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于理论构建了两个分析框架:一般分析框架用与分析颠覆性创新产生的环境;基于RPV视角的分析框架用于分析颠覆性创新和持续性创新的区别及区分标准。在很多研究中,一些概念的混淆来源于在颠覆性创新中对技术所扮演角色的误解。后发企业对大企业颠覆的关键是技术,但成本模式的约束才是颠覆性创新的核心和区分颠覆性、持续性创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肖阳  张晓飞 《技术经济》2021,40(11):1-12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周期,经济转型期是推动并购重组的内在动力,也是并购高发期.基于2013—2017年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系统广义矩估计和双向固定效应计量模型,从产出和投入两个视角,实证分析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持续性影响.研究表明:①国内上市制造业企业创新存在持续性,企业更注重创新投入的持续性,企业创新产出持续性呈波动性变化且部分企业未能实现增长;②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持续性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技术并购与创新产出持续性和投入持续性间起到积极中介作用,利用能力仅在技术并购与创新投入持续性间起到积极中介作用;③大企业的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高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和利用能力的提升,从而保障技术并购成效,提高企业创新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颠覆性创新是数字产业突破在位企业封锁,掌握技术主导权的核心动力。多维度的颠覆性创新政策能否真正促进数字产业技术融合度的提升,行业中其他企业又扮演何种角色?本文围绕技术与市场两个维度,基于数字产业中具有代表性智能制造业的研究数据,运用双元创新理论,探讨探索与利用两种颠覆性技术创新政策影响数字产业技术融合的异同,以及技术距离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并比较颠覆性技术双元和颠覆性市场双元之间不同的联动效应。采用逐步回归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颠覆性技术探索对技术融合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技术距离正向调节颠覆性技术探索与技术融合度间关系;(2)颠覆性技术利用与技术融合度呈倒U型关系,且技术距离正向调节颠覆性技术利用与技术融合度间关系;(3)不同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和颠覆性市场创新联动关系对企业技术融合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具体来说,在企业选定颠覆性技术探索战略的情境下,颠覆性市场双元对数字产业技术融合度不会产生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在企业选定颠覆性技术利用战略的情境下,颠覆性市场探索对数字产业技术融合度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孕育,颠覆性创新带来的社会影响效应逐步增强,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文章以中国国家层面的颠覆性创新支撑政策为样本,构建政策工具和创新价值链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扎根理论,对中国面向颠覆性创新的支撑政策文本信息深入挖掘.研究结果指出:三类政策工具中,供给面政策工具使用最为频繁,而需求面的创新支撑政策相对较少;创新价值链演进过程中,政府更倾向于技术研发阶段的政策支撑建设;在政策工具-创新价值链的关系维度下,技术研发阶段主要应用的是供给面政策工具,环境面和需求面的政策影响效应有限;不同政策工具下,其内部的政策类型结构差异性显著.研究结论为中国面向颠覆性创新的政策体系优化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着政策限制、市场挤压和技术竞争等挑战。颠覆性创新作为管理实践中重要的创新理论与分析工具,价值创新为进一步探索颠覆性创新技术演化与市场侵入提供了新的着眼点,从而为海外情境下后发企业突围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基于颠覆性创新和价值创新相关理论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12对一加手机案例进行自下而上编码,归纳其演化路径。结果发现:本土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颠覆性创新演化模型主要由4个主范畴构成,其中异质性需求定位是颠覆性创新价值主张的前提,用户中心化技术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融入文化的商业化创新是价值传递的手段,市场侵蚀是价值实现的终端。结论可拓展颠覆性创新理论情境,对本土后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潜在颠覆性技术的识别与路线图制定,首先简要评述了颠覆性技术路线图制定方法的研究进展,然后讨论了如何在企业层次系统性地识别潜在颠覆性技术选项,描述了如何评价这些技术选项的潜在颠覆性和对企业的战略重要性。最后,着重于颠覆性技术与持续性技术之间的根本性差异,深入分析了制定颠覆性技术路线图需要注意的诸如利益关联者、技术、市场、基础设施、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等多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推广,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工业企业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必须组建联盟关系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基于创新联盟理论,构建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框架,通过对451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①联盟管理能力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知识流动在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知识重构能力调节联盟管理能力与知识流动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时代促使企业进入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数字产物的嵌入,在二者的催化下多端颠覆性创新成为企业转型新常态,而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制造业企业颠覆性创新形成数字化颠覆性创新以把握数字时代契机,打造企业新型竞争优势是可拓展的研究问题。