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深入分析漳平市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发现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存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传统单一、产品普遍存在额度小、期限短等问题。结合漳平市自身条件从六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创新的对策建议,主要途径是把握客户需求并细分市场、调整优化农村金融配置资源、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产品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向农村金融市场渗透,使得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开展困难重重,主要来源于市场竞争形成的多方面影响。在基本固定的农村金融市场中,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必然是在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竞争实力的前提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科学的管理策略促进农村信用社工作的有效性发展,只有在改革中完善自己的组织结构体系,提高自身效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在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形成良性竞争格局和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绥化市农村信用社支农管理方面存在的信贷规模有限、支农信贷结构欠佳、信贷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明确信贷投放重点、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以及加快金融产品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在金融支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其金融支农服务与农村金融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建立农村信用社长效支农机制,首先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其次,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在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支农方式,获得支持"三农"与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均衡。  相似文献   

5.
马淑芳 《经济师》2000,(3):113-114
农村信用社是社员自愿入股 ,主要为入股社员和“三农”服务 ,实行民主管理、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金融组织 ,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农信社面临的一大课题。回顾农村信用社 40多年的艰辛历程 ,由于一度曾违背了合作制原则 ,沾染了“官办银行”色彩 ,其经营效益逐渐下滑 ,风险日益加剧 ,改革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当前 ,农村信用社是否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占领农村金融市场 ,除必须坚持合作制外 ,还必须在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上下功夫。一、坚持合作制方向 ,健全民主管理 ,强化内部经营是农信社…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生产力中最关键的因素,人力资源能否有效地开发与管理,决定了组织竞争力的强弱,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已成为农村信用社获取竞争优势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对农村信用社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首先归纳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对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进行界定,并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与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而提出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钮慧娟 《当代经济》2009,(21):56-57
农村信用社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本文通过对农村信用社所处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为其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1.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与农村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金融体系。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 将其改造成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企业; 规范和引导非正规信贷机构的发展,创新农村信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制度缺陷导致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即"双失灵")同时存在,是造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低下的问题,必须先破解"双失灵"这一约束.开发性金融凭借重建市场、重建制度的特殊运行机制,通过发挥政策性引导、开发性扶持、引领整合不同融资方式等途径,促进农村金融市场依次开放,逐步建立有序竞争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实现农村金融市场效率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对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也关系极大,对中国金融改革也具有深远影响.为此,本文对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对策做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融资难的原因探析 1.农村金融体系的畸形发展造成金融机构实质上的缺位,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农业发展银行机构向下延伸,1999年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取缔,至此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改变,表面上在农村金融市场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足鼎立,共同支持三农的局面,但实际上对于我国农村大多数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农村居民,面对的仍然是自身存在诸多问题的农村信用社,虽然在部分乡镇仍有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网点与农村信用社竞争存款,但贷款领域基本只剩下农村信用社一家。  相似文献   

12.
闫妍 《现代经济信息》2011,(19):253-254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域观念逐步淡化,金融竞争开始延伸至广阔的农村地区。在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之后,农村金融市场开始了新一轮洗牌,新的竞争格局将很快形成。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的新业务的开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提高农村信用的管理与运作。  相似文献   

13.
叶开宗 《当代经济》2010,(10):34-35
由于长期受到政府"抑制"的作用,我国农村金融结构体系不合理,发展滞后,已难以服务和满足于"三农"的发展需要.面对当前"三农"发展新形势,我国主要面临"供给型"金融抑制.于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前景将主要在于金融机构体系的合理构建和金融服务的完善创新.构建一个真正服务"三农"的金融组织体系,既是服务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效机制,也是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使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侧重分析不同类型的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的现状,并就如何规范农村信用社市场,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三农"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提出了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地下金融转化的焦点与关键:夯实政府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组织建设和缓解农村市场的融资问题已成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所在。在市场不完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政府干预无疑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是从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中所面临的借贷难、地下金融泛滥的现实看,提高政府干预或管制的水平至关重要。因此,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必须加强政府管制水平和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力量,促进"地下金融"转化成"地上金融",实现农村金融市场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金融对农村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本文对湖南省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进行调查,以期探索农村信用社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问题,而是事关农业、农村、农民和国民经济全局的问题。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正确处理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三农"发展的关系,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从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现状和要求来看,加快农村金融立法工作,急需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在深化改革中应当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合作金融法,将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置于法律预先确定的框架中,一方面可以使相关的利益主体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村信用社明确其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规范其经营管理行为,以便更好地完善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并使相关制度法律化。  相似文献   

18.
制度创新是农村信用社持续经营的重要制度保证条件。制度创新有利于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资源开发和配置效率,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开拓业务,满足"三农"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有利于增强农村信用社的运营效率,有利于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增强对农村经济的渗透力,促进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利率政策实施后,温州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与民间贷款利率逐步趋于均衡,银行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挤出了部分民间借贷资本,基本达到了新政策设计目标。与西部农村信用社利率及苏南农村银行利率形成不同的是,温州农村利率是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民自有资金及民间金融多方博弈、垄断竞争形成的结果。温州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及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至少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要根据本地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利率,避免“一刀切”;二是政府要重点关注金融生态建设与完善,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民间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县域金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则祥  韩颖慧 《经济师》2003,(12):218-218,220
县域金融的“真空”已成为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文章从县域金融发展的实际出发 ,提出农村信用社是县域金融的主要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县域金融的发展程度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头戏” ,是发展县域金融的关键 ;农村信用社改革要采用“权力下放 ,多元模式并存”的改革思路 ,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