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技术选择与高新技术选择技术选择是关于技术如何应用的概念范畴,从内容上看其既包括产品技术、工艺技术和设备技术的选择,也包括如何更好地应用技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获得较高技术进步效益的各种技术发展战略、对策及指导方针的选择。由于技术选择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其决策正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专家学者为此经过长期研究至今已经提出了不少关于技术选择的理论观点。但笔者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发现,目前关于技术选择的理论观点主要是针对技术分类而提出来的,而且技术分类目前在…  相似文献   

2.
运用泊松回归方法构建交互效应模型,研究企业吸收能力、技术接近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吸收能力对技术接近度的调节作用,旨在探索不同吸收能力企业应选择的联盟策略。结果表明,企业吸收能力、技术接近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吸收能力与技术接近度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吸收能力能减弱技术接近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此,当企业吸收能力较强时,应选择与其技术接近度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当企业吸收能力较弱时,应选择与其技术接近度低的企业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3.
运用泊松回归方法构建交互效应模型,研究企业吸收能力、技术接近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吸收能力对技术接近度的调节作用,旨在探索不同吸收能力企业应选择的联盟策略。结果表明,企业吸收能力、技术接近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吸收能力与技术接近度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吸收能力能减弱技术接近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此,当企业吸收能力较强时,应选择与其技术接近度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当企业吸收能力较弱时,应选择与其技术接近度低的企业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4.
以2013—2017年中国高端制造业发生的技术并购事件为对象,展开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间关联关系、技术吸收能力和目标企业绝对知识规模对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并购双方相对知识规模和上市时长对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企业间关联关系、技术吸收能力会弱化并购双方相对知识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基于此,建议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可以通过技术并购开展创新活动;在并购中,并购企业要根据自身技术吸收能力选择绝对知识规模合适的目标企业;继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增强并购后的技术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吸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技术环境和企业双元创新倾向,提出跨界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实现机制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使用fsQCA对107个上市公司跨界技术并购案例进行构型研究。结果发现,在高创新绩效构型中,主并企业创新倾向与吸收能力不同维度间存在差异化匹配关系;企业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间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技术基础广度和吸收转化投入强度对于创新绩效提高相对重要;丰富的外部技术资源更有助于创新绩效提升。研究结论拓展了吸收能力理论,丰富了跨界技术并购领域实证证据,可为不同特征企业制定跨界技术并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其研发活动能够在创新系统中形成溢出效应并影响其它企业的创新活动。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估算高新技术企业对外部研发溢出的吸收能力,利用2009-2015年企业的财务数据和股票行情数据,检验了企业对外部研发溢出的吸收能力对其长期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层面,企业对外部研发溢出的吸收对其股票收益率有正向滞后性影响。同时,在一定时期内,研发投入对企业吸收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 福建高新技术企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其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作为货币资本和技术资本主体的仍是国有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因而在此期间设立的高技术企业,其产权主体只能是国家,故而形成产权主体单一化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逐步具备了产权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条件。有一批企业克服体制障碍,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制或股票上市,明晰了产权关系,完善了产权结构,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治理结构,形成了合理的产权结构、科学的决策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了经营机制转换,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有的国有企业改革还不到位,有的是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产权结构不完善,造成有的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球已进入一个新的技术竞争时代,全球技术资源状态与研发体系以及技术变更速度的加快已经改变了原来的产业竞争方式,以速度为支撑的技术竞争已经成为主流,通过并购获得技术优势成为新的选择。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其高成长性和未来预期的高收益性目前已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焦点。企业基于战略来选择并购目标可以从根本上保证目标企业与自己的战略匹配。文章对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广泛大量并购技术型小企业是由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收购的实质是收购人才,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并购的动因与目标也不同。通过对思科的并购战略及并购目标选择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并购目标选择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企业吸收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企业的吸收能力间接影响企业技术跨越路径的选择。探讨了吸收能力水平对技术跨越路径选择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吸收能力的不同跨越式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概念模型,说明了技术落后的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和吸收能力水平,通过选择合适的技术跨越路径可以赶上甚至超过技术领先者来成功实现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发展和创新的源泉与重要资源。研发团队沟通行为是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对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社会认同、知识共享等理论为基础,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沟通行为与自主创新绩效的关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288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发团队合作性沟通对团队产品创新绩效和工艺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研发团队竞争性沟通和回避性沟通对团队产品创新绩效和工艺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在研发团队合作性沟通、竞争性沟通与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作用,但是在研发团队回避性沟通对自主创新绩效影响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为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自主创新绩效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对企业提高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5,(11)
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决策,受到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制约。文章在对技术能力和创新模式内涵界定并分类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技术能力维度和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关系,指出对应于不同的研发能力、吸收能力,以及工艺制造能力、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崔萍 《生产力研究》2012,(8):244-246
随着信息技术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不少学者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外包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文章通过对这一领域的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外包影响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有技术示范与模仿、产业集群与关联、人力资源的培训和生产率(利润)提高等方面;而影响外包技术进步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知识产权的保护、外包治理和区位等因素。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北京和深圳两地微型高新技术企业500名技术人员问卷调查数据及22名员工访谈资料,探究了其激励的现状及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微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人员激励要素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薪酬福利、个人发展、安全保障、追求公平和个人自主。此外,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职称状况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微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激励要素的选择也有不同的影响。基于理论和经验研究结论,笔者对如何激励微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投资的关键是项目投资者对项目的选择,而影响项目选择的关键在于对项目投资风险的识别和评价。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投资风险具有多阶段性和评价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的识别研究,建立了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各阶段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群组决策法和理想点法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投资风险进行了评价,并给出了投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17个四位码行业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采用GMM方法分析了FDI的技术溢出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研发活动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产生正的溢出效应,是以当地企业具备一定的吸收能力为前提条件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存在"发展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正溢出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笔者利用珠三角制造业企业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重点考察吸收能力、知识溢出对本土供应商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溢出对供应商技术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供应商的吸收能力对知识溢出和创新绩效有正向调节作用,即供应商的吸收能力不仅有利于其技术创新,而且强化知识溢出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隐性知识溢出在吸收能力的正向调节作用下,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更明显。此外,笔者对国内市场导向和出口导向型供应商进行了分组检验。  相似文献   

17.
技术吸收能力是后发国家企业创新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现有文献对不同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研究较少。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选取13家典型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存在差异,传统企业平均水平明显低于新兴企业;新兴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强于传统企业且两者差异较大;传统企业潜在技术吸收能力强于新兴企业,但是两者差距不大。拥有雄厚先在知识基础的传统汽车企业技术吸收能力低于新兴企业的主要原因在于,前者在消化和转化环节,投入和努力程度不足。这一论断对Kim的吸收能力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安海彦 《经济论坛》2012,(7):117-120
近年来,学者们围绕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电子商务发展进而完善税收征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运用数理模型、计量检验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和电子商务两个视角出发,对税收征管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电子商务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二者融合赋予电子商务征税新的内涵,在未来研究展望上提出现存的问题及后续发展方向,以期为企业创新决策、产业发展实践和电子商务税制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结构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显著性特征的5个指标变量研究,发现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低,其融资决策更多是由企业短期经营活动的需要和融资市场环境的条件所决定,而企业自身的财务结构没有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外部技术环境从吸收能力的效率性、范围性和灵活性上对企业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组织结构的不同必然带来企业在吸收能力上优势的不同。试图从技术环境与吸收能力匹配的角度对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作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