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性”是环境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连续性”一词源于杜威美学,杜威以“经验”为核心概念,批判了传统的二元论哲学美学,试图建立一元论的哲学关学体系。在《艺术即经验》中,杜威从人与动物、有机体与自然的连续性出发,提出要恢复艺术与非艺术、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连续性。伯林特继承并发展了杜威的“连续性”理论,对环境一词进行了全新阐释。他进一步批判了杜威所反对的审美无利害及相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自然鉴赏的参与模式,并将这种自然鉴赏模式应用到对艺术、日常生活景观的审美探讨中,发展出一种全面的参与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以接受美学中本“空白”理论为依据,鉴于学翻译的审美本质,从话语空白、形象空白和意蕴空白三个方面探讨了学翻译的再创造和再创造的度,并指出译也应当在译中保留“空白”,以促成学翻译中作家——原作——译——译——译读的开放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3.
论《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消灭私有制”译法的正确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以来,在经济学界的研讨会上,人们不断地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认为《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这句翻译错了,“消灭”一词应译为“扬弃”,所以某些人提出“消灭私有制”应该改译为“扬弃私有制”,据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思。对于这种观点,我当然非常关注,因为《共产党宣言》不仅是每一位共产党人需牢记的奋斗宗旨,  相似文献   

4.
论《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消灭私有制”译法的正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来,在经济学界的研讨会上,人们不断地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认为《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这句翻译错了,“消灭”一词应译为“扬弃”,所以某些人提出“消灭私有制”应该改译为“扬弃私有制”,据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思。对于这种观点,我当然非常关注,因为《共产党宣言》不仅是每一位共产党人需牢记的奋斗宗旨,而且也是美国教育部门颁布的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  相似文献   

5.
《水调歌头》是苏轼被贬后一个中秋之夜的感怀惆怅之作,可谓是流传千古的诗词精品。现代翻译大家们都对其跃跃欲试,其中John A.Turner和许渊冲两个英译本在音韵、遣词造句及意象表现方面不尽相同,但在体现原词艺术风格上都各有所长。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译者的再创造,向读者展示了这首词的现代魅力和异域风情。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在经济学界的研讨会上,人们不断地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认为《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这句翻译错了,“消灭”一词应译为“扬弃”,所以某些人提出“消灭私有制”应该改译为“扬弃私有制”,据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思。对于这种观点,我当然非常关注,因为《共产党宣言》不仅是每一位共产党人需牢记的奋斗宗旨,而且也是美国教育部门颁布的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  相似文献   

7.
“货殖”释     
“货殖”一词,通行的解释如下: 一九八四年版《辞源》解释为:经商,经商的人;并注“《史记》、《汉书》皆有货殖传”。 《辞海》以及史东编的《简明古汉语词典》之《货殖》条亦从其说,大约是源于《辞源》。但《简明古汉语词典》又于“殖”目下将“货殖”(动词)解释为“经商牟利”。 《现代汉语词典》“货殖”条解释为:古代指经营商业和工矿业。 笔者以为,上列解释都有可商榷之处,所引证的辞例,有的亦值得推敲。例如,《辞海》所引班固《西都赋》“与乎州郡之豪僳,五都之货殖,三造七迁、充奉陵邑”的“货殖”应当包括除地主以外的富有者,仅仅解释为商贾是说不过去的。 这里,依据有关史料,试作一解: “货殖”一词,早见于《论语·先进》:“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司马迁的《货殖列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对“归化”和“异化”观照下杨国斌和王佐良的两种《文心雕龙.才略》英译本的译例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说明如何运用这两个翻译原则,作出更有生命力的译品。  相似文献   

9.
在涉外经济活动中,企业领导职务的正确翻译十分重要,而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贸易管理体制差异,要译得准确得当决非易事。对在企业职务中常见的“经理”一词的译法进行分析,讨论其不同企业管理体制中的正确译法。  相似文献   

10.
“敬畏”是什么?在《新华词典》中,“敬畏”一词的解释是“又敬重又畏惧”。那么,它是畏缩不前的借口.还是催人奋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国际歌》被译介到中国以后,这首经典革命歌曲在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大的政治影响。本文考察了《国际歌》首句中les damnés一词的汉译演变,并从文化史的角度揭示出它的翻译实际上是与中国革命叙事的主体性范畴——“受苦人”之间实现文化对接的过程。从les damnés到受苦人,体现了中国革命现代性实践中自外与自内两条文化线路的一次历史交汇。  相似文献   

