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东省发展文化产业的途径之一就是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以此为背景,选取代表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指标,对山东省部分城市的文化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最终得出各市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优劣排序;并进一步根据排序给研究城市以定位,从而确定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对提升山东省文化旅游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是融经济与文化为一体的新兴产业.为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密切融合,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必须正确认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属性和相互关系,充分发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重要内容,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渠道的重要作用,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强开发建设,突出产品特色,培育专门人才,广泛宣传促销,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品位,提高旅游目的地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从基础竞争力、显性竞争力、潜在竞争力三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基于构建的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中部六省区文化产业竞争力,并根据评价结果采用对应分析法剖析竞争力差异的根源。结果表明:(1)湖南、湖北文化产业竞争力在中部具有优势,江西、河南、山西、安徽四地区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处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以下;(2)基础竞争力对应分析表明,差异根源主要在于文化产业基建投资额和人均文化事业费,需要结合自身地区特征加强产业发展支撑;(3)显性竞争力差异对应分析显示,提升的关键是各省区需结合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特色,做长产业链条,调整行业结构,实现产业发展的提档;(4)潜在竞争力差异对应分析表明,各省在产业创新、产业成长与产业需求都有自身的相对优劣势,但不可忽视的是需进一步加大产业创新进而培育新兴文化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态势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已有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产业水平评价指标,利用熵技术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借鉴耦合度模型来构建融合发展模型。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对16个城市2010—2014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两者融合发展情况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各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两类产业在各地融合发展的差异性不大,但耦合协调度很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融合度低是普遍现象,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永洪 《当代经济》2023,(10):92-104
基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诉求,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探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及区域差异。选取31个省级单位2010—2020年343期面板数据,建立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KMO和巴特利球形检验,提取4个主因子,分析陕西文旅产业竞争力水平。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指标权重,并计算得到各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各自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和全国平均得分,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31个省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陕西产业与贸易环境、旅游生态环境增长速度优于人居环境和经济生活水平;文化产业、旅游产业11年间各地区发展水平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三;全国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稍领先于文化产业,但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快于旅游产业,总体耦合协调水平未有明显阶段性跨越;华中、华东、西北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水平领先全国,而华南、东北地区没有明显地实现融合与协调发展,陕西文旅融合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客观要求,又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只有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政策,才能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构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就必须以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理论和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必须遵循可量化、层次性、可比性三条基本原则。可以从产业创新、产业协调、产业开放和产业共享四个维度构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政策意义在于:有助于科学把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有助于实现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科学化;有助于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省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可以用三个模块(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五大要素(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文化企业、政府行为),以及若干个竞争面和若干个评价指标,来构成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省城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总体评价。依靠该体系。文章分析了提升安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影响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建立基于生态位视角的波特钻石模型,构建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四个维度19个变量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长三角16个城市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生态位大小,运用聚类谱系图将16个城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分为六个梯度等级,并对每个梯度中城市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位理论可以反映各个城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竞争力大小,16个城巿中,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综合生态位居区域前列,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舟山、湖州、泰州居区域末三位,在巿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并提出相应的竞争策略。前三个等级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强,这些城市应采取生态位扩充或协同发展的方式以获得更优的竞争力,实现与周边城市的联动效应和区域整体效益最大化。而后三个等级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应实行生态位错分,实现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动发展具有天然的耦舍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本研究在系统分析文化与旅游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原则的基础上,以近年来内蒙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情况为核心,就其驱动力和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并立足于新时代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实现路径进行了针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实旅游竞争力、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一位的广东旅游业,其发展态势却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这不利于实现广东旅游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广东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故此,广东省要制订出能引导和协助发展粤东西北地区旅游产业的产业政策.本文以潮汕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例,指出潮汕三市必须积极开展"全域旅游",选择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运用互联网+思维,完善潮汕文化旅游产业链,从而提高潮汕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清霞  鲁娟 《经济地理》2012,(1):168-170,176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业的发展对整个湖北省的旅游业具有重大意义。圈内拥有着富饶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态价值、生态潜能,以及所蕴藏的旅游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就提升竞争力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旅游是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所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在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倡导下,民族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当前旅游的主导。然而,目前很多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展的模式选择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以广西红水河都安三岛湾为例,针对国内目前主要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以期给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开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柳  俞乔  鲜荣生  李志铭 《经济地理》2012,32(7):141-146,134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空间组织关系的集成反映,其合理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立足于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以"核心—边缘"理论为指导,通过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西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状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体系划分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构建了"一带、四点"空间布局结构,并提出了强化区域空间发展定位和联动发展、加强特色产品开发等实现空间结构布局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盛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101-102
近年来,文化产业逐渐成为贡献GDP的支柱力量,而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产业人才匮乏逐渐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促进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以发挥其后发优势,培养更多文化产业信息化人才以逐步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三峡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万先进  刘亚玲 《经济地理》2006,26(3):516-520,537
为促进三峡旅游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的分析,根据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模型,结合旅游产业自身特点,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模型。并通过其中的竞争力分析因素,对三峡旅游竞争力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了提升竞争力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特色推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各地区发展状态不均衡。虽然,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绚丽多彩,但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经营性开发的产业发展比较落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偏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演艺业、工艺美术业及会展业发展初具规模,并探索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方式,但产业化的发展却出现了扭曲或忽略民族文化精神价值的经营运作形态,短期的经济利益会使得文化产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总体上,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处于随意发展状态,缺乏鲜明民族特色的发展重点引导,也没有形成突出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由此,我国文化产业新的发展阶段,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运用文化生态观引导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确定特色推进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成长与发展,寻求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针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政策建议来解决,以达到加快我国从"文化大国"转变为"文化强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竞争也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在于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和格局;越来越深刻地彰显着我国广大人民的精神世界。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我国文化的凝聚力;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国文化的吸引力;振兴文化产业,增强我国文化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地脉文化也被称为地脉和文脉,是一个地方旅游发展的基石。根据地脉文化与旅游产品关系对比可以将旅游开发分为两类四型:(1)旅游产品扎根于地脉文化发展模式 (根基稳固、主次分明);(2)旅游产品脱离地脉文化发展模式 (左顾右盼、横生枝节)。本文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及旅游产品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地脉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的经验、问题与对策建议。结果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地脉文化基础有 “海” “滩” “宜” “河” “港” “城” “工” “农” “山” “史”十大方面。 “海” “城” “山”的旅游产品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当前旅游发展主要方向; “滩” “农” “史”旅游产品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当前旅游发展主要方向; “滩”“农”“史”正在发展; “宜”(宜人气候、度假资源)表面发展丰富,实际潜力巨大; “河”(河流、湖泊、水库) “港” (港口) “工”(工业旅游)是被忽视或者发展滞后的地脉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发展青铜文化产业,对提升铜陵文化产业竞争优势、发展铜陵地区经济有重要的意义。不过,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特色的青铜文化却并未能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而同步发展,铜陵的青铜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优势仍不明显,离建设文化强市的距离还存在较大差距。着手分析铜陵青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化解铜陵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乃是提升铜陵文化品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