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蒋伯棋 《发展研究》2006,(10):106-108
信息素质目前已成为大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信息素质应该包括:文化素养(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等)、信息意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与创新的综合能力)、信息技能(操作计算机能力与技术)等三个层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信息素质要求的提高,人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愈来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2.
梁晨 《经济研究导刊》2010,(22):215-216
信息素质是指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质作为信息化条件下一种新的专业素质,对于我们更好地培养和全面提高政工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政工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工干部在培养信息素质的过程中,要树立强烈的信息意识,了解丰富的信息知识,获得较高的信息能力并且培养自己良好的信息道德观。  相似文献   

3.
黄伟  刘银轲  胡培奇 《技术经济》2023,42(6):138-152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小农户因自身禀赋劣势面对新一轮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占有和应用程度的“知识分隔”时边缘化程度加深,造成的“数字鸿沟”更日益影响稳定脱贫成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小农户弥合其与“信息富有者”间的“纵向数字鸿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田野调查,提出了面向稳定脱贫的小农户分类模型,利用该模型选取多个案例,结合数字包容理论剖析和挖掘了信息赋能小农户实现数字包容背后的过程机理并探讨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赋能小农户、培育数字农民、建设数字乡村的途径。研究发现,信息赋能小农户的过程主要分为信息意识萌发、信息技能掌握、信息成效变现三个阶段。信息意识萌发阶段,应着力唤醒小农户信息使用意愿及主动性;信息技能掌握阶段,要开辟多种渠道增加获取信息使用技能的机会;信息成效变现阶段,要通过广泛参与发挥信息效能。三个阶段应采用不同策略进行信息赋能,才能弥合数字鸿沟,实现数字包容,促进稳定脱贫与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以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相互关系为基本分析框架,重点讨论了影响信息技术创新过程的几个主要社会问题:(1)信息技术创新过程是极其复杂的,从而产生错误呈“缺陷”的机会很大,必须进行过程监护才能确集信息技术创新的质量;(2)信息社会技能的短缺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创新的过程;(3)企业家的期望直接决定信息技术创新的内容与创新成果的推广;(4)社会文化、政治、道德价值观念,主导信息技术创新的方向和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包括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客观地评价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和准确地表达信息的能力。因此,动态网站设计课也应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来展开,而不该成为单纯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网站编程技术的操作课。以“网页设计”为例,整个制作过程对学生获取、评价、表达和利用信息的各项能力都是一种培养和锻炼。下面,就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做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6.
信息:经济管理的核心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红兵 《经济师》2002,(5):138-139
文章认为 ,信息与信息技术在现代经济活动及管理中起着核心要素作用。经济管理者应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增强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仅丰富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也有目共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根据这一要求,2013年,我国着力推进“信息消费”和“宽带中国”战略,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4G牌照在2013年底的正式发布,开启了我国通信业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印度“信息技术超级大国计划”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政府推心勃勃地推出了十年内成为“信息技术超级大国”的计划,决心要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信息技术革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印度政府在制定这一句十划的过程中,表现了超乎寻常的雷厉风行,特别工作组的108条建议已于1998年7月ZI日顺利经内阁批准,正式成为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超级大国”计划的政策纲要。其政策要点可概括如下:1.一手抓信息技术产业,一手抓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印度的信息计划和相应的驱动政策,总体上体现了两大重点:一是力促信息产业的发展,二是大力推广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前者意在抓住…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建设的文献资源系统已具相当规模。目前,到图书馆寻找知识。寻求信息,寻觅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的用户明显增加:由于人们掌握现代检索手段的能力各有高低,对信息分布缺乏总体的把握,所以即便是某学科的专家,也未必能完全掌握如何检索和搜寻图书馆馆藏该学科的全部信息:因此,不断加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建设工作,为用户提供丰富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方便快捷的检索手段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给现代化图书馆馆员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数字环境下图书馆馆员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技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也十分迅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教育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而开设的.它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李欢 《经济研究导刊》2011,(26):250-25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因而,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从信息素养的内涵和特点出发,结合广告学专业的特点,探讨在培养广告学专业人才中应如何结合信息素养的优势去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创新性思维,从而提升个人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或信息水平应包括信息技术技能、信息化应用技能、信息化组织能力、信息化创新能力四个层次.应成为知识导航员、信息经纪人、信息过滤器以及信息顾问和助手.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走信息化道路已成为世界潮流,也是全球关注和竞争的焦点。然而,作为社会信息资源建设枢纽和核心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如下: 1、传统观念的束缚。因为,文献信息机构被社会定位为“科研教育部门”。既然是科教部门,自然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就不必去创造价值,可以“吃皇粮”、“等、靠、要”。这种观念无形中养成人们一种依赖思想,导致商品观念、市场观念、服务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十分淡薄,在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法则面前就显得十分脆弱。 2、人才短缺,素质…  相似文献   

15.
公共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图书馆应加强文献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及服务和管理创新。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信息服务能力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发展我国信息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信息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商品化相发展水平较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逐渐显现;“三电一网”普及率偏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政策法规不完善,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加强西部和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发展重点,政府试范引导;完善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发展信息教育,做好信息技术普及服务。  相似文献   

17.
孙宏英 《时代经贸》2007,5(5X):173-173
在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管理技能实训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根据管理技能实训课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由“教师控制式”到“教师引导式”转变和由“学生适应式”到“学生主导式”转变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8.
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养,是档案工作者根据自身和外部信息环境发展的要求,自觉接受教育和培训而形成的一种对待信息及信息活动的修养和能力。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档案工作者充当传播者的角色。传播者的素质会对其他各方面因素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必需素质。高职院校的学前专业的学生需要以信息素养为基础,保证专业基本素质的构建,以及艺术素质能力的养成。在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同时,增强信息意识,完善信息知识,强化信息能力,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师范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水平,关系到未来创新人才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加强师范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有助于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提高国民的信息素质。高等师范院校在师范类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重视课程整合,利于培养师范类大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即能够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系统中各要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改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进而达到优化学科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