本文以潍柴集团为例,依托于颠覆性创新理论,通过程序化扎根理论分析对象,对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颠覆性创新的过程机制以及形成路径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企业进行数字化颠覆性创新要经历驱动、转型以及多元三个阶段。驱动阶段,企业受内外驱动因素影响,启动数字化颠覆性创新;转型阶段,企业以生产模式转变与组织结构演化为行动路径,通过对企业内外的数字化实现企业的数字化颠覆性创新;多元阶段,通过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数字颠覆性创新进行创新外延,形成数字商业生态系统模式,完成颠覆性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9.
宋亮  杨磊  延玲玲  何颖 《技术经济》2023,42(1):44-52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推动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世界各国重视颠覆性创新,纷纷进行战略规划与部署,我国也高度重视颠覆性创新发展。首先对颠覆性创新进行了理论探讨,阐释了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内涵;其次,对我国颠覆性创新的现状和特征进行了深入摸底分析,提出了我国颠覆性创新的典型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科技型骨干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新型研发组织等主体力量,攻关战略必争、非对称竞争优势和未来战略安全等领域颠覆性技术,充分发挥好人才、金融、数据等资源要素作用,健全政策工具箱、产业技术基础和重大基础设施等基础支撑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需求及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需管理和组合自身拥有的各项技术资源,并重视通过外部途径获取知识,拓展企业技术范围,以推进持续创新.本文基于知识协同角度,探讨企业从内部和外部开展技术多元化战略如何影响组织间知识协同,进而作用于创新持续性.结果表明:①内部和外部技术多元化均对企业创新持续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知识协同的不同维度在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的关系中都起到部分中介作用;③协调整合能力对外部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制造企业基于智能制造带来的颠覆性创新效应,既能把握市场先机,也易于实现“创新逆袭”。智能制造如何赋能企业颠覆性创新?围绕这一问题,以海尔集团深度访谈质性数据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对一手数据与二手数据进行编码,结果发现,生产模式变革、组织结构演化、合作网络创新是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构建智能制造企业颠覆性创新理论模型,解析智能制造企业颠覆性创新实现与演化机理,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更好地激发自身智能制造潜能,推动颠覆性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持续创新内生机制,利用435家高技术企业2010—2018年面板数据,对多元化战略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产品多元化与创新持续性呈正U型关系,技术多元化对创新持续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产品多元化与技术多元化协同效应对创新持续性具有负向影响;动态能力强化了产品多元化与创新持续性之间的正U型关系,并正向调节技术多元化与创新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在动态能力调节作用下,高技术企业产品多元化与技术多元化协同效应对创新持续性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宋泽明  张光宇 《技术经济》2023,42(12):14-27
后发企业作为颠覆性创新的主要参与者,不仅致力于驱动颠覆性技术、产品在市场的推广和扩散,而且对颠覆性创新的进程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扎根理论识别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因素,采用动态Two-step fsQCA提炼“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时期我国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知识搜索”、“跨界并购”、“开放市场”、“协同融合”、“结构适应”、“生态网络”是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六大关键因素。(2)人工智能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四条组态路径分别是:“十二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生态网络”的“技术跃迁”和“知识搜索-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的“范式转变”;“十三五规划”时期的“知识搜索-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组织变革”和“跨界并购-结构适应-生态网络”的“价值创造”。基于研究结论,得到相关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4.
