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韩国在华直接投资的特点1韩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回顾韩国在华直接投资始于90年代初。当时韩国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1992年8月中韩建交引发的“中国景气”,使得韩国在华投资急剧增加。1992年中韩邦交正常化后,刚刚起步的联合...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对华投资的竞争中,韩国是后来者,但却后来居上,成为中国的第四大投资来源国。1988年3月中国调整对韩关系,允许韩国企业在中国直接投资,为双方民间贸易开创了条件。与此同时,韩国政府也鼓励对华贸易,并给以优惠政策,但由于刚刚起步,韩国只有少数企业进行了有限的投资。1992年8月24日中韩正式建交后,韩国企业来华投资发展很快,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据有关资料统计,1997年第一季度韩国来华投资占韩国海外投资的45%。1997年下半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对韩国企业来华投资产生了一定的负面…  相似文献   

3.
韩国与广东经贸往来密切,而京畿道是韩国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中心。本文分析了京畿道与中国(广东)经贸合作现状,重点讨论了京畿道的投资环境、产业园区发展和各种扶持与激励政策,从多方面和多角度,对中国(广东)企业投资韩国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国是我国的近邻和重要的经贸伙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不仅贸易发展迅速,而且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累计已达约128亿美元。基本特征韩国对华投资起步较晚,主要开始于1992年,不过,增长速度却十分迅猛。资料显示,1992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仅为1.19亿美元,然而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时的1997年,韩国对华投资已达21.42亿美元,年均增长78%。虽然随后几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一度下降,但它在我国利用外资总额中的比重却没明显减少(见表1)。从韩方有关统计看,1993—2000年,韩…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韩两国的建交,两国的经济关系更为紧密,很多韩国企业来中国投资,使两国的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但是在中国市场,外国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时间短,给韩国的投资者带来了一些困难。本文在对这些现实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方案。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烟台、威海,隔海与韩国比邻。改革开放以来冲韩边境贸易往来频繁,贸易额逐年递增。我们做为烟台韩国语文化经济交流协会,在长期的牵线搭桥工作中,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对韩贸易,深深体会到语言工具在边境贸易中作用极大。所以,在韩国对华投资及贸易首当其冲的烟台,学习韩国语就显得相当重要和迫切了。  相似文献   

7.
李孝圣 《当代经济》2006,(10):89-90
随着中韩两国的建交,两国的经济关系更为紧密,很多韩国企业来中国投资,使两国的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但是在中国市场,外国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时间短,给韩国的投资者带来了一些困难.本文在对这些现实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成为韩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的第一大东道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直接投资流动对于两国经济的影响。韩国有学者提出,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可能替代韩国对美国的出口。文章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与对美国的出口之间不存在短期或者长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韩国对华投资特征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对华投资自 1 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快速增长。其投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行业分布广泛 ,以制造业为主 ,项目规模小 ,地区分布由山东和环渤海地区向南扩展。目前韩国多数在华投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我国利用韩资仍有很大的潜力。为此 ,我国应采取适当的措施 ,加大吸引韩国投资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日、韩贸易的不断增长以及投资关系的日益紧密,建立自由贸易区(FTA)的讨论正在三国间紧密地进行着。今年5月在韩国济州岛举行的三国领导人会议上,三国承诺将于2012年前完成自由贸易区联合研究。对于中、日、韩各国而言,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便是建立FTA将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在这些相关产业中,渔业便是一个引起较多关注的产业。可以预见在三方的正式谈判中,渔业市场的开放问题将始终是争议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图对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三国渔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8,(4)
文章通过面板回归模型分析韩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韩国对投资东道国的进出口。以韩国连续五年进行直接投资的38个国家为对象,研究时间从1990年到2016年,投资母国对东道国的进出口的影响进行分析。之所以选择这段时间是因为韩国从1990年正式积极展开海外直接投资。为了分析海外直接投资对进口及出口的影响,将取在现有研究的解释变量当中普遍使用的控制变量。文章分别海外直接投资额和累计额进行分析,自变量采取母国(韩国)和东道国(38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母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分析结果,对全体38个国家的海外直接投资和出口显示正的相关关系,如果韩国扩大海外直接投资,韩国向投资对象国的出口也会增加,由此会产生拉动出口的效果。按区域的进出口效应分析结果,在亚洲地区的海外直接投资与出口显示正的显著性关系。在欧洲地区海外直接投资与进口产生正相关,但对出口在统计上显示不显著。随着在美洲地区的海外直接投资增加,韩国向美洲地区的出口也增加,而对进口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上一年的海外直接投资累计额显示显著的关系。从此分析结果可知,韩国在亚洲地区的海外直接投资对这些地区的韩国进出口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了日本、韩国及台湾等经济体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均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韩国、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积极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反过来会影响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升级是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Granger因。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关系,方差分解中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解释力也较弱。产生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于日本在样本期间内发生汇率持续大幅升值等特殊因素。对此,我国应借鉴韩国、台湾等经济体的经验,借助巨额外汇储备促进企业加快对外直接投资,以此反过来主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韩资企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青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已成为韩国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城市。青岛与韩国合作的重点开始由过去单纯的招商引资和经贸往来,转向全面营造最适合韩国人投资创业、居住生活的社会氛围,打造对韩招商的国际化仿真环境。青岛与韩国的全面合作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向着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发展,并表现出一些新的值得注意的趋势。在此情形下,引资政策也需适应新的变化并作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吉林省对韩贸易规模相对较小,贸易增长率不高;对韩出口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贸易顺差较大;韩国对吉林省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以制造业为主。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的正式签署,吉林省应通过建立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示范区、加强对韩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加快对韩跨境旅游和医疗合作、积极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推动对韩人员和文化交流,促进吉林省对韩经贸合作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这是山东对韩贸易逆差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山东对韩资企业的贸易活动特点最为明显的是进口与出口的不同向发展,即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大多从本国进口,而产品销售大多在欧美和日本市场。这一方面是由于韩国所一贯奉行的出口带动战略决定了拉动本国产品出口是韩商投资山东的应有之义,且韩国产品在质价上的优势也成为其进入山东的不可挡因素。因此,随着韩资企业的增多,对韩进口也必然成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韩两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两国间的直接投资也不断发展。韩国对华投资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而中国对韩国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看,两国直接投资面临着结构升级、转型和政策等方面的挑战,两国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以促进直接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丽娟 《经济师》2009,(6):265-266
中国是韩国的主要泡菜进口国,生产的泡菜90%出口到韩国。青岛是中国主要的对韩泡菜出口地。文章首先分析了青岛泡菜出口韩国的现状,其次分析了青岛泡菜在生产工艺、卫生安全、行业竞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韩国在吉林省投资的概况 韩国对华投资始于1985年,对吉林省的投资始于1988年。那时,韩国企业是以在香港和日本等地注册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1990年有了第一家韩国本土注册的公司来吉林投资的企业,那就是延边五福天然食品有限公司。1992年中韩建交后,韩商在中国的投资发展很快,韩商在吉林的投资发展也很快。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比较世界各国政府投资领域的基础上,对我国转型时期政府投资领域与范围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并且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分工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入世与我国利用外资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利用外资的战略也将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调整。本通过分析外商在华投资策略的转变,进而从投资结构、投资地区、投资方式、投资环境、投资法规五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应对这种变化的调整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