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科学劳动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征 《经济学家》2004,(2):4-11
本文在研究科学劳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由科学劳动发展为现代科学劳动的新概念,分析了现代科学劳动一系列基本原理,指出它是当代劳动价值论的本质范畴和核心理论,是“对事实的全部理解的基础”,象劳动二重性那样,成为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力学分析方法和系统科学的结构分析方法,对"社会生产力"范畴的内涵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生产力大小、生产力方向、生产力结构"是社会生产力三要素这一新的社会生产力构成理论。在此基础上对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划分,列出了反映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多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表",为驾驭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思路。本文在运用自然科学思想方法和基本原理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科学技术还未发展到相当高度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的重要论断,提出了"科学劳动"范畴。陈征教授在长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有关"科学劳动"的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并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情况,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劳动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科学劳动"的新理论。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崔巍 《经济与管理》2008,22(1):10-14
经济发展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其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代经济发展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发展理论及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模型,并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践。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的构建理论和逻辑框架 "科学发展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根本方向,"五个文明"和"五有社会"应是"科学发展评价核心指标体系"构建应涉及的全面领域和当前应关注的重要部分. "科学发展评价核心指标体系"应围绕"以人为本"加以构建 要构建科学发展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根本上是要反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科学学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科学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学当前发展的一些问题,指出一种统一的科学学理论逻辑体系尚未形成,更为广阔的理论发展前景仍然属于各门具体的科学学分支学科。科学学应该致力于解决存在问题,对科学的本质、发展规律及其在现实社会中发挥作用的特征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同构兼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同构兼容关系,认为在冲突中发展的人类文化是一个有机成长的开放系统,而科学的发展也是渐进积累和不断革命的统一,文化与科学的兼容特征决定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完全可能谋求一种良性的同构兼容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利息理论的二重性与当代利率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卓有成效地运用了唯物辩证法,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息及利息率问题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研究,为后人留下了辩证统一的、博大精深的利息理论。对马克思利息理论要继承和坚持,这是我们所依循的根本原则。但是,面对现代市场经济实践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又不能按图索骥,而应结合实际,科学地认识和研究,对其加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系统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领域,有效突破了以往系统理论的局限性,提出:在整个科学发展理论体系中,有机整体是后现代系统理论的精神实质,阐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本质、经济社会的理性控制和现代社会发展信息的对称性要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平衡理论、非稳定性转变规律、非突变式质变过程:动态共生是后现代系统理论的基本内涵,认为发展就是一个动态共生系统的变量互动变化的结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后现代系统理论的核心价值。强调自然生态与社会“人态”的同生共存,主张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发展平等。后现代系统理论把有机整体、动态共生、人与自然和谐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了对科学发展逻辑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0.
正社会转型发展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科学传播不论是作为科学共同体的内部交流,还是面向社会的技术推广,都是沟通社会和科学的重要桥梁。社会转型背景下,科学传播已从传统科学发展成为现代科学,从公众理解科学转向公众参与科学,逐步以受众为中心,为国家创新与公共科学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科学和参与科学技术:议题与困境》一书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案例,为科学传播领域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