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我国,地方官员间的晋升竞争和行政权力所带来的地下经济收益,都会导致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出现。地区性行政垄断变量因而会受到GDP、地方财税水平等政绩指标和企业经济指标的影响,并在OLS回归估计中表现出内生性问题。文章构建了一个省级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以工具变量法对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区域经济绩效及其内生性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地区性行政垄断损害了4个方面的区域经济绩效——生产效率、资本配置效率、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由于地区性行政垄断这种地方官员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内生于经济系统,以往常用的OLS估计可能会低估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制度相关理论,从企业所有制视角,应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查数据与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调查数据,研究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数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企业所有制因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企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生产率的负向影响较小,对私有企业生产率的负向影响相对较大;另外,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异质性所有制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还受企业规模、企业科技类别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宏观成本效率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性行政垄断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指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对市场竞争进行限制或排斥。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999-2006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宏观成本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区性行政垄断造成的宏观成本效率损失上、下限在1999-2001年均呈现下降趋势,2002-2006年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地区性行政垄断近年来又有所抬头;以2006年为例,维持现有产出,消除地区性行政垄断可使制造业部门减少11.8%~29.2%的投入。可见,地区性行政垄断造成了巨大的效率损失,而消除地区性行政垄断将能够极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于良春  宫园园 《当代财经》2023,(10):109-120
数字经济对驱动产业体系重构、范式迁移,建设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异质性企业模型,构建了数字经济下封闭经济体内省际(省份间)销售模型,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生产成本变化与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变化及其对产业过度同构化的影响,并对该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利用测算所得的2011—2020年29个省份的产业同构化程度和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降低产业过度同构化问题,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创新水平较高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降低产业同构化的作用更加显著;相邻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本地区产业同构化程度;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进而降低产业同构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1985-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对我国地方政府竞争、贸易开放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长期内地方政府竞争和贸易开放均显著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贸易开放的中介效应显著;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竞争、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东中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促进经济增长程度大于贸易开放,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情况与全国不同,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抑制经济增长,贸易开放则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积累、固定资本存量增长均有助于整体经济发展,政府经济参与度增加则抑制经济增长。最后论文就其原因和政策含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开放经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并结合经验数据发现:在国际贸易中,民营经济是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融资约束和行政垄断双重瓶颈制约了民营企业发展,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被扭曲,社会福利损失.最后提出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突围”,必须和打破行政垄断结合起来,尽快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7.
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是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着力点。从微观企业的投资总量入手,使用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以DID模型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探讨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层面行政垄断会通过推动企业投资而拉动本地经济增长,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将相对抑制高行政垄断地区的企业投资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相对抑制作用在过度投资水平越高、全要素生产率越低、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化进程越低、利润越高、收入越稳定、政府补贴越多、融资约束越低、银行借款越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这表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高行政垄断地区企业投资的相对抑制作用在主体越受庇护、市场机制越完善、内外源融资来源越多的情况下呈现了更为显著的作用,进一步验证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通过抑制行政垄断的庇护渠道而影响企业投资的。  相似文献   

8.
行政性垄断问题已经成为法学界和经济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法学者和经济学者们已经从法学、经济学、法经济学等诸多角度出发,分析了行政垄断的含义、形式、成因、后果和反行政垄断的措施等.从微观角度出发分析行政垄断的一种形式,即地区行政垄断的含义和特点以及地区行政垄断对地区产业的影响,重点在于地方性行政垄断如何造成产业歧视,这种产业歧视包括实施产业歧视的本地方区域内和未实施行政垄断的其他地方,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一个损益模型.  相似文献   

