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本文针对土地利用类型和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性观点和评价方法.文章首先分析、总结了目前土地利用生态不安全性表现,从利用驱动力和利用方式两方面分析了产生不安全现象的原因,用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土地利用方式或类型,用生态足迹模型评价土地利用结果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并提出了生态安全友好型土地利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北京市朝阳区2001~200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并构建评价体系,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1~2008年朝阳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耕地、水域等高景观生态功能用地都有不同比例的减少,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又引起土地生态安全性的降低,并且表现出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通过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的空间叠置分析,得到了近年来朝阳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安全调控措施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首先探讨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和量化方法以及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其次,依据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取了23个评价指标,利用土地生态安全模型对桂西地区2004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值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动态差异分析,提出促进桂西土地生态安全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岛城市特点,构建了专门用于评价海岛城市土地承载力的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为海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有效的评价方法。以舟山市为例,使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2012年舟山市的生态足迹以及生态承载力,从而分析舟山市的土地利用情况。研究结果为:1综合考虑海岛城市海洋资源丰富而淡水资源稀缺等特点,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出专门用于评价海岛城市土地承载力的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2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从质量、营养量以及热量三个角度分别进行测算,舟山市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LUSI分别为0.39、0.44以及0.49,均处于高度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5.
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指导区域土地利用模式,可以有效保障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论文利用GIS分析方法,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况、距风景名胜区距离、距水体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8个评价因子,对赞皇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赞皇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水平较高,土地利用适宜和较适宜区面积为506.23 km~2,占总面积的61.2%;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为194.42 km~2,占总面积的23.5%。不适宜区和较不适宜区内工矿用地面积为0.9 km~2,需要调整用地属性,一般适宜区内工矿用地面积为0.9 km~2,需要限制建设项目类别、规模和建设范围。赞皇县现有的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工业结构优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灰色预测法,基于生态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度量人地协调性,探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足迹评价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土地利用状况不断变化,1978年开始出现生态赤字,并持续增长,直到1996年开始稍有缓和,但土地利用仍处于非可持续状态。作者认为生态足迹评价法能定量地反映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引导人类社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许彦曦  陈凤  濮励杰 《经济地理》2007,27(2):296-301
城市空间扩展是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总结了城市空间扩展机制、扩展动力机制、模式、模型及产生的影响,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扩展模式、动力机制、研究方法以及用地扩展的类型识别和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分析,展望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利用扩展,将在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用地效益、土地集约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进一步与3S技术和CA结合,将推进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灰色预测法,基于生态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度量人地协调性,探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足迹评价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土地利用状况不断变化,1978年开始出现生态赤字,并持续增长,直到1996年开始稍有缓和,但土地利用仍处于非可持续状态.作者认为生态足迹评价法能定量地反映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引导人类社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客观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安全状况,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特征,从区域产业发展、水资源状况和生态效益等层面构建长株潭县域层次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利用改进的DPSIR模型对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安全展开定量评估和趋势预测。研究认为,长株潭城市群县域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好转,但存在区域不均衡问题。并从指标体系和政策因素等对造成这种不均衡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益三个方面,对1996~2008年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类型仍以农用地为主体,但其内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有所下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逐步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指数逐年上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基于对土地利用变化态势的分析,提出优化结构、集约利用、强化生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生态效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生态效益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现阶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生态效益评价的内容,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生态效益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认识发展,结合我国现状和土地利用的特点,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初步探讨,从量化的角度上衡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中型休闲农业园区质量等级评价体系——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光明 《经济地理》2007,27(4):643-648
针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但缺少规范的情况,文章提出对大中型休闲农业园区进行质量等级评价的必要性;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和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实际,尝试构建了其质量等级评价体系,包括7项评价要素、26项评价因子和具体等级的划分。最后对广东有代表性的16个休闲农业园区进行了评定和等级划分(1—4级),对促进我国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部开发中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友兆  王永斌 《经济地理》2001,21(4):487-491
在对西部开发中耕地利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耕地产出与耕地产品需求相平衡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观点,提出了以区域平衡,质量平衡和时间平衡为行征的西部地区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现形式以及促进平衡实现的6项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我国地价评估方法发展回顾及土地市场发育对地价评估方法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地价评估方法,认为我国地价评估方法体系将由间接的地价评估向直接的地价评估,由分类基准地价评估向分区基准地价和标准宗地地价评估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江汉平原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子,及其发展湿地生态立体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三项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生态保护原则”的积极性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生态旅游开发实践中, "生态保护原则"的应用存在不完整、不积极的状况.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初衷不一致,长期看,甚至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对此,文章提出应积极利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原则",树立生态保护观念,并采取分级定等、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在先开发在后等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综合的观点和动态分析方法探讨中国西部地区开发条件的优势、劣势及相互转化,对地理位置、矿产、土地、旅游资源、劳动力、市场、资本及制度等区位因素进行了客观、系统的评价。运用比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对比分析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开发条件的差异,从而使东部地区的经验能科学地为西部地区所借鉴。在区位因素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西部地区开发可采用的模式和政策。  相似文献   

19.
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交叉所形成的一种新兴产业,当前应注意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地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观光农园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为此,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相似文献   

20.
皖南山区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重点产茶区之一。本文提出运用生态学原理,采取农艺、生物、工程等措施建设生态茶园,以期促进山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