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王亮 《经济问题》2012,(7):74-77
从动态角度研究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调整行为,对我国285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在2001~2008年样本区间内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系统GMM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流动性、非负债类税盾、成长性和净利润率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而公司规模和资产结构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也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有显著影响;相比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向其目标最优值是调整动态的。  相似文献   

2.
黄学军 《资本市场》2011,(10):40-43
2009年前非房地产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纷纷涉足地产行业,从"X"转型为"X+房地产"。2009年"X+房地产"上市公司共有161家,而2000年仅98家。  相似文献   

3.
以在我国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30家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财务报表为样本,对国外著名的 Altman 非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警模型(Z3模型)在我国非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适用性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其研究过程及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刘稚亚 《经济》2013,(10):103-104
2013年上市公司半年报已收官,相比2012年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零增长,微观经济整体盈利能力相比2012年有明显好转。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计1.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3%。《经济》记者从同花顺ifinD系统提取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A股有2467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累计净利润达到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制造业情况不容乐观。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2467家上市公司中,业绩同比下降的公司多达1054家,占比高达43%。在业绩同比下降的公司中,主板公司成业绩亏损和下降重灾区。其中,来自沪深主板的公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 ,利用统计方法对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与负债关系进行研究 ,得出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的合理资产负债率。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制造业66家上市公司2005-2006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经分析发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财务行为表现良好,同期公司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企业应当适当调整对员工、股东和国家的责任,以提高其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7.
关于企业规模分布的"融资约束"理论认为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融资约束会制约企业成长,从而影响整体企业规模分布状况。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规模分布存在"年龄依赖"和"规模依赖",并非完全遵循Gibrat定律;融资约束制约企业成长,尤其显著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的成长率;从总体上看,融资约束并不能决定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企业规模分布状况,然而融资约束却显著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规模分布。本文的结果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与中国企业规模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为发展中国金融市场,削减企业融资约束,特别是减缓中国中小上市公司企业融资约束,促使中国上市公司企业规模结构合理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继而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金融危机使全球的消费和流动性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整个市场一片低速.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影响,将采用在2009年首次被sT的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的数据,来构建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以期为在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增值税转型的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已经二年多,消费型增值税实施后是否对经济产生了显著影响,是否起到了鼓励投资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运用上市公司近二年的数据,研究了增值税转型的行业效应和微观效应,结果表明:采掘业、水电煤气供应业和制造业是增值税转型受益较大的行业;同时,增值税转型使得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都有所提高,即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了明显的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焕杰  张远 《当代财经》2021,(2):100-112
作为驱动制造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倒逼"作用日益凸显.基于手工整理的2013-2018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服务化数据,从嵌入式服务化和混入式服务化两个视角系统考察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能够"倒逼"制造业企业进行服务化转型,主要表现为其对嵌入式服务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混入式服务化的影响不显著;特别地,这种"倒逼"效应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具有显著的持续性,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动态变化特征.机制分析表明,尽管劳动力成本上升难以通过信息技术投资间接驱动制造业总体服务化水平的提升,但能够通过该途径促进嵌入式服务化和抑制混入式服务化.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提升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倒逼"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从动态角度研究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调整行为,对我国285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在2001-2008年样本区间内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系统GMM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流动性、非负债类税盾、成长性和净利润率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而公司规模和资产结构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也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有显著影响;相比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向其目标最优值是调整动态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00—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数据,基于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流动配置的中介效应,研究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主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不仅直接影响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而且还通过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流动配置间接地推动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环境规制趋紧会加快资本要素的流动配置,促进劳动力要素的流动,重点污染制造业产业尤为突出,而非重点污染产业的要素流动配置效应则不显著;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呈倒"U"型,且该影响在现阶段具有"强"波特假说的特征;国有企业引领制造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重点污染企业的贸易活动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公司上市年数越长越利于结构调整升级等。  相似文献   

13.
裴蓉花 《经济师》2014,(12):157-157
自2009年创业板开板以来,累计约350多家公司上市,其中制造业居多。这些制造业上市公司大多为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具有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等优势。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的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为研究创业板制造业现状、提高其效率提供决策依据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热衷于委托投资已经引起了市场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来自证券市场的消息表明,2000年上市公司募集资金3400亿元,而真正投资到项目上的不到10%,相当多的募股资金通过委托理财投向了股市。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01年以来开展委托理财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委托理财已完成和目前仍在继续进行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共有145家,涉及金额为181.13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委托理财金额高达12491.7万元。考虑到数据统计中可能存在遗漏以及部分上市公司可能未按照规定进行及时披露,这个数字可能更大。2001年7月份,上市公司披露的委托理财公告更是大幅增长。初步统计显示,共有1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披露,涉及金额约为22亿元。虽然部分上市公司的委托资金指定用于国债投资或一级市场投资,但大部分资金却是投资于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提高自身资源和能力水平并借助外部主体力量放大其潜能提供了有效的转型升级思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本文运用Python获取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增进作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供应链集成程度具有显著的推动效用;供应链集成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企业家精神在数字化转型通过供应链集成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中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促进效果在大型企业、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和非制造业(服务业)企业中更明显;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及供应链集成的积极影响在中小型企业中并不显著;供应链集成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间不能发挥中介作用。本文对数字化转型的实现机制和微观基础进行了探索,研究结论对促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参考性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做好了铺垫。然而,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发展到目前还存在着很多挑战。文章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对传统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装备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能够通过智能制造顺利进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术界对研发创新的关注持续升温,本文对研究中最常用的四个数据来源(工业企业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中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创新变量进行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信息支持与计量方法参考。主要发现包括:1.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的发展态势较为乐观,常规年度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研发支出与新产品产出为正的企业比例仅约10%的"创新荒漠"很可能是统计纰漏造成的假象。跨国比较揭示,中国企业的研发创新领先于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2.近年,进行研发创新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比例高于80%、投入强度持续上升,专利活动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3.当服从离散、混合、截断分布的研发创新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时,OLS估计不一致,适用方法应为Probit与Logit模型、Tobit模型、Truncation模型与MLE估计。  相似文献   

18.
万晏伶  杨俊 《技术经济》2011,30(5):119-123
运用KMV模型对我国4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引入公司资产价值增长率后的KMV模型能够更好地区分ST和业绩优良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可用于我国商业银行对制造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度量。  相似文献   

19.
黄旭  史锐 《财经科学》2007,(11):41-47
本文以2000-2002年发生并购事件的77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了7项财务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综合得分模型,计算出各公司不同年度的综合得分,检验并购前后的综合得分差值,比较绩效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并购绩效总体上呈明显的波动趋势且不显著;不同的并购方式获得的绩效有明显的差别及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具有“中国特色”。本文研究对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战略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 自1997年以来,资产重组一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接连不断的重组题材,给日益壮大的中国股市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想像空间。特别是自1998年10月下旬以来,上市公司的各种重组公告又骤然增多,每天少则4~5家,多则7~8家,或收购兼并、或联合投资、或租赁托管、或股权转移、或资产置换,令人目不暇接。1998年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的真实状况如何?真正有多少上市公司进行了重组?它们的重组有什么样的特点?它们为什么要进行重组?本文在通过对1998年1月~11月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来阐述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