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空间组织构架与模型构建、区域差异和区域分工以及区域结构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未来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应着力完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尤其是微观机理的研究以及促进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政策体系研究、全面展开对区域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结合Geo DA数据分析软件与GIS软件,以宁夏六盘山区县域为研究对象,以人均GDP为衡量指标,对1991—2010年人均GDP的变化做出了可视化分析,初步探索了宁夏六盘山区经济空间结构、聚集格局的分布和演变过程及驱动力。结果表明:1990年代以来,宁夏六盘山区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布由随机模式逐步过渡到聚集模式,且聚集程度在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区出现空间极化趋势且为该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趋势;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点—轴模式。LH型县域由零散分布逐渐发展为集聚态势,且趋势不断增强;HH型和HL及LL型的县域单元数量减少,表明宁夏六盘山区总体空间差异逐渐缩小。从县域经济空间集聚演化的驱动因素来看,区域发展政策、产业发展、区位条件等为其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2006年后我国地区经济格局发生重要变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所缩小,空间结构向均衡化和多极化演变、区域合作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以及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瞄准性增强等。但与此同时,区域发展中仍存在地区间公共服务差距扩大、地区分工格局不合理、地区盲目竞争现象突出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受到体制机制掣肘等问题。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区域发展的上述态势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为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完善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十三五"规划向"十四五"规划的战略转型机遇期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呈现一系列新变化:互联互通、优势互补的区域大循环格局开始形成,数字化、智能化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高水平区域经济开放格局.笔者认为,新的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加速 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的转型和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新时代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区域总体协调发展与区域相对均衡发展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导向、以"四个全面"作为区域战略布局基础.新时代的高质量区域经济政策调整方向表现在建立梯度化层次化的区域创新系统,提升区域数字一体化公共服务系统的供给质量,强化内外互通的区域开放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其自身的演变过程中,在三大区域间表现出很强的差异刚性,影响到国家的整体改革和科学发展。要缩小二元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既需要国家在整体上作出努力,还需要各区域从自身上下功夫,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二元经济结构的协调转化,达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区域非平衡发展战略所导致的区域发展差异和不协调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政府区域政策的负面效应是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和选择政策重点。  相似文献   

7.
统筹区域经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文章分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及政府介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财政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应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区域集合体是许多国家在城市化中后期普遍出现的一种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现象 ,中心地理论、廖士景观理论等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无法对此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引发了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的一场大变革 ,产生了以Megalopolis、Desakotaregion、Citistate命名的三种经典城市区域集合体理论。三种城市区域集合体在空间含义、地域分布、形成机理、基本特征等方面各具特点。三种城市区域集合体理论在空间结构演化形态、演化机制等方面对中国城市区域集合体建设实践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圈作为一种新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承载空间。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体现在不同省域之间,也反映在省级行政区内部的发展差异,但面向这一尺度的经济圈协调发展并未得到足够关注。本文立足于山东省内胶东经济圈、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协同联动发展的实践探索,阐述区域协调发展的多维目标,从“制度—组织—执行”三个维度提出实现省级行政区内部经济圈之间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在目标指向方面,基于对政策要求、现实实践和已有文献的梳理,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水平、城乡融合、基本公共服务五个维度解构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内涵。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多维目标,需要在制度层面推进政策集成、完善体系化的区域协调发展制度供给,在组织层面优化主体结构、面向不同尺度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机制,在执行层面加强区域整合、创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多元策略和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差异演化的一个空间均衡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形成、交易成本、迁移成本的空间均衡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跨代际的人力资本形成、区域的交易成本、迁移成本在区域经济差异演化中的作用,并以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为数据基础,模拟了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化过程.论文认为,区域经济差异的变迁与多种因素相关,在一定的时期,当交易成本出现明显的改善时,会出现威廉逊"倒U型"结构.同时,人力资本的代际转移会导致出现差异放大的趋势,以私人投资为主的教育模式将促成这种放大,而公共教育有助于缩小代际差异.最后,社会致力于迁移成本的降低,将缩小区域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