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技创新人才是结构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四川、陕西、上海三省市2017-2021年科技创新人才进行需求预测和比较分析。R语言求解结果表明,三地及高技术产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数量均呈稳步增长态势,但增速存在区域性差异,新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区域性非均衡态势将逐渐形成,区域性人才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力度,合理规范人才竞争应成为国家层面的人才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提高人才与产业匹配度既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也是区域性人才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正人才是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第一要素。2013年12月18日,第16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会见嘉宾时表示,推动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才和科技是关键。当前,广东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谋划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极为迫切,本人认为,人才是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第一要素。人才的发展、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大发展。从全球来看,这一行业正处于上升发展  相似文献   

3.
彭云飞 《广东经济》2016,(14):263-266
区域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不断制定与优化人才政策.在人才政策制定与优化过程中,要把握如下方面:从需求侧出发,是人才政策制定与优化的逻辑起点;发挥“杠杆作用”,是人才政策制定的内在要求;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是人才政策制定的时代要求.以肇庆市出台“西江人才计划”为例,通过剖析西江人才计划制定与优化的人才需求、内容、逻辑与特点,展示了对地方人才政策制定与优化要求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江南论坛》2011,(3):67+66-I0003
无锡市惠山区大力实施城乡互融工程、产业提升工程、幸福普惠工程、人才创新工程、生态优化工程,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完善富民保障体系;构筑人才集聚高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家园,逐步将惠山区建设成为长三角产业升级示范区、科技创新先导区、城乡一体先行区、生态文化休闲区、幸福和谐宜居区。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省为例,对汽车和钢铁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湖北省目前引才工作存在供需不匹配、结构失衡和人才再流失三大问题。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整体需求量将达到14 093人,而汽车和钢铁产业将分别达到350人和165人。建议如下:政策要进行产业区分,向需求迫切的产业倾斜;做好人才资源需求预测工作,建立科学完备的引才评价监督体系,解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发挥自身优势,科学调研人才归国动机,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地引进和配置人才;优化创新人才特区机制,培育创新文化氛围,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促进人才和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制定和调整本国科技和经济发展战略,加大人才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开发力度,这将是目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最重要任务。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竞争。科技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本文重点论述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中国船舶产业的发展将迎来重要的转型契机.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偏离份额分析和区位商指数法对中国船舶产业发展状况及战略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中国现阶段船舶产业转型应当遵循的创新性路径:错位竞争、科技创新、规模效应与聚集效应相配合等.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省为例,对汽车和钢铁产业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湖北省目前引才工作存在供需不匹配、结构失衡和人才再流失三大问题。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整体需求量将达到14 093人,而汽车和钢铁产业将分别达到350人和165人。建议如下:政策要进行产业区分,向需求迫切的产业倾斜;做好人才资源需求预测工作,建立科学完备的引才评价监督体系,解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发挥自身优势,科学调研人才归国动机,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地引进和配置人才;优化创新人才特区机制,培育创新文化氛围,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促进人才和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锡山正在集中力量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作为转型促进的“助推剂”、“加速器”和“倍增仪”,将在锡山新一轮的赶超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期间,我国通用航空制造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运营业保持较高增速发展,但服务保障业发展滞后,阻碍了产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实现通用航空产业转型,仍存在体制封闭、创新不足、竞争激烈、投资风险偏高等诸多挑战。应通过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推动通用航空产业体制转型;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助力通航企业价值链升级;融合开放、协同培育,加速通用航空产业市场转型;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通航企业运营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1.
