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森 《经济学》2007,6(3):945-968
基于对经济思想史上一些相关文献的理论回顾,本文认为,在中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学理论互动演变的当下格局中,是对经济学的性质、意义、任务以及它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这样一些元经济学问题进行理论反思和讨论的时候了。第二小节的文献追溯发现,在经济学说史上,伴随着由“政治经济学”向“经济学”的转变,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的本质和任务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一门价值中立的科学问题。研究发现,任何经济学派的理论观点都会潜含着某些价值判断和伦理原则在其中,经济学家作为一个“学术人”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如何透过自己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观,去发现人类社会中的某些“自然秩序”。第四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像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一种高度形式化的“精密科学”这一问题,并对目前主流经济学中流行的唯科学主义的研究偏向做了一些反思性的评论。本文最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为了中国的理论经济学在未来的健康成长,应该鼓励不同经济学流派和研究路径之间的竞争、对话和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态经济现阶段研究新进展贲克平周宝英整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1992年10月,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召开第三届学术讨论会,针对现阶段我国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展开热烈研讨,现将该会上的主要学术观点分述如下:1我国生态经济学发展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1.1关于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我国的生态经济学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大大改变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使多数人认识到“经济和生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生态遭到破坏的世界里是不可能有福利和财富的。”(2)使人们认识到传统经济学的错误导向致使人类在自然界造成了大笔大笔的“赤字财政”;认识到自然资源同其它任何产品一样是人类最必不可少的资产,而这一资产并非是取之不尽的;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不可对立的,必须由“征服自然”转向“与自然协调发展”。(3)拓宽了生产、消费、交换及价值的范畴,使它们由狭窄的纯“经济”术语演变成“生态经济”术语,从而初步表明了生产的广泛性、消费的多样性、交换的复杂性以及价值的多向性,由此更新了人们的生产观、需求观以及价值观。(4)将再生产概念扩展为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复合,由此将经济平衡思想上升到生态经济平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科学是否“价值中立”一直众说纷纭。究其原因,则在于对科学“价值中立”学说中的科学是否具有价值属性存在严重分歧。通过辩证地分析有关科学“价值中立”学说的认识偏颇的一面和肯定其理论积极、正确的一面,为正确理解科学“价值中立”学说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形式化理性人概念之所以能够作为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并不在于它以某种"理想化的"方式实现了对现实的抽象,而是它在客观上吻合和反映了物质资本利益主导的社会经济现实,其中物的逻辑、数字的逻辑是支配性的逻辑,工具理性相对于价值理论处于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形式化理性人概念与劳动者(或消费者)的行为逻辑并不一致,它在经济学中扮演的角色,并不像自然科学中对数学的应用那样是中立的、自由选择的,而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实证主义经济学将经济学界定为"价值中立"的科学,实质是要把他们倡导的经济学解释为适用于一切社会制度、一切民族和国家的普适科学,是单纯研究资源配置、经济增长的"纯科学",目的是要否定经济学的价值属性,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实际上,经济学归根到底是为了人、为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科学;经济学的许多基本理论、命题都不能不包含价值属性。因此,经济学不可能与"价值无涉","价值中立"的经济学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经济思想史上一些相关文献的理论回顾,本文认为,在中国经济与中国经济学理论互动演变的当下格局中,是对经济学的性质、意义、任务以及它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这样一些元经济学问题进行理论反思和讨论的时候了。第二小节的文献追溯发现,在经济学说史上,伴随着由"政治经济学"向"经济学"的转变,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的本质和任务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一门价值中立的科学问题。研究发现,任何经济学派的理论观点都会潜含着某些价值判断和伦理原则在其中,经济学家作为一个"学术人"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如何透过自己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观,去发现人类社会中的某些"自然秩序"。第四小节讨论了经济学能否成为像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一种高度形式化的"精密科学"这一问题,并对目前主流经济学中流行的唯科学主义的研究偏向做了一些反思性的评论。本文最后所得出的结论是:为了中国的理论经济学在未来的健康成长,应该鼓励不同经济学流派和研究路径之间的竞争、对话和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共享利益观: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经济学是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经济利益问题的科学。自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学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采取了三种理论形态,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社会主义经济学,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与以往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利益观不同,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所倡导的是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共享利益观”是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纷繁的数字化经济现实以及学界、经济界对其的热议,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层面进行了深层探索和冷静思考,试图在综述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论、产权界定、价值和价格决定、统计理论依据的问题层次逻辑来安排结构,探索论证:“数字化经济”是比“数字经济”更能准确概括现实的概念,“数字化技术”与“数据”是另一组基本概念;“数字化技术”和“数据”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经济世界中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现实世界与孪生虚拟世界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变”与“不变”?不过经济学的稀缺性假设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数字化技术”和“数据”作为要素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的前提是合理界定和保护其产权,并提出了相应的界定和保护原则;无论“数字化技术”还是“数据”的价值和价格决定,仍然可以运用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重性理论加以解释,定价还是遵循基于抽象劳动和价值的供给方、具体劳动和使用价值的需求方共同决定的逻辑;数字化经济统计的理论依据是“数字化技术和数据产业化”的部分统计为“数字化经济”,“产业数字化”部分统计在所在产业或部门。  相似文献   

9.
任何经济理论和政策都必然具有特定目标和利益取向,这导致了不同经济学理论往往得出不同的经济政策指向,也表现为不同经济学说流派对特定群体的利益反映.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试图借助数学逻辑来表明其理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数学措辞也只不过是一种增强论点说服力的“暗喻”,目的在于掩盖其内在的价值判断和利益取向.事实上,现代主流经济学根基于自然主义思维、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观以及边际主义分析方法等之中,从而内含了维护现状的意识形态;相应地,现代职业经济学家往往具有强烈的保守主义特性,以致不能、不愿也不敢触及现实社会中的问题.现代主流经济学尽管内含特定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却刻意地运用数学模型来包装成一种客观科学,就成了一种以客观和中立为借口抵制批判的“数学骗术”,最终将使经济学科退化为一门“伪科学”.  相似文献   

10.
说经济学是一门历史的科学,言外之意就是说经济学不是实验的科学,其要义是把经济学与自然科学区别开来,其功能限定为对“过去时态”经济现象的解释上。如果认为这是经济学的全部,那它就成为历史学“根目录”下的一个“子目录”了。看来,这种说法并不全面。我以为,经济学除了其解释功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这就是对“将来时态”的预言与劝说。由此可以把绎济学与历由学相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