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2013~2017年我国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及整改情况与股价崩盘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会加剧其股价崩盘风险,并且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股价崩盘风险越高;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整改能抑制其股价崩盘风险;在业绩较差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上市公司中,进行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为事件研究,对减持窗口期的股价波动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事件印证了流动性溢价理论,即窗口期股价下跌与股票因供应增加造成的流动性增强之间的替代关系。据此推断大股东减持隐含于公开市场中的股价操纵特征是推高出货,但在整体股市上行的预期下,大股东利益攫取同时转移向小股东的风险却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即大股东减持造成的股价下降幅度减小,且在窗口期过后的股价上行恢复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3.
用Baidu指数作为投资者"信息获取行为"的代理变量,以2007-2011年间的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事件为样本,本文重点探讨中国投资者是否具有信息获取能力这一基本问题。结果表明,在"业绩预告"公布之前的四个交易日内,投资者的信息获取力度日益增加,并在预告公布当日达到顶峰,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McNichols and Trueman(1994)关于"公开信息披露刺激投资者私有信息获取行为"的理论推断。本文接下来进一步探讨投资者的信息搜集活动是否影响到股价对业绩预告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业绩预告"前投资者信息获取力度的增强,股价对"业绩预告"的即时反应却较弱。这说明,投资者的信息获取行为具有价格发现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前对"业绩预告"的信息作出反应。此外,本文还发现,随着投资者信息获取行为的增强,股票交易量也显著增加,从而呼应了信息获取影响股价变动的观点。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投资者具有信息获取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青原  王露萌 《经济管理》2020,42(5):173-194
现有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研究公司信息披露与自身股价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7年发布的业绩预告的信息外溢效应进行了检验,发现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对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市场反应具有显著解释力,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业绩预告存在信息外溢现象。并且,公司间会计信息可比性越高,外溢效应越显著,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促进了公司间的信息传递,对投资者股票交易具有决策参考意义。进一步检验发现,可比性对信息外溢效应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竞争更激烈的公司中更为显著。此外,预告公司和非预告公司的信息环境对信息传递的影响有所差异。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资本市场外部性现象提供经验证据,对于信息披露质量要求以及披露监管政策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投资者有限关注的视角,以中国上市公司2005-2012年业绩预告信息为样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信息披露存在时机选择行为,相比业绩预告信息少日和其他周历,管理层更倾向于在信息多日和周五、周六发布坏消息业绩预告。这有助于分散投资者注意力,从而减少坏消息导致的股价波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5年数据,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风险评估信息披露显著增加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内部监督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显著降低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而且这些结论主要存在于业绩较差、公司治理较差以及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未发现其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审计质量具有调节效应,而公司规模与上市时长的调节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有关保险资金持股与资本市场稳定相互关系的讨论多止于推测,少有学者以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考察。在理论上,保险资金持股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抑制经理人负面信息隐藏,作为市场“稳定器”降低股价暴跌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引发投资者跟风炒作,导致市场情绪高涨和股价高估,成为股价崩盘风险的“加速器”。本文基于2007—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保险资金持股上市公司是否加剧市场暴跌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保险资金持股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是公司股价崩盘的“加速器”。这一结论在经过DID模型、工具变量回归、PSM+OLS等内生性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民营、小型和财产保险公司,在股市投资规模更大的国有、大型和人寿保险公司更能引发市场跟风炒作,加剧股价崩盘风险;不过,当保险资金作为前十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时则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不仅为保险资金持股与资本市场稳定相互关系的讨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规范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10~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上的非财务信息披露数据,采用LSTM深度学习技术对管理层回复内容进行文本分析,考察管理层语意对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以及投资者能否感知并发挥抑制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语意越正向,越能化解未来股价崩盘风险,且这主要是通过投资者情绪所做出的积极反应所致。投资者能够明显感知管理层语意并修正其情绪偏差,化解未来股价崩盘风险,这说明投资者情绪在管理层语意和未来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本文的研究对于认识非财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以及规范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质量、抑制未来股价崩盘风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制度设计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关键,以往关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忽视了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影响。以2020年底中国出台的上市公司强制退市新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6—2022年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退市新规施行后,A股退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平均而言,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得到抑制,净利润为负的公司抑制效果更为明显。第二,标准更严格的退市新政策对股价信息操纵空间的限制提升了股价的信息含量,是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渠道,而管理层持股也有助于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第三,新政策的效果受上市公司自身差异的影响,退市新规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控股、位于高集中度行业、外部监管弱、内部治理水平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上述结果意味着,畅通上市企业退出机制,有利于遏制崩盘导致的股价波动。因此,加强外部监管,优化内部治理,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是业绩不理想的公司降低自身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短期借款的流动性风险和公司治理作用双重特性,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与股价崩盘风险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可能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因素和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短期借款占比越高,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这说明短期借款并没有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从而抑制借款偿还流动性风险而导致的管理层负面信息隐藏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短期借款占比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和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公司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he Russian crisis of 1998 affected listed firms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The data cover 394 companies that were listed before the Russian crisis, and include financial, industry, ownership and stock market inform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hort term (within one month of the crisis) good governance did not shelter investors from contagion. On the contrary, stock returns during the crisis period were lower for the largest and most liquid stocks and markets in the region irrespective of their direct exposure to Russia. The paper also documents that in the longer term (one year after the crisis) recovery was faster in firms without direct trade exposure to Russia, as well as in firms with better firm‐level governance as proxied by the presence of a foreign blockholder. The paper presents evidence that both firm‐ and country‐level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in overcoming the effects of a crisis. Firm‐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play a bigger role for companies operating in countries with weaker corporate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EO pay slice (CPS) of UK listed firms during the period 2003 to 2009. We investigate the determinants of CPS. We study the links between CPS and measures of firm performance. We find that firms with higher level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atings and those with more independent boards tend to have higher CPS.