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使用投入产出模型,实证分析了综合技术服务业成长过程中的产业间依赖状态及变化。综合技术服务业对信息设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能源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能源产业、原材料产业、建筑业、农业、现代服务业对综合技术服务业的依赖程度较高。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其自身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一直在下降,其劳动密集型特性在减弱,智力密集型特性在上升。综合技术服务业对自身产业的完全消耗有下降趋势,科学研究事业对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完全消耗有上升趋势。我国综合技术服务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属幼稚产业。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农村服务业的联动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农村服务业的定义及其内涵农村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与农业实现产业耦合的产物,准确地说是面向农业产业链的生产性服务业。农村服务业,拓展了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领域,通过科技创新尤其是农业科技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潘锦云(2009)指出,受传统产业理论的影响,一般人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为制造业服务,所以现有的研究较多地是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实证关系上,而忽略了现代服务业对农业的改造作用。他  相似文献   

3.
在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改革思路中,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它对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及带动作用,直接影响到了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出发,分析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目前,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传统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供需错位"已经成为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据此提出了创新驱动、模式更迭、制度变革等对策建议,据此对河北省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朝阳  白艳  王韡 《经济研究》2020,55(2):20-35
我国服务业部门GDP占比偏低,而工业部门长期受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困扰,这种三大产业层面上的供需结构错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构筑了一个包含土地生产要素的三要素三部门动态一般均衡结构变迁模型,证明当存在某些体制性障碍导致服务业部门无法顺利地吸纳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流入时,那么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生产要素就只能更多地流入到管制较少的工业部门。在产品间不完全替代情况下,这种要素市场改革的滞后会导致服务业部门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和工业部门产能过剩现象并存的供需结构错配问题,使得经济发展依赖外部需求。因而,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是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和消费需求升级的背景下,阐述了需求侧促进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机制,并采用行业需求满足度指标测算了2002年、2007年和2012年长三角地区30个行业的供需匹配度,然后进一步研究了行业需求满足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制造业的供给大于需求,而服务业特别是部分现代服务业的供给缺口明显;消费结构转型使得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产品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吸引高技能劳动力进入,同时增加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品的投入,引发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低技术制造业的行业需求满足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在生产要素流动的前提下,江苏低技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浙江和上海低技术制造业原有生产要素流失且全要素生产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运用SPSS软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在技术研发阶段和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阶段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高低趋势基本一致。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在两阶段技术创新能力均最高,而办公设备制造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航天器制造业在两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均最低。提高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技术研发阶段应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产业创新产出,从而保证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研发成果供给。另外,还应加强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经费投入和创新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7.
自主创新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来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制造业的黏合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但是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研发投入存在研发费用投入不足、风险投资比例低、研发人员薄弱等问题,而现行税收优惠没有克服上述不足。因此,为了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税收政策应重点在增加科技投入、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8.
