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为双方边境区位价值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条件.但是我国和东盟边境城市面临的经济发展瓶颈将不利于双方边境区位价值的提升.本文阐明了边境城市经济的发展与边境区位价值提升的关联性,分析了中国-东盟边境区住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升边境区位价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跨边境次区域经济合作日趋繁荣,边界效应、边境区位价值等问题引起了政府及学者们的关注.由于制度粘性及路径依赖的影响,跨边境次区域经济活动如果被“锁定”于既定的分工与交易治理机制、产业合作路径、制度规范以及社会文化网络中,可能由于“低效率”锁定而最终走向衰落.新经济社会学关于嵌入性的研究为解决“低效率”路径依赖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本文着重分析了跨边境经济活动的嵌入性特征,从嵌入性及路径依赖的角度探讨了边境区位价值的开发路径问题,认为在公共权威契约、聪明增长、创造性毁灭、创新情景等方面实现结构性与关系性双重嵌入,可以锁定“高效率”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3.
边境区位地处异质性显著的国家经济体之间,潜在着巨大的合作开发空间和利益博弈。本文通过构建和分析边境区位集聚效应博弈模型,揭示了边境区位集聚的过程、方式与企业行为响应机理。研究发现:边境区位开发利益及其对企业的集聚效应与政府的激励政策密切相关;本区位企业和外部企业双方总投资规模逐渐扩大,激励力度就会随之减少;外部企业的物理距离越大,激励力度就会越大;激励度随外部企业进入的前后成本变动而改变;外部企业进入后的市场份额掠夺过大,政府就会减少对其激励的力度;本区位企业认为市场的得失比成本更重要;市场开放程度对外部企业的吸引力很强。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云南、广西两省区(以下简称"两省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年来,中越两国政府在越南莱州、奠边、老街、河江、谅山、高平、广宁与两省区沿边境展开了形式多样的边境经济合作,进一步整合各种跨境资源,有效拉动两省区边境经济的同时,带动和影响了越南和东盟经济。随着边境口岸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迎来了口岸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两省区推进边境经济产业带的建设,主动对接、积极融入"陆路东盟"战略,建设面向东盟的陆路大通道,为  相似文献   

5.
黑河边境经济贸易合作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国政 《经济地理》1995,15(3):91-96
本文论述了黑河与俄阿州布市在该领域合作的区位条件,分析了黑河中俄边境经济贸易出现的障碍和新特点,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采用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区位论原理,结合经济管理学SWOT分析方法,通过对呼伦贝尔市口岸体系建设现状的具体研究,提出该地区边境口岸体系建设对接东北及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几种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8)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给边境城市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许多边境城市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边境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往往受制于邻国的政治形势、我国与邻国的关系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经济基础等内在因素。辽宁省丹东市具有既沿海又沿边的区位优势,但却始终"开而不发",处于辽宁省经济发展的中下游。丹东市应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探索适合边境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和具体策略,提高边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国际边境碳调整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平 《经济论坛》2009,(16):31-33
为了保护竞争力,避免碳泄漏,气候政策执行国家提出了边境碳调整措施。本文从它的起因与目的、合法性、可行性与有效性、经济与环境效应实证检验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边境碳调整的历史公正性、实施前景及潜在破坏性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口岸及其分类、边境贸易、边境口岸贸易等相关概念的研究与区分,着重对边境口岸贸易的理论进行归纳整理,并探究如何将经济学理论中的绩效分析理论引入边境口岸贸易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作为研究对象,对边境地带的区域旅游合作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多种理论知识对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域开展区域合作模式的构建以及路径的选择继续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东北东部边境口岸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东北东部边境口岸经济发展问题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该区域口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系统提出了该边境口岸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针对东北东部边境口岸较多、口岸经济发展无序及缺乏全局性规划的具体现状,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讨了口岸经济发展中各边境口岸的层次定位及其腹地问题,将东部边境口岸分为核心、重要、一般三个层次,并对其口岸功能进行定位,以为东北东部边境口岸经济的合理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新新贸易理论的出口边际分析框架,将西部民族地区边境出口贸易的增长分解为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发现该地区边境出口贸易的增长主要通过集约边际来实现,扩展边际的作用十分有限。通过计算1996年至2010年该地区总体及各省区边境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弹性,认为这种数量扩张型的边境出口贸易较为有效地促进了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最后从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两个维度提出了拓展西部民族地区边际出口贸易空间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边境城镇经过解放后几十年、尤其是近20几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东中部地区城镇发展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加快发展十分迫切.本文以云南边境城镇为例,分析了西部边境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西部边境城镇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曾钫 《经济地理》2008,28(2):271-275
边境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的优势表现,是自己区域所特有的,它在短时期内是不能被其他区域超越、模仿、学习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区位因素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最不易重复,最具特色的竞争力,每个城市都应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且能以其区域竞争优势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文章以延边为例,重点分析它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享有的自然资源、经济区位和政治区位,认为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的开发、组织、利用,才能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现实优势。  相似文献   

15.
李树燕 《生产力研究》2011,(11):112-113,125
多民族边境社区因发展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生态因素,社会发育程度低,民族自身内发展能力弱,依靠国家力量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跃式发展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文章以国家在边境社区的经济支柱产业一甘蔗和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两方面的视角为主线,探讨了国家主导型发展模式对多民族边境社区民众经生活与多民族边境社区历史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交换频繁。当时不仅中原内腹地区已有发达的商业贸易,形成了多层级的市场体系;而且与周边请族的商业交往也日趋增多,出现了关市贸易。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两汉边境的“关市”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研究。这里拟就现有材料,对此做些简要的陈述和探讨。一、关市兴起和发展的基因这里讲的“关市”,(1)是指设在边境关塞要地的集市,是汉族与边境少数民族进行商贸活动的场所。这种集市在秦汉文献中,西汉时谓之“关市”;东汉则多谓之“互市”、“合市”、“交市”或“胡市”。然究其内涵,意思类同…  相似文献   

17.
王辉  杨兆萍 《经济地理》2011,31(8):1387-1391,1408
旅游合作中的基本要素在于各个合作节点,边境口岸是跨国旅游的一种特殊空间节点。首先从理论推理视角,探讨了边境口岸旅游合作的内在机理,即以边境口岸建立起来的合作地带通常具有极强的旅游导引功能与良好的可达性,处于相邻国家(地区)间旅游合作、开发的优选区位,成为跨国旅游合作初期阶段的基本空间形态之一。以新疆为例,分析了新疆口岸旅游合作时空格局的基本特征,即在发展时序上,先后以地缘驱动、经贸驱动为主要合作驱动特征;在地域空间结构上,新疆口岸具有广域对外辐射性、边境城镇后向依托性等基本特征,并以新疆吉木乃口岸为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边境口岸旅游合作发展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最后初步探讨了新疆口岸跨国旅游合作的总体机制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论边境县域经济优势产业的选择--以珲春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对全国区域经济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边境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边境地区的繁荣与稳定还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优势产业的含义与作用;之后提出边境县域经济优势产业选择的四项基本原则,即成长性原则、优势性原则、地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和开放性原则;最后以珲春为例提出边境县域经济选择优势产业时,应立足区情并选择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边境口岸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及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边境口岸引导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困境,最后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边境区域经济合作是边境相邻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在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中起到桥头堡的作用,可以更为充分地利用地缘关系和已有合作框架的双重便利,加大要素资源流动和产业对接的力度与效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作为一个宏观框架虽然已运行多年,但在更微观层面上的落实亟需寻求新的突破,而边境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下沉,显然有助于创新和丰富区域经济合作,使其更加微观与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