《经济》2014,(5)
正不知从何时起,"颠覆性"一度成为热词,颠覆性技术、颠覆性商业模式……颠覆就是革命,革去的是传统技术、传统商业模式和传统思维的命,迎来的是全新的甚至做梦都想不到的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颠覆的实质是企业创新或对创新的再创新。在当今世界,我们别无选择,有且只有张开双臂热情拥抱颠覆性技术、颠覆性商业模式继而颠覆性时代。如果我们不主动颠覆传统技术、传统的商业模式,就必然被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所颠覆。与其被颠覆,不如创造条件主动颠覆。  相似文献   

15.
2016年6月,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发布新版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服务于企业战略和绩效的实现"征求意见稿,这是继2004年COSO正式公布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以来第一次对ERM框架进行颠覆性的修订和完善。相比于旧版框架,新版ERM框架有着显著的变化:形式上大胆创新,采用"一轴五环"结构,内容上突出强调战略、文化与绩效等。文章主要是介绍、分析和评述COSO-ERM框架的最新发展,希望对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颠覆性技术被认为是后发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利器,构建创新网络成为企业撬动该类创新范式的重要途径。如何把握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规律与特征?围绕这一关键问题,以模块化为切入视角,以智能语音技术为研究对象,以专利数据为分析手段,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并分析其基本特征与演化规律。结果发现,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具有密度低、小世界特征不明显等特点;技术模块化解构与组织模块化设计的双重嵌入,有利于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发现、突破及应用;整体网络的弱连接、模块化组织网络内部的强连接以及网络异质性,能提高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理论旨在解释具有很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顷刻间衰败的颠覆性现象。然而,现有颠覆性创新理论认为,颠覆性创新都是低端的,难以解释智能手机、固态硬盘等高端颠覆现象。通过研究固态硬盘对机械硬盘高端颠覆的案例发现:①导致行业领先企业市场地位更替的新技术,都应该被视为是颠覆性创新,而不应以技术是否具有低端属性作为判断依据;②现有理论认为,颠覆性技术首先来源于行业内部,忽略了技术创新的行业相对性,一个行业的既有技术可能对其它行业产生颠覆性效应;③外部行业企业通过外部技术对原有行业进行颠覆,这种颠覆往往表现为高端颠覆。  相似文献   

18.
开放式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技术整合能力促进企业持续性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2009-2019年232家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全面FGLS)探讨技术整合能力对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发现:技术整合能力与企业持续性创新呈倒U型关系;技术整合能力与绿色专利质量呈倒U型关系,绿色专利质量在技术整合能力与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倒U型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中心性正向调节技术整合能力与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倒U型关系,但并未对技术整合能力与绿色专利质量的倒U型关系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结论可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调整技术整合能力提升绿色专利质量,进而实现持续性创新目标提供理论指导,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颠覆性创新逐渐成为后发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后发企业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两种战略导向下营销能力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机制,构建营销能力以组织敏捷性为中介影响颠覆性创新的研究模型,进一步分析后发企业认知合法性的调节作用。以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为调研对象,并对191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后发企业由外而内营销能力对组织敏捷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内而外营销能力对组织敏捷性存在倒U型影响;组织敏捷性在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营销能力与颠覆性创新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认知合法性正向调节了由外而内营销能力与组织敏捷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颠覆性创新、创新扩散、创新模糊前端等相关理论,从全流程角度创新性地构建了颠覆性创新四阶段扩散过程模型,包括颠覆性创意产生、颠覆性创新产品开发、侵蚀非主流市场、占据主流市场4个阶段,各阶段之间相互关联、循环往复,并受到技术、市场、政策、竞争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选取液晶电视机和山寨手机作为高端和低端两个颠覆性创新典型案例,通过对其进行验证性分析,构建具体的高端与低端颠覆性创新四阶段扩散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