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CEOs ar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lower compensation when they chair the board and when they work in firms with large board size. We also find that higher CPS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firm performance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firm-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variables. We get compatible results when we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quity-based CPS and firm performance. Our results remain robust to alternative accounting measures of firm performanc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high UK CPS levels do indeed reflect top managerial talent rather than managerial power.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公司经营状况、股利政策及创新绩效。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公司治理、股利支付及企业创新绩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董事会结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越高,企业越倾向高股利支付;高股利支付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并无正相关关系,股利支付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最后,从完善公司治理和股利政策方面提出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反垄断法》能够有效改善中国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提升市场效率。本文以中国2005—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总经理离职事件为研究对象,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反垄断法》的施行是否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本文研究发现,《反垄断法》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离职与企业业绩的敏感程度,促进了市场公平,缓解了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问题,强化了股东对CEO的有效监督。此外,本文通过将样本按照行政垄断程度、行业垄断程度及企业垄断程度进行分组并对比分析后发现,该效应在行政垄断程度较高、行业垄断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明显,在地方国有企业中尤其显著。以上结果均表明《反垄断法》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公平。  相似文献   

15.
周超 《经济与管理》2013,(10):76-81
以2005—2011年沪深两市1236至210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研究高管薪酬、公司治理以及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发现: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占比越大、CEO对董事会的影响力越大对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公司为国有控股、董事会持股董事会越多、监事会持股监事越多对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因公司治理引起高管获得的超额薪酬与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的功效不仅体现在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上,促进企业科学决策,合理进行风险控制,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同等重要。本文以2012—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南京大学联合中国证监会开展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状况调查,实证检验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1)投资者关系管理越好的企业,企业承担的风险水平越低,表明投资者关系管理具有自主性治理效应,能抑制企业过多的风险性行为,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水平。(2)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这一治理效应在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薄弱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说明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一定程度上能形成企业内外部监督机制的弥补,从而对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产生治理作用。(3)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抑制企业过度负债和过度投资降低了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水平,而与此同时,没有证据表明投资者关系管理导致了企业投资不足,从而带来投资效率的损失。(4)CEO财务背景和董秘专业能力的内部因素以及机构投资者调研、网络媒体平台开通的外部因素对于企业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的功效不仅体现在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上,促进企业科学决策,合理进行风险控制,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同等重要。本文以2012—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南京大学联合中国证监会开展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状况调查,实证检验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1)投资者关系管理越好的企业,企业承担的风险水平越低,表明投资者关系管理具有自主性治理效应,能抑制企业过多的风险性行为,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水平。(2)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这一治理效应在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薄弱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说明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一定程度上能形成企业内外部监督机制的弥补,从而对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产生治理作用。(3)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抑制企业过度负债和过度投资降低了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水平,而与此同时,没有证据表明投资者关系管理导致了企业投资不足,从而带来投资效率的损失。(4)CEO财务背景和董秘专业能力的内部因素以及机构投资者调研、网络媒体平台开通的外部因素对于企业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董事会的履职活动是联通治理结构与治理成效的枢纽,对于公司的有效治理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就此问题,在审计委员会的履职活动层面探索性地解释了审慎治理与风险管理绩效的关系,并基于2009-2011年国内 A 股市场的主板上市公司,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的实际履职活动及其影响因素与潜在绩效。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履职质量堪忧,仅有不到40%的履职活动既可信又活跃,大多数公司的履职现状亟待改善。(2)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履职质量较差,大公司、成长性低和债务风险高的公司审计委员会表现较为活跃。(3)当审计委员会的履职活动既可信又活跃时,所在公司有较低的业绩波动;当可信度较低时,看似勤勉的公司反而有更大的业绩波动;当履职可信而活跃度较低时,与业绩波动的相关性不稳健。文章说明审慎治理有助于降低公司风险,督促审慎履职、做到真实勤勉而非表象勤勉是治理有效的基础。未来研究可以在董事会层面就审慎治理机制等方面做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董事会行为与经营绩效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本对1996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的366家A股公司(包括同时发行B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绩效下降之后董事会的活动通常会增加。我们还发现在具有董事会非正常活动频率较高的年度及其以后年度,企业的经营绩效会得到微弱的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董事会会议对于公司治理的涵义。但是,这一实证结果却未能有力地证明Nikos(1999)的结论,即董事会的活动(通常董事会的会议频率加以计量)是董事会参与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间接地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行为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决定了审计制度,审计制度对公司治理又会起到积极作用,健全的审计制度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以监事会为中心、以董事会为中心与以独立董事为中心的三种外部审计制度模式,可以重新构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框架,提高审计机制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