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湖南导游人员进行的调查,采用人口统计学因素分析导游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以及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讲,导游人员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从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性别、婚姻状况与职业倦怠显著相关,年龄与导游人员职业倦怠部分相关,学历与导游人员职业倦怠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导游人员生存状态包括其收入状况、社会福利状况、工作环境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追踪的方式,对导游人员生存状态进行了广泛调研, 在此基础上对导游职业认同感低和对未来丧失信心问题以及导游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提出解决导游生存危机的对策,可作为改进导游管理工作和科学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房地产销售人员应对方式在胜任力和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以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通用版、 销售人员胜任力特征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为测量工具对285名房地产销售人员进行调查.结果:①房地产销售人员胜任力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 消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房地产销售人员胜任力与职业倦怠和消极应对方式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②房地产销售人员的胜任力能够显著负向预测职业倦怠,应对方式在两者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结论:房地产销售人员的胜任力通过其应对方式部分影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导游学历低、年龄低、收入低、社会地位低,以及高风险、高流失率的“四低两高”的特点,运用深度访谈法、文献综述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人力资本原理,研究导游在进入职业倦怠期后,适合其生涯规划的三条职业发展之路,从而为导游人员提供职业生涯指导,并促进旅游行业工作人员的稳定、有序、有目标地成长,促进中国导游队伍建设走向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提升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探究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和影响因素。通过对河北省10所高校,189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进行量表施测调查,初步考察了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揭示了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各维度对职业倦怠各维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护士职业是一种典型的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护理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护士在工作中必须面对众多压力,高强度的压力易使护士产生倦怠。而职业倦怠不仅可损害护士的身心健康,还可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且与工作差错和离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护士的职业倦怠问题一直是国内外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但在同样的压力情境中,不同护士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中间可能有许多的影响因素。目前有关职业倦怠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大多集中分析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其它因素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导游生存状态包括其收入状况、社会福利状况、工作环境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追踪的方式,对导游生存状态进行了广泛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导游职业认同感低和对未来丧失信心问题以及导游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解决导游生存危机的对策,可作为改进导游管理工作和科学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职业倦怠是从业人员在工作压力下产生的一种心理、行为状态,任何职业的从业人员都有可能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仅对从业人员产生消极影响,而且对职业活动、对单位、对行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必须认真对待。文章对图书管理员的职业倦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职业倦怠(jobbornout),又称“工作倦怠”,由美国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大量研究表明,较之其他行业,酒店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员工长时间的压力不得舒解,职业倦怠问题更为突出,员工职业倦怠成为人员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酒店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虹 《经济师》2008,(8):18-19
文章对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职业压力、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人口统计变量等方面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做了阐述,同时指出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实行民主决策,有助于减轻公务员的压力,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1.
潘海颖 《经济论坛》2006,(19):67-69
旅游业中导游购物的高回扣,不仅游客深恶痛绝,也已经成为阻碍旅行社健康发展的拦路虎。实际上,导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旅游产品报价不改变目前“国内团队报价零利润,入境团队报价负利润”的做法,恶性循环的怪圈就走不出来。很多业内人士和研究者都关注到导游的薪酬问题。在相关领域中,有的分析我国旅游业的高额回扣,有的讨论导游薪金制度改革,有的提出导游职业倦怠的对策,有的则认为职业定位和薪金制度是我国导游管理实践中的关键。导游的薪酬一直以来有着相当的特殊性。改革开放之初,旅游业务主要集中于入境旅游,导游工资、回扣、小费,…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在:职业倦怠、认知偏执、情感焦虑、适应不良等。造成教师心理不健康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以及个人因素。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从社会支持系统、学校关心系统与个人维护系统三个层面来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导游人员是旅游业的窗口和形象,导游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旅游企业的形象和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和发展。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导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桂林青葱岁月旅行社为例,就校办旅行社与导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讲解技能是导游服务的核心技能,准确理解导游讲解的三次过滤法则和灵活运用八种导游讲解方法的是导游人员提高导游讲解水平的关键。高水准的导游讲解往往与导游词的创作相关,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游词创作。  相似文献   

15.
馆员职业倦怠是指馆员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一旦产生,会给馆员、广大读者及整个图书馆事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馆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职业、组织和个人等四个方面的因素,避免或消除馆员职业倦怠也应从这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处于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成就感三个层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遇到了多重压力与挑战,教师职业倦怠频发。文章以昆明三所高校的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人员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研云南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教师倦怠三个层面与被试教师人口统计变量、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教师职业特点,从高校组织、教师个体两个方面提出干预和管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于导游职业缺乏国家分类标准的认可、导游权益及发展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导游薪酬与管理机制不合理以及社会对导游存在认知上的偏差等原因,导致我国目前导游职业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只有建立长效的导游发展与激励机制、合理的导游薪金机制、有效的导游管理机制及有力的导游保障机制,才能促进整个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描述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的心理健康状况、工作满意度与自我效能感的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问卷、一般健康问卷(GHQ-12)、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MSQ)和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对福建省高新企业的409名科技人才展开调查.结果:企业科技人才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者占总数49.6%,工作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上水平,影响企业科技人才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对目前的工作的归属感、工作压力、工作对社会的贡献、工作城市、企业性质、工作满意度总分以及从事当前工作的工龄.结论:提升科技人才的学历水平,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增加其工作归属感和工作贡献感,减少压力感等是提升企业科技人才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在企业管理中更应关注女性科技人员和较高工龄员工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技术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期,职业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感逐步增加,职场竞争激烈,职业焦虑严重,职业倦怠已成为职场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最新权威调查显示,我国正进入"职业倦怠"的高峰期,七成以上的职场人士产生了工作倦怠。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又反作用于工作。本研究对职业稳定性的理论进行了梳理,从职业倦怠角度分析了员工职业稳定性下降的原因。这些因素说明员工个体因为工作负担过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资待遇不合期望、缺乏职业安全感、缺乏挑战性的工作以及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等对员工的职业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员工职业的不稳定,将使企业面临巨大的人才流失的压力。为此,本研究提出企业要想确保员工队伍的稳定,就应该关注员工的职业匹配度和职业延展度,规划好员工的职业生涯,通过多样化的工作设计,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同时,提倡成功标准多样化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正确认同自我价值,企业才能成功地留住员工。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为了直面他们在现实中遭遇的主客观压力,寻求其已形成的心理问题的解决之法,从而提升这个群体的生命质量,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