科技人才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优化科技人才宏观生态环境进而打造科技人才集聚高地是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探究宏观生态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机制,基于人才生态系统理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样本,分析多重因素构成的宏观生态环境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条件组态和路径。结果表明:文化教育是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必要条件;存在4条提升科技人才集聚的有效路径,即科技创新主导型、科技创新主导下的宜居文教驱动型、文化教育和公共服务主导下的经济科创驱动型、公共服务主导下的文教驱动型;存在6条阻碍科技人才集聚的路径,且与提升科技人才集聚路径之间属于非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才强国建设对于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明确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内涵和任务目标,构建世界人才强国评价指标维度和体系,采用标杆分析法对标美国等典型世界人才强国,探讨中国建设人才强国的现状特征以及与典型世界人才强国的距离。结果显示,中国仍处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高层次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与吸引、人才效能发挥3个评价维度得分相对均衡,尚未形成某一方面的明显竞争优势。全球顶尖人才集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吸引人才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构成当前中国建设世界人才强国的短板,亟待培养造就和吸引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完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制度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人才是城市提升创新能力的核心资源,是科技进步的关键要素。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作为城市争夺人才的工具,被各个城市广泛采纳和使用。以16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探寻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的动力因素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具有双重动力因素:在需求拉动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是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的主要因素;在压力推动因素中,行政指令、府际竞争和社会舆论显著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在政策扩散平稳增长期,双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于政策扩散过程,而在政策扩散加速和减速增长期,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动力因素存在差异;在东、中部地区,压力推动因素占据主导,而在西部地区,双重动力因素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人才环境影响人才流向及其创新能力发挥。以深圳科创人才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区域经济环境、文教环境、就业创业环境、生活保障环境、科创支持环境、成果转化环境6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的变化规律、因子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经历了起步改善、快速改善和深入改善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经济发展因子改善最为明显,安居保障因子调整最为薄弱,其它因子对科技创新人才环境具有正向效应;各因子拟合程度呈现出一定规律,2012年拟合效果最好,随后相互差异又逐渐扩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优化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才流动是影响地区间协同创新的关键因素,缩小区域人才流动差距是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前提。鉴于此,将政府竞争行为细分为财政、规制、引资3个维度,利用2010-2019年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区域人才流动的影响,同时,实证检验区域对外开放在该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从财政、规制、引资三方面对区域人才流动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上述三方面竞争性越强,越有利于人才流动。同时,区域对外开放在政府竞争行为影响区域人才流动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上述研究结果启示,在中国的特定情景下,不同地区在吸引人才时应重视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与区域对外开放的有效衔接,实现两者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科技人才流动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梳理和分析,构建两者互动关系。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998-2015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二阶滞后PVAR模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人才流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人才流动存在非对称互动关系,即经济高质量发展会显著促进科技人才流动,而无效的科技人才流动则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此,针对如何促进科技人才流动、实现科技资源有效配置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政府干预视角探讨创新驱动对区域人才配置的作用,借助中国258个城市2004—2018年面板数据,对创新驱动促进区域人才配置的动力机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创新驱动和政府干预均能有效改善区域人才配置,加入交互项后二者对区域人才配置的效应进一步增强;受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制约,西部创新驱动对区域人才配置呈现出的正向促进效应最强,东部次之,中部最小;政府干预以及政府干预与创新驱动的交互项对区域人才配置的效应均呈现出一定区域异质性;创新驱动对人才配置的效应受到政府干预程度影响,存在政府干预的双重门限效应。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与总结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对指导未来科技人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对1978-2017年我国科技人才政策进行文献计量和共词分析,梳理和探究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整体状况、发展过程及趋势。从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国家级各部门政策文件内容两个方面,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分为恢复调整、深入改革、战略导向及创新发展4个时期,分析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变迁历程中的特点及各阶段政策关键词,基于政策目标、政策客体、政策工具等探讨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变化趋势,并展望了未来科技人才政策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营商环境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机制分析,以2011-2019年中国地级市数据为样本,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检验得出:①从总体看,营商环境优化是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着力点,并通过促进创新人才集聚间接提升创新效率,但同时因创新人才集聚的挤出效应引致邻近区域创新效率损失;②分区域看,外围城市营商环境优化对创新效率的直接提升效应强于中心城市,但中心城市因创新人才集聚存在创新外溢效应,因此营商环境优化的创新溢出效应更显著;③经济一体化战略放大了营商环境优化的积极作用,尤其表现在京津冀经济圈,即营商环境优化对创新效率的直接提升效应增强,且创新挤出效应也转为创新溢出效应。鉴于此,提出应通过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差异化设计营商环境考核指标、加强中心城市强强联合等策略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同时,提升区域整体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技人才集聚具有地区差异性,并且与创新环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同位与同向演化特征,因此,从创新环境空间差异这一角度解释科技人才在区域集聚上的不同具有合理性。利用2010-2019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区域创新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总样本下,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显著促进本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并对周围地区产生虹吸效应;在分样本情境下,地区创新环境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在东、中、西部地区,创新环境均对本地科技人才集聚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创新环境的本地科技人才集聚作用最显著,西部地区相对较弱,同时,东部地区创新环境对邻近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具有显著虹吸效应,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未有体现。据此,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创新环境改善建议,以促进科技人才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