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区域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文章深入分析了区位、人口、经济、技术、自然、政策和创新等因素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制约性、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区域统一性、多样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最后,指出了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2.
城市区域集合体是许多国家在城市化中后期普遍出现的一种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现象 ,中心地理论、廖士景观理论等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无法对此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引发了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一场大变革 ,产生了以Megalopolis、Desakotaregion、Citistate命名的三种经典城市区域集合体理论。三种城市区域集合体在空间含义、地域分布、形成机理、基本特征等方面各具特点。三种城市区域集合体理论在空间结构演化形态、演化机制等方面对中国城市区域集合体建设实践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郎志红 《当代经济》2009,(18):106-10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进步,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变得日益重要起来.从当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认识.实际上,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经济空间结构及区域市场都会产生影响,我们要注意发挥这些有利因素,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两类结构。随着责任经济的不断发展,两种结构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增长。本从两的结合角度,通过历史、实证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这一结合体对省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产业-空间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凤超 《当代经济》2007,(18):144-146
金融地理学十分重视对根植性的理解和研究,认为对具体条件的分析,尤其是对地理因素、地理环境的分析是金融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了区域金融系统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及其演进,提出区域金融系统是以金融产业为核心物质内容的复合系统,其空间结构表现了金融核心、金融腹地与金融网络体系三个要素的空间排列与组合,并具有“核心--边缘“式特征.三个要素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形成于各种金融流的地域运动,而金融流的产生及地域运动结果,自始至终地受到根植性的约束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现有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及其能力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内容涉及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概念,以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研究做出了简要评价,指出了其不足之处,进而展望了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及其实现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陈修颖 《经济地理》2003,23(4):445-450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社会经济大转型时期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空间结构惯性、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等理论问题的探讨,明确了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被动性和阶段性等一般规律;八大动力机制的系统分析为空间结构重组提供了理论依据;区域空间结构组成的五大要素的优化是实现结构重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朱传耿  王振波  孟召宜 《经济地理》2007,27(2):302-305,290
省际边界区域既是省级经济政策的交汇区,又是区域摩擦的集中地,空间协调难度较大,统筹发展难点较多,是和谐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边界区域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产业发展、空间组织结构模型、空间管治以及发展战略和对策等。这些研究多以现状的描述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省际边界区域已成为我国区域统筹发展的重点,在今后的研究中要重视探讨以“边界效应”理论为基础的边界区域经济学,深入分析省际边界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深化研究省际边界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路径,加快构建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定量系统模型,科学完善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区域差异是区域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是缩小区域差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交通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战略调整是推动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两个主导力量的不断变化,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由细"一"字型到粗"一"字型再到"二"字型结构演化;将来可能形成"工"字型结构,远期还可发展为"Ⅱ"型结构。江苏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尤其是"工"字型和"Ⅱ"型结构将会推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构建空间成长三角,缩小地区间梯度差,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中心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多中心问题与多中心关系成为影响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因子。在大转型背景下,运用共生理论,从多中心主体、多中心层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多中心共生的机理、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区域多中心嵌套共生结构模式;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断裂点、经济能级指数建立了多中心共生空间结构模型,分析了多中心共生机制、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多中心协同共生的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区域经济战略转变和新规划实施,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差距变动的影响。笔者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和新规划的实施打破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空间格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对均衡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互联网发展空间差异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尺度上互联网发展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网络地理的前沿问题之一,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尺度上。文章以辽宁省为例,探讨中观尺度上互联网用户分布及空间特征,分析了互联网普及率区域差异及其变化,应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2000年至2003年辽宁省互联网普及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辽宁省互联网发展具有极强的地域集中性和显著的城乡差异性;并且随着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发生了显著变化。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信息基础设施、人口素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因素起主导作用,而区域非农化水平、地理区位因素则未对辽宁省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及其选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单边、双边、区域、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及其选择的文献加以全面梳理,并且指出每种争端解决机制的不足之处,在对各种争端解决机制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得出政治、经济等因素会影响各种争端解决机制选择的结论。现有的研究对于中国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选择的系统性理论分析不足,实证研究欠缺,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产出距离函数将农业碳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要素替代变化,并实证测算1995—2016年中国农业碳生产率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中国农业碳生产率年均提高3.57%,单位GDP碳排放量年均下降3.31%,累计下降50.96%,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和要素替代效应。(2)中国农业资本深化对农业碳生产率提升有正向影响,劳动力价格上涨有负向影响。(3)中国农业碳生产率表现出“东高西低,阶梯分布”的空间特征,东南沿海省份和西北省份存在区域“农业碳生产率缺口”,且呈缺口扩大趋势。鉴于此,为提高农业碳生产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宏 《经济问题》2012,(3):14-17
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转变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源之一。以中部地区为分析样本,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94年的财政分税制改革后,中部六省的地方政府投资有力的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效应并不明显,这与政府投资的投资价值取向和标准有关。针对这一分析提出了优化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国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研究框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区域知识存量测度、技术差距以及空间知识溢出方面的研究,本文对空间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构建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框架,提出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为该领域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部崛起政策实施13年来,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为进一步引导发展,需对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作整体评估和检验。基于1999-2013年我国20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PSM-DID方法,从长期影响角度评估中部崛起政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以地区技术复杂度度量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考察中国式财政分权模式下政府财政行为波动对政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财政支出波动对地区产业升级会起到负面作用。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积极性政府财政政策、突破路径依赖是实现政策效果的中介变量;政策着力点主要在高技术水平的产业上;由于地区异质性的存在,部分省份产业升级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制定新一轮崛起战略措施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区异质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The lack of capital stock statistics for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economy has for a long time been one of the major impediments in the profession. Professor Gregory Chow is one of the pioneers who attempted to deal with this matter. His seminal paper on China’s capit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was published in 1993 (Chow, 1993). Since then many authors have estimated their own capital stock data series. However, most authors have focused on investigations at the national level and their findings are not without controversies. In particular, few studies have provided estimates of capital stock for China’s regional economies. This paper adds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n several ways. First, it present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methods and findings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Second, it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estimate China’s capital stock series by region as well as across three economic sectors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services). Finally, preliminary analyses of the derived capital stock statistics are conducted to examine growth, disparity and convergence in China’s regional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9.
Regional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enterprise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 This paper uses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search uses the “China Industrial Firm Database” from 2001 to 2013 and the “List of Chinese Overseas Investment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to match micro‐enterprise data. Using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 (DID) approach to construct quasi‐natural experiments, we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reduction in regional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on Chinese enterprises' OFI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strategy implemented by China has reduced the regional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which has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Chinese enterprises' OFDI.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hinese enterprises' OFID in ASEAN countries. The study further finds that enterprises of different ownership typ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of different factor intensities display heterogeneous effects in this process.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the paper provide new ideas for promoting OFDI from the standpoint of reducing regional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and als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explaining the increase in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20.
采用1996~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样本数据,对宏观税负、税收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区域宏观税负的不同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一个主要因素;三大地区人均GDP水平对税收政策的结构性冲击存在显著不同的响应模式;流转税、所得税和资源税三大税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