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1993—2011年珠海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消费性支出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并建立非线性回归的曲线拟合模型,发现近年来,珠海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消费持续稳步增长,消费结构有待优化。建议珠海市政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支基本情况,建立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性支出的时间序列模型,可支配收入与家庭消费结构的模型,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与构成收入的几个收入因子的模型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支基本情况,建立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性支出的时间序列模型,可支配收入与家庭消费结构的模型,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与构成收入的几个收入因子的模型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中宏数据库(MCDB)的我国内地29个省级行政单位1986—2004年的"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建立固定影响的动态Panel Data的消费模型,对地区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东北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中部地区的自发性消费最高;各个地区的消费惯性的影响都不大。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3-2011年珠海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统计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珠海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发现珠海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存在较优的回归关系,且呈正相关关系。为珠海市政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出例如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计量经济学线性回归理论建立出国留学人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软件分析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指数、大学高中学生毕业生人数和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等几种可能变量对出国留学人数的影响,并对未来出国留学人数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1990—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了分析,然后为预测未来几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建立了灰色预测模型,辅助以Matlab编程实现,得到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会持续不断增长的结论,最后对预测效果进行了检验,证实了运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李林蔚 《当代经济》2021,(6):114-118
基于网络舆情视角,本文对武汉市和成都市城镇居民的绿色食品消费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绿色食品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梳理城镇居民绿色食品消费行为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传播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性别、婚姻状况、家中是否有特殊群体、对身体健康关注程度、对我国食品体系信任程度、家庭年收入、对包装标识的信任程度和自身对风险的接受程度等8个因素会影响城镇居民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其中性别,婚姻状况、家中是否有特殊群体、家庭年收入、对身体健康关注程度和自身对风险的接受程度等因素通过群体传播途径影响消费者的舆情感知;对我国食品体系信任程度和对包装标识的信任程度两个因素通过大众传播途径影响消费者对舆情的感知.同时,由于两城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程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两市城镇居民绿色食品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估计了不同收入水平的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用电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分析了现行的阶梯电价政策对不同收入组城镇居民家庭生活用电量和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用电需求的价格弹性在-0.239~-0.660之间,收入弹性在0.343~0.577之间;2007—2011年,收入水平为0~10%的城镇居民家庭的月均生活用电量在50千瓦时以下,收入水平为10%~100%的城镇居民家庭的月均生活用电量在189~240千瓦时之间。指出中国现行的阶梯电价方案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根据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用电特性和价格弹性,提出新的阶梯电价方案。该方案既可提高低收入城镇居民家庭的福利,又可减少高收入城镇居民家庭的超额用电需求,并降低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用电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了1981—2018年影响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山东省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城镇 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六个经济指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消除多重共线性后引入虚拟变 量再次利用Eviews软件构建多元回归计量模型并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学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进而确定1981— 2018年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内在关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 1.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1990年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686.3元,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1510.2元,收入之比为1:2.20;1995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577.7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283元,收入之比为1:2.71;2000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253.4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收入之比为1:2.79。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2007年辽宁统计年鉴中“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研究,把经济学家Luch提出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延伸到;肖费偏好的研究上,提出“超额消费比例理论”,并进行阐述和论证.以及对影响“超额消费比例”的因素进行分析,为符合当代国情的消费偏好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基于研究成果,为制定刺激消费的经济政策提出建议,在现阶段全球经济衰退,外需减少,内需低迷的大环境下,对提振国内消费市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运用SPSS软件,对2006—2012年揭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均GDP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线性回归的曲线拟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模型显示近年来揭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收入差距的增长与人均GDP的增长均呈现正相关关系,通过分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为揭阳市政府制定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式奇迹",城镇居民的储蓄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剖析收入水平、储蓄利率、物价水平、基尼系数等因素对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并利用1980-2008年相关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收入、利率、基尼系数均对储蓄水平有正向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沈琪 《大陆桥视野》2011,(12):92-93
受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制约,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水平一直保持在较低且平稳的水平。自从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比率也逐年提高。城镇居民储蓄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人均收入增长率、银行储蓄利率、通货膨胀率以及基尼系数等方面。本文正是从这些因素出发,着眼于人均收入增长率以及基尼系数对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比率影响的回归分析,来说明其影响的程度,进而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中国城镇居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方程进行分位数回归。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是决定家庭消费支出的最主要因素,家庭边际消费倾向随消费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家庭资产与家庭消费支出正相关,资产效应随消费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强;户主年龄与家庭消费支出负相关,低消费群体的年龄效应比较明显。因此,政府实施提升低收入群体工资水平的公共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有助于促使我国经济逐渐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增长方式转变,而且有助于城镇居民社会福利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 一、职工生活收入水平低,大多数行业收入低于同行业全国平均水平,地域收入分配悬殊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1989年和199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费收入分别为1260.67元和1387.27元,而吉林省分别为1019.52元和1127.5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比收入最高的广东省低48%;比辽宁省低20%,仅好于内蒙、江西、河南居全国倒数第4位.从行业看,1989年,吉林省全民所有制单位,只有林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采运业、造纸及纸制、化学品业、工业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业,管道运输业、市政工程和体育事业等10个行业职工平均收入超出同行业全国  相似文献   

18.
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69,自引:4,他引:65  
一、引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镇居民具有很高的消费倾向。根据臧旭恒(1994)的计算,从1952年到1978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始终保持在0-95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城镇居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储蓄动机不强,拥有的金融资产数量也少。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储蓄年末余额为154-9亿元,仅仅是当年城镇居民货币收入的1/5。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尤其是在80年代后期以来,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可见图1)。根据中国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1997年…  相似文献   

19.
谷敏 《经济师》2011,(11):39-40
<正>在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的今天,代际收入流动性的高低成为社会是否公平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1988年、1995年和2002年三次抽样调查的数据用回归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化,发现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近些年来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张燕  徐菱涓 《时代经贸》2012,(20):184-184,18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tobit模型对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内部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储蓄占绝对比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受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金融发展作用和居民信任度的正向影响,房产对家庭金融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居民家庭没有呈现出生命周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