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甘肃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要紧随国家步伐,牢牢抓住这一利好形势,发扬工匠精神,发展甘肃特色产业,实现甘肃经济腾飞,让每一名群众享受改革的红利.西部地区较我国东部地区发展较缓慢.如何在"一带一路"历史机遇中迎头赶上,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为基础,对甘肃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发展是解决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迫切要求。文章通过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及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探讨了甘肃循环经济发展的诱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加快西部地区经济跨越发展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规划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的战略背景下,西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机遇。为了充分研讨国家战略规划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4.
加快西部开发的外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条件下,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的思路,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客观规律办事。”我们认为,加快西部大开发,需要积极引外资,以全面开发战略为核心,实行先开放,建设开放型的经济,这既是全球化时代参与国际他工和国际竞争、实施新的追赶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目前西部地区经济生活中改革与发展动力不足的必然条件。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大规模吸引外资参与西部的生产和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充分利用工业国的剩余资本,为中国和西部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大节省西部地区获取最新技术的投资成本和时间成本,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就可能使西部地区从其发展伊始就纳入良性发展轨道,实现经济增长质和量和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文章以西部甘肃省近15年的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西部欠发达省份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内在关系及影响机制。理论分析表明,技术创新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经济转型,基于甘肃省的经验检验也支持技术创新对经济转型具有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6.
梅乐 《经济与管理》2004,18(5):16-17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工程,建立适应西部开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基础.是促进西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虽然从目前来看,在西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诸多困难,但也蕴涵着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要改进和完善西部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加快社保立法,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加强社保管理,创建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社会保障格局。  相似文献   

7.
刘用明 《生产力研究》2002,(6):185-186,189
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必须谋求新的发展思路与新的发展模式。网络产业的高成长性特点决定了其对西部经济跨越的巨大推进作用。网络经济在西部地区的发展既要相应的政策支持 ,又必须把握好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自从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广大地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普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但西部地区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横向比较而言,仍然存在着较大距离。在新经济条件下,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克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许多挑战和困难,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努力培育创业的环境和条件,积极引导创业活动,有效地激发经济活力,对于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无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县域工业突飞猛进,而西部地区县域工业化进程缓慢。可见,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将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代表的甘肃省,其经济发展受到区位条件较强的制约,经济发展落后,省内县域经济的工业化程度普遍较低,因而总结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工业化的模式和思路,为其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借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西部旅游开发中的政府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的旅游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条件。特别是西部各省、市、自治区政府都将发展旅游业提高到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度,更是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经济动力和政策支持。但是,地方政府在西部旅游开发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哪些方面的作用,如何推动西部旅游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关系西部旅游大开发成败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对此做一初步的探讨。一、西部旅游开发中政府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但是市场并不是万能的,…  相似文献   

11.
面向21世纪,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对西部经济增长点的选择,是西部开发的前提。城镇是区域的核心,是生产力、科技力量集中的地域。城镇建设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重庆市的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提出了重庆城镇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重庆城镇发展是推进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黄朝永  甄峰 《经济地理》1999,19(3):70-73
本文认为河北省实施“环渤海,环京津”的“两环”空间开发模式,实质只针对了省际联合开发问题,且环渤海开发的时机还未成熟。省内开发应分南北两区,北部以唐山市为中心,联合京津构成三角增长极,然后向四周作梯度推进。南部以石家庄市为中心,邯郸市为副中心,沿石邯一线形成发展轴,然后向东西两翼梯度推进。其完整的空间开发模式应是省内外联合开发,分四个步骤,即分区培育增长极,点轴梯度推进,京津冀联合开发,环渤海大联合开发。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中城市化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官卫华  姚士谋 《经济地理》2002,22(5):579-58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差距,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化的现状特征,针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城市化进程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西部大开发其实就是西部的城市化,西部大开发战备的具体落实应该体现在城市之上。而西部大开发也应当以城市化为先导,以城市化作为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罗怀良 《经济地理》2004,24(1):31-34
构建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对四川和西部地区知识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成(都)绵(阳)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的战略。并针对该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①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②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建立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③发展风险投资,拓宽投资渠道;④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结合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⑤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甘肃省1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以及协调发展度等方法构造了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给定了评价区间标准。结果表明:甘肃省12个城市间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12个城市均属于协调发展,其中,兰州市、白银市、武威市属于良好协调发展,并在地理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嘉峪关市属于初级协调发展,其他8个城市为中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湘西武陵山贫困地区脱贫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湘西武陵山贫困地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加快这一地区脱贫与发展,对缩小这一地区与全国的差距,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这一地区贫困现状入手,研究了贫困的原因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加快脱贫与发展的规划设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部地区农业发展定位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彦随  彭留英 《经济地理》2008,28(4):646-649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任.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为中部地区进一步发挥农区水土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及其精深加工业,提供了历史机遇.文章从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特点与问题分析人手,对新时期区域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与战略方向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提升中部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实现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内蒙古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超载放牧、盲目开垦、滥砍滥挖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地表沙化、植被退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现象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也对京、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进入21世纪的宏伟战略,也是内蒙古地区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托内蒙古的草原、沙地(沙漠)、森林、水域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为例,从该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背景出发,论述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并提出该旗旅游业发展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发展观演变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空间格局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剑林 《经济地理》2007,27(6):896-899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平衡发展观→非均衡发展观→非均衡协调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演变,这些变化和调整,对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推进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逻辑规律,是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的历史必然.文章提出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可称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中心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多中心问题与多中心关系成为影响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因子。在大转型背景下,运用共生理论,从多中心主体、多中心层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多中心共生的机理、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区域多中心嵌套共生结构模式;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断裂点、经济能级指数建立了多中心共生空间结构模型,分析了多中心共生机制、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多中心协同共生的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