运用SPSS软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在技术研发阶段和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阶段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高低趋势基本一致。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在两阶段技术创新能力均最高,而办公设备制造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航天器制造业在两阶段的技术创新能力均最低。提高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技术研发阶段应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产业创新产出,从而保证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研发成果供给。另外,还应加强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经费投入和创新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要求与重要目标.虽然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但是同时存在产业基础不够牢固、制造业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存在"卡脖子"技术瓶颈、产业链协同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大力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时要从技术供给、资源要素配置、优化企业协作生态、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保障,以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87-2010年间中国投入产出表以及相应年份的延长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全面测算并比较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关联变化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联效应总体上趋于上升的态势,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远远高于服务业,制造驱动经济发展在产业关联上具有显著的特征.但服务业的溢出效应要高于制造业,其对于制造业发展的支持作用非常明显,而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则较小.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来看,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内生发展和溢出机制上都要优于资本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尽管在研发、信息与商务服务上的溢出效应有了较大的进展,但金融、流通等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比较密切的服务业的溢出效应还相当低.因此优化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的产业关联机制,突破地方保护、贸易壁垒等制度性的障碍,完善制造与服务的生态系统建设是实现中国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蔡安宁  张华  庄立  梁进社 《经济地理》2015,35(2):100-106
在建设世界城市目标下,根据1997、2002和2007年北京投入产出表,以净输出、区位商、影响力及感应度系数等综合指标分析了北京核心产业和产业链的演变。研究表明:核心产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1997—2007年,一直处于核心产业的主要有计算机制造业、建筑业、航空运输业、金融业及科教服务业。同时,一些不再适合北京城市性质和功能的产业链如纺织服装业、饮料制造业、钢铁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高能耗型、高耗水的产业链逐步退出,而适应北京向世界城市转变的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链在城市经济发展中逐渐形成,产业链逐步向高端化方向演替。现代服务业产业链逐步增多,由1997年的4个增加到2002年的5个以及2007年的6个,而且产业链中的产业联系向更加紧密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其中,金融产业链从与钢压延加工业结合向房地产结合转变,再向商务服务业结合转变;电子信息产业链从与制造业结合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结合转变;科教服务业一直是北京城市功能独特的优势。现代服务业所具有的高端、高效和对其他行业高辐射力的作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天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天津1997、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法,对天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比重均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集中在批发零售、道路运输等行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主要制造业的行业特点直接影响着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状况;生产性服务业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于上升,对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于下降,道路运输业、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中间投入特征明显,所提供的服务涉及制造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产业关联相关指标测算科技服务业创新驱动效应,并以辽宁省2002年、2007年、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剖析了科技服务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关系,揭示了辽宁创新驱动发展制约因素。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不足、市场机制不完善和规模有限制约了辽宁科技服务业创新动力效应、创新扩散效应和创新传导效应。最后,提出了提升辽宁科技服务业创新驱动效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发达的经济体系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着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制约制造业升级和整体产业链竞争力低三大突出矛盾,应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从国际分工、专业化分工和产业互动角度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红艳 《经济前沿》2008,72(2):68-73
在现代发达的经济体系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着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制约制造业升级和整体产业链竞争力低三大突出矛盾,应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从国际分工、专业化分工和产业互动角度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产业关联相关指标测算科技服务业创新驱动效应,并以辽宁省2002年、2007年、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剖析了科技服务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关系,揭示了辽宁创新驱动发展制约因素。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不足、市场机制不完善和规模有限制约了辽宁科技服务业创新动力效应、创新扩散效应和创新传导效应。最后,提出了提升辽宁科技服务业创新驱动效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关系,发现西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依赖作用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具有一定的间接依赖作用,西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受到制造业的需求引力过小.通过构建VAR模型,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检验技术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长期互动,但互动发展程度较低,目前二者处于产业内部循环发展阶段,且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方的工业化围绕着制造业的发展,实现资源与人口在地理区域的集聚,催生和促进了城市化.制造业获得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延伸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进而增加其产业增加值.工业化中后期的城市化伴随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化而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使得产业布局摆脱以往工业化时期对空间距离的限制,也使企业远距离获得资源与服务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服务业产业化又促进产业在空间上的扩散,使产业布局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范围分布与协调,使单一的城市化转向城市群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投入产出法测算不同功能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发现:制造业部门中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U型变化轨迹,消费性服务业投入率和公共性服务业投入率的变化比较平稳。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利用2004-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先抑制再促进的影响效应,分工程度的临界阈值为0.5左右;从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看,伴随着分工程度的不断深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的促进效应会超过抑制效应,但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表现为抑制效应大于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20.
传统制造业外包和现代服务业外包对技术分布和技术转移的影响不同,而发展以信息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选择之一。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是:以信息化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以外包化实现创新"融合"和合作共赢,以园区化引领服务业集群和产业升级,以一体化推动产业整合和自主创新。就制度安排而言,关键是要处理好发挥比较优势和创造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