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玮  李佳嘉 《经济师》2024,(3):108-110
科学合理的岗位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是激励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企业效益效率水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铁路客运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总体上正向着日益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绩效考核效果和工资分配格局。通过提高绩效工资在单位工资结构中的占比、将单位绩效工资项目重新优化整合等方式,能够更好适应工资分配市场化的要求,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提高铁路客运单位的效益效率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谭亮 《经济师》2001,(4):202-203
随着铁路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其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也相应得到不断深化。笔者通过对徐州北机务段的调查,针对该段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过程并结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有关劳动工资制度改革的精神,对铁路行业的工资分配办法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5,(9)
建立铁路运输企业盈亏与工资挂钩机制,是铁路推进经营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铁路基层单位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机制,改进分配方式,激励职工创造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铁路机务部门运输生产实际,分析影响可控成本支出的因素,就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广大职工节支、降耗、创效积极性,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郭冰阳  宋迎清 《经济师》2010,(9):118-118
从2010年起高校教师全面实行绩效工资,而传统企业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并不适合在高校实施。文章应用经济学的打包分配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5.
随着铁路企业的发展,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的种种问题与弊端,促使我们思考建立一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工资分配体制,岗位绩效工资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鹤壁煤业运输带公司现行分配制度,是与创新效益工资分配体系相联系,发挥工资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导向作用,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收入的稳步增长。该企业分配制度是1994年原煤炭部制定的岗位技能工资制,主要由技能工资、岗位工资、辅助工资等基本分配形式和奖金(超额工资)、津贴(补贴)辅助分配形式组成。其基本分配理念是以职工技能为主兼顾劳动岗位要求的价值分配导向。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种分配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已存在了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政策快讯     
《经济》2000,(6)
劳动及社会保障部披露企业工资分配将实行新办法 劳动及社会保障部日前披露,今年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将实行6种新办法,即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职工持股分配、工资集体协商制及建立工资宏观调控体系等,以便在企业工资收入分配中逐步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靳成峰 《经济师》2000,(9):122-122
铁路建筑施工企业十几年来 ,通过“百含”包干办法 ,在坚持“两低于”(即工资总额的增长要低于施工产值的增长、人均工资的增长要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的原则下 ,利用下达“百含”包干系数和下达工资计划等手段对工资实行“双控”宏观管理。在工资制度上 ,1 994年全路推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 ,打破了工资分配的单一和工资主要随工龄走的传统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通过这一套办法 ,使我们的劳动工资管理处于良好的调控之中。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和企业改革的发展 ,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现…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铁路快速发展并迎来历史的拐点,铁路改革掀开新华章。与此同时,铁路职工的整体收入水平实现逐年增长,但是增幅相对缓慢,远未及职工群众目益增长的心理愿景和现实物质需求,客观上制约了铁路企业生产力的进一步释放。近年来站段虽在工资分配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受现有工资制度的约束,效果并不明显。只有通过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推动工资制度改革,充分体现分配杠杆的调节作用,带动起大多数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是一种科学的、务实的、与时俱进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工资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具体国情下,政府对工资宏观调控与管理的内容、体系,并针对目前我国工资调控体制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5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其中特别提出财政货币政策、企业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与工资分配政策协调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11.
蒋春华 《经济研究导刊》2010,(34):126-126,146
企业工资改革的目标是市场机制调节、政府监督指导、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因此,应当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特点,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绩效工资制度,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工资制度。主要介绍了现在企业实施绩效工资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提出了现在企业实施绩效工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2.
始于2004年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管已推进多年,但收入分配领域的诸多难题仍未破解,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要制度安排与设计的《企业工资条例》也因多种原因迟迟未能出台.规范企业工资制度和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企业工资条例》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企业工资决定及工资增长问题.那么,工资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其决定机制如何?这不仅是工资理论研究层面所要关注和回答的问题,更是实践层面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梳理企业工资决定因素、明确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内涵及对我国现阶段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存在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应主要从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企业内部治理机制、要素分配机制及政府规制机制四个方面进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胡琪琳  刘妍 《经济师》2014,(9):141-142
国务院国资委为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收入分配调控,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市场化工资决定机制和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在中央企业全面推广工资总额预算制度。如何准确把握工资总额体制的改革方向,使工资总额的核算与分配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效水平和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对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试行工作的基础上,就此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企业内部分配,是指企业根据每个劳动者在集体劳动贡献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在企业内部进行的再分配。企业的内部分配,尤其是工资问题是改制企业最敏感的问题,因为它与职工(股东)切身利益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合理的工资分配机制,能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因此,建立合理的企业工资分配机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目前,改制企业的工资改革,要在“市场决定工资,企业自主分配”的方针下,健全管理,尽快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仍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模糊工资”的问题。所谓模糊工资是指企业对职工工资收入的发放采用保密形式,如信用卡、工资卡、红包等。某个职工只知道自己当月的工资收入水平,可以对照本人以前月收入作纵向比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进一步深化煤炭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加快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因为工资分配是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本文笔者论述了煤矿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岗位绩效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6,(8)
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是绩效工资改革中的关键点和创新点,制定合理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形成与时俱进、充满活力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对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意义重大。文章以西部某医学院校为例,从分析该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实践情况入手,提出建议和思考,从而为医学院校建立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玮 《经济师》2014,(5):27-28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担负着全国近七成客货运周转量。铁路企业规模庞大、设备复杂、专业性强、部门繁多、配合性高,特别是运输企业,它的各个生产部门和职工,散布城乡各地,都要按照统一的列车运行图,昼夜不断、风雨不歇、精准地联劳协作。运用科学手段,确保铁路职工的劳动付出得到合理补偿,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系统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是铁路工资计划管理工作者承担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文章对铁路企业工效挂钩办法起源、挂钩指标意义、工效挂钩指标基数内涵工效、挂钩工资结算与调控方式内涵等问题进行了挖掘,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铁路企业的收入分配管理,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铁路企业在收入分配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而分析了我国铁路企业收入分配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并系统的论述了几项可行的解决措施,可以为铁路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开展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企业工资分配体制也进行了改革。(1)在生产发展基础上,大幅度地提高了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2)从企业内部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平均主义,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状况有所改变,历次工资调改都注意突出岗位(职务、技术)工资,区别对待一线与二、三线,艰苦与一般,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差别,逐步完善改革中出现的结构等级分解工资制;(3)扩大了企业工资分配自主权,从过去的高度集中决策、统包统配的工资管理体制转向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分配体制。  相似文献   

20.
“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八大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经广为推行的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改革措施,实际上存在着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主要是不了解工资实际上是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契约关系,体现的是一种雇佣合作关系,而企业经济效益则是企业内外系统的信息转换关系和企业内部的资方合作关系;不了解工资支付通行的是“等价交换”的形式,而企业盈亏分配则通行市场实现和比例分配;不了解工资是影响企业生产费用的一个参数,而不是企业盈亏的分割因素;不了解工资支付本来就与企业经济效益无关;不了解工资、费用、盈亏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收入分配和盈亏分配的关系;不了解劳动者的劳动实现与企业的商品实现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了解工资与效益挂钩并非计件工资、奖励工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简单翻版;不了解企业盈亏责任的真正承担者,给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