9.
构建长三角统一市场是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途径。长三角统一市场的构建需要围绕内外开放和有序竞争这两条主线展开。内外开放要求长三角以竞相开放的态度推行更深层次的对内开放,以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调整为主要手段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并且推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庞大内需市场虹吸国际高端资源和创新要素,推进长三角创新能力提升。有序竞争要求长三角在积极配合国家治理经济垄断的同时,积极尝试减少发展导向的地方层面产业政策,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效治理行政垄断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银行业高利润的来源:市场势力还是高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究竟来源于行政垄断保护下的市场势力溢价,还是应对未来金融开放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进行改革带来经营效率的提高,抑或是整体经济稳定增长的结果?通过对银行业系统市场势力和经营效率测度发现,银行业整体存在着较高的系统性市场势力溢价,且规模弹性小于1;银行业整体效率低下,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为负值;银行业的高利润主要来源于行政垄断造成的行业系统性市场势力,而非因改革带来的效率提高,GDP的增长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银行业的高利润。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对新中国的经济国有化和行政垄断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行政垄断与国有经济存在很强的共生关系。当今中国的行政垄断是以法律法规形式存在的社会正式规则,它与国有经济、市场经济长期稳定共存,是转轨时期中国经济制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2.
张晖 《经济经纬》2006,(3):17-20
跨国公司的进入改变了原有产业间竞争的格局,而这种变化将会给地区间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差异。所以,地方政府都希望借助于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优势增强本地区经济竞争力,从而获取比较高的地方财政收入。但跨国公司不同的股权进入方式取决于不同的技术垄断优势。基于此,地方政府同国有企业、跨国公司共同展开合作博弈,结果证明跨国公司的控股现象是我国区域间竞争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不能以保护民族工业而排斥外资为出发点,而应借助市场体系的完善与外资共同发展,并不断加强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培育,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严重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原因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与劳动收入比重之间互为因果。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会使行政垄断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下降,行政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劳动收入比重下降,进而会使资本实际价格下降,增强行政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加剧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程度。因此,减弱劳动力市场行政垄断行业分割是稳定劳动收入比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投资需求不足一直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然而,由于行政垄断的普遍存在,抑制了投资需求的增长,成为抑制内需不足之痼疾。所以,目前急需对行政垄断加以控制,为国家解决投资需求不足问题排除障碍。  相似文献   

15.
《反垄断法》能够有效改善中国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提升市场效率。本文以中国2005—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总经理离职事件为研究对象,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反垄断法》的施行是否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本文研究发现,《反垄断法》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离职与企业业绩的敏感程度,促进了市场公平,缓解了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问题,强化了股东对CEO的有效监督。此外,本文通过将样本按照行政垄断程度、行业垄断程度及企业垄断程度进行分组并对比分析后发现,该效应在行政垄断程度较高、行业垄断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明显,在地方国有企业中尤其显著。以上结果均表明《反垄断法》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公平。  相似文献   

16.
丁启军 《经济前沿》2011,(3):119-132
对于存在市场失灵的行业,政府对竞争进行限制和排斥;但如果价格规制没有达到效果,则可认为政府规制实际造成了一种不合意的行政垄断的后果。行政垄断的博弈各方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主体,尤其是政府追求其自身利益导致了行政垄断的产生;行政垄断程度大小受很多因素影响,大致可分为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两类。这些因素不但决定了行政垄断程度,而且决定了政企之间的利益分配。电信业改革启示我们,中央政府下一步可以从市场结构、规制改革、反垄断法三个方面破除行政垄断;要彻底根除行政垄断,政治体制改革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7.
林仲豪 《经济问题》2007,(12):54-56
日本是"政府主导性"市场经济国家,其政府对行政垄断行业的规制事无巨细.但在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为适应国内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对其规制进行了以"原则上实行经济自由化"为目标的规制改革,其改革采取了渐进式改革方式.日本对规制的改革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国营经济进入行政垄断行业以及促进经济竞争、提高行政垄断行业的效率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樊明 《经济经纬》2004,13(1):60-63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下,生产要素按回报最大化原则在区域间转移,结果导致区域差异的变化呈威廉逊所论的倒"U"型趋势。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制度虽有一定的使区域差异趋同的机制,但效率损失较大,就中国经验而论,没能有效地导致区域差异缩小。在以公有制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由于地方国有的制度安排往往出现市场分割、生产要素难以按回报最大化原则在区域间转移,导致区域差异难以有效缩小。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和建立统一市场是缩小区域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陈林 《财经研究》2016,(6):87-97
中共“十八大”以来,如何理解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成为当前理论界的热点。与以往的实证研究不同,文章使用主流经济学模型(动态的创新竞争模型)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模型化的尝试,并深入分析该制度的具体经济绩效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垄断性行业的生命周期比竞争性行业长,因此,若不能破除垄断,那么在垄断性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是相对有效的产业政策。2)垄断性行业会带来更高的价格,并使在位企业获得更多经济利润,因此价格和利润规制是政府管理垄断性行业的必要工具。3)由于行政性准入壁垒挤出了消费者剩余,行业监管部门应该从企业所获得的垄断租金中征收额外的福利税,构建起向消费者进行转移支付的政策体系。4)垄断性行业会抑制行业内部的技术进步,因此需要监管部门实施创新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