12.
“江湖”一词原意指河流湖泊,由此引申出四方各地,进而有了流浪之含义,所以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有“转徙于江湖”一说,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也有“行江湖之远”的句子,其本义并无褒贬。只是一方面中国历史上“史官文化”视流民为洪水猛兽,另一方面由于“江湖中人”的“流动性”,其声誉和信用机制很难建立起来,因此到了现代,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6,(5)
基于"葛浩文英译小说作品及其汉语原著平行语料库",文章从多方面初步考察了苏童三部小说的英译本,进而分析了葛浩文的翻译风格。考察发现,《碧奴》带有非常明显的英语原创文本特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了大面积的省译和改写;《米》译文笔法细腻,语言丰富;《我的帝王生涯》书面语程度较大,译文严格按照原著进行翻译。译者对三部作品翻译策略的变化体现了他忠实于读者的翻译思想,即尊重"市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一个方言词能从一隅之地普及到神州大地,除了商业传媒的力量,其背后必定有一种文化的支撑。“无厘头”从佛山方言暴涨成众口难离的时尚词,完全是周星驰风格的香港电影的功劳。然而时尚是一个“各领风骚三五天,喜新厌旧一转眼”的所在,如果在2006年还有人把“无厘头”挂在嘴边当时髦,就面临遭人嘲笑的危险,因为现在“无厘头”已升级成了“恶搞”。恶搞的网络代表作,当属胡戈看罢《无极》之后揉搓出的《一个馒头的血案》,影视代表作似可由《武林外传》充当。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有人利用翻译经典著作原著的一些文字问题,以鼓吹资本主义私有制。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讲到社会主义所有制时不使用“公有制”而使用“社会所有制”,断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的未来社会要“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要建立生产资料“人人皆有的私有制”。那么,为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讲为“社会所有制”呢?德文gesellschaftliches Eigentum在辞典中有“社会所有制”和“公有制”两种含义,而当人  相似文献   

16.
在对自然长期的探索中,“流观”的“观照”方式 逐渐成为华夏民族对自然万物观照的一种思维定式,符合中国 人的审美习惯,影响了传统艺术的欣赏和创作。用“流观”的 方式考察传统园林空间艺术,对“流观”一词追本溯源,总结 出“流观”的3点内涵,即视点游移变化的广瞻,由空间游动 带来的时间感,以及强调心理主观感受。对应分析“流观”在 园林空间中的设计表现,探讨“流观”与中国传统景观空间设 计的关系及其影响下中国传统景观设计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去年,我写了一篇《我不使用“过热”这个词》,那时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重大措施还没有实行,但是“过热”这个词已经在文章中和口头上用开了。那篇文章就是在看到听到这种情况有所感而发的。文章发表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还注意有些本来很容易出现“过热”这个词的文件没有使用这个词。这使我有些高兴。然而在口头上和文章中这个词的使用却比以前更多了,似乎谈经济形势就离不开这个词。1993年六月我去香港,在向听众作演讲时,我虽然明明白白地声明自己不使用“过热”这个词,可是第二天当地各报还是报导于光远认为大陆经济不过热。我虽然认为中国应该快速增长,可是我既然不使用“过热”这个词,也就不该说我认为“不过热”。我真有口难辩。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主要以翻译美学理论为基础,以《画中情思》原本为参照,以《画中情思》中译本为主体进行美学分析鉴赏。按照刘宓庆先生《翻译美学理论》的原则,将小说译本内文本进行分析。其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大量叠音词以及部分连绵词的运用而产生的音韵美以及动词和成语俗语的使用而产生的美感;句子结构特色主要指译文句式整齐之美、整散交错之美,译文使用了各种句式,对长短句进行巧妙地处理,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句式,使译文尽量保持与原文的优美和淡雅。  相似文献   

19.
应对资本范畴进行怎样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长期以来,人们对“资本”一词避犹不及,更不敢使用这一范畴具体研究中国实际经济问题,以“资金”一词代替了资本范畴。“资本”缺位的直接后果是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带来很大混乱,也为体制改革增添了障碍。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求实的精神突破了长期以来的概念禁锢,在阐述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体系时,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上断然使用了“资本”一词,从而使人们开始了对资本范畴的再认  相似文献   

20.
刘伟光 《经济师》2008,(9):27-28
“破产”可以翻译为“insolvency”或“bankruptcy”o但“insolvency”和“bankruptcy”的‘意义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文章对“Insolvency”和“bankruptcy”的来源和含义进行了比较。回顾了破产拯救主义对“破产”概念的影响。分析了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法律体系中,对bankruptcy和insolvency的不同用法。最后,文章认为“insolvency”比“bankruptcy"更能涵盖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公司“破产”。建议将中国的企业破产法的英文翻译中,尤其是翻译“企业的破产”时,使用“insolvency”表示“破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