灰色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图谱比较,阐述灰色系统理论的成熟性以及拓宽海洋经济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并分析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海洋经济研究的适用性, 进而拓宽海洋经济研究新方法, 更好地把握海洋产业关联度以及预测海洋经济发展趋势, 科学指导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洋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集聚已成为现代海洋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以物理学中的耦合关系作为研究切入点,以北部湾经济区为实证对象,把耦合关系运用于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的研究中,利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方法分析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对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产业集聚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协调程度和状况进行分析,为海洋产业的合作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可行性和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区域一直有所依赖的比较优势、成本优势、市场竞争力优势正逐步减弱。区域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包括能源、资源、环境、和社会和谐已经成为紧约束,以原有产业结构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达到静态极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日益紧迫。本文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安全与产业结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分析,指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区域经济安全的意义,并提出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有利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应对措施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碳经济如何向低碳经济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球性焦点问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在应对措施上,以开发清洁能源、新能源和节能减排产业等为基本内容的绿色产业革命正在悄然兴起,展现出向节能低碳经济转变的良好势头。其中,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如何向低碳经济转移是关键。文章将传统经济模式定义为高碳模式。首先概述高碳经济与低碳经济,对二者的构成指标进行分析;然后对两种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别从产业层面、机制层面与社会层面三大方面予以分析,找出二者不同之处;最后对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进行研究,指出应以产业结构转变为先带动其他层面,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选择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和科技投入指标,对1991~2003年间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通过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相关性模型的建立,对东北地区未来科技投入的趋势做出判断,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化科技投入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从研究工业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入手,剖析了工业设计的定义,阐述了工业设计的经济属性,并借鉴国内外通过工业设计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着力分析工业设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了工业设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中国“工业设计经济学”的研究方向与加强工业设计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