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融资结构、不良资产与中国M_2/GDP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对中国M2/GDP表现异常的解释至少需要说明两个现象,一是M0/GDP在1980年至1993年保持上升趋势,但1993年以后则相对比较稳定,而M2/GDP在1985年以后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二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M2/GDP比其他国家高。从货币基础理论出发,本文认为银行主导的金融系统和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存在是导致中国M2/GDP异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M2/GDP:理论、问题、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M2/GDP实质上是从一个角度展示整个经济发展的问题,它蕴涵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其水平与变动由一国的融资体制所决定。从国别比较看,以银行主导型融资体制为主的国家,相对具有较高的M2/GDP。中国M2/GDP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源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所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的信用融资机制,因此,较高的M2/GDP所隐含的风险,实质是融资体制的风险。消除较高的M2/GDP所隐含的风险,不能靠简单地压缩贷款和居民储蓄存款的办法,关键在于融资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近期,有关中国货币供应的话题一直比较热络,有分析指出,2012年年末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同时,中国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也创下1.88倍的历史新高,这两个数据足以证明,中国存在非常严重的货币超发现象。中国的货币是否超发尚无定论,但以M数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M_2/GDP(1980—2000):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72,自引:4,他引:72  
M2 GDP蕴涵了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其水平及变动由货币需求决定。 1 980— 2 0 0 0年间 ,中国的M2 GDP呈上升趋势 ,反映出同期货币需求水平不断上升的现实。除长期走势之外 ,中国的M2 GDP还呈逆周期变动趋势 ,原因在于由谨慎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具有逆周期波动的特点。从世界范围内来看 ,中国属于M2 GDP比较高的国家 (地区 )之一 ,但国别比较表明各国 (地区 )并不存在一个标准水平。中国的M2 GDP 2 0年来快速上升 ,从货币层面来看 ,其原因是准货币 GDP快速上升 ;从经济层面来看 ,其原因是 :货币化和居民储蓄存款的投资性质、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单一、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不良资产比率高。由于M2 GDP水平是由货币需求因素决定的 ,因而不能靠压低货币供应的办法来遏止其上升。  相似文献   

5.
截至2012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高达974 200亿元,其增速大大超过GDP增速,M2/GDP的值已高达1.88。通过对国内1990—2012年M2、GDP、M2/GDP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以及对中国2012年M2/GDP与同期世界各国M2/GDP的值进行横向比较,得出我国货币超发的结论。我国货币超发主要是由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居民的高储蓄率和外汇占款的增加而造成的。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M2/GDP不断攀升,2011年货币化率高达180%,我国货币超发已成必然事实。外汇占款激增导致基础货币增加,弥补财政赤字和偿还国债,长期高储蓄率,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银行不良资产和金融机构高存贷差都是我国货币超发的直接原因,如以货币超发为衔接点构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分析框架可知,高货币化率的深层次原因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倒逼货币总量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2013年初在网上掀起了关于中国货币是否超发的全民大讨论浪潮,不少人都指责央行货币严重超发,但依据仅仅是M2数量庞大及与GDP比值偏高。这种"确诊"过于简单和片面,没有考虑各国货币供应统计口径差异、融资结构区别和经济发展阶段特点等因素。通过对比2008—2012年我国货币供给量与全球其他经济体货币供给量,再结合我国货币发行原因及近年来M2/GDP增长原因,最后联系CPI的增长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的现状,认为我国货币没有超发。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央行最新数据显示,4月末M2余额已经达到103.26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6.1%,较10年前翻了5倍多.M2与GDP比重接近200%,创下全球新高,远高于美国的67%、欧元区的95%、日本的174%和英国的133%.面对货币供应量屡创新高,各界议论纷纷.中国的M2/GDP比重激增原因和风险何在?这是否会给今年的通胀带来压力?是央行失职导致货币超发吗?  相似文献   

9.
M2/GDP水平的持续上升是中国金融运行的显著特征.本文认为,中国居民储蓄货币化积累效应、货币市场发展阻滞效应和不良贷款效应是导致中国M2/GDP水平持续上升的基本因素.M2/GDP水平的持续上升包含有正常和非正常性,在决定M2/GDP水平的基本因素未根本改变的条件下,M2/GDP水平仍会保持上升态势.结论是: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建立良好且监管有效的金融结构是消解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既有研究主要采用发展规模类指标探讨金融发展所产生的经济后果,但规模不等于效率,金融发展水平与金融规模不一定相称。基于1988—2019年55个国家和地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股票市场融资集中度对创新程度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①较高的股市融资集中度会降低专利申请数和三方同族专利数,并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对高收入国家更显著;②排除特殊年份、替换解释变量、采取工具变量法以及增加控制变量后,结论依然成立;③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和外商直接投资能够缓解较高的股市融资集中度对创新程度的负面影响;④控制银行集中度后,股市融资集中度与创新程度和技术进步仍然负相关,银行集中度也会对两者产生负面影响,且较高的股市融资集中度可从根源上降低创业活跃度。  相似文献   

11.
陈茜 《发展研究》2005,(10):29-30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的核心内容之一.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直接融资比例不断上升,但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比重过大、“股市强、债市弱”的结构性缺陷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并且已限制了债券和期权等衍生产品的市场发展,严重制约着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2.
在新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理论基础上引入影子银行存量规模对货币供给和利率的影响,从而得到一个包含影子银行、货币供应量、利率、CPI和GDP的动态系统模型。在考虑时间聚合问题后,利用混频抽样数据结构向量自回归(MIDAS-SVAR)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LR检验的结果显示MIDAS-SVAR模型优于季度SVAR模型。对比MIDAS-SVAR模型和SVAR模型中GDP方差分解的结果发现,影子银行在MIDAS-SVAR模型中对GDP预测方差的贡献要高于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要强于利率R。季度内第3个月份影子银行存量规模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变量的影响与季度内第1个月和第2个月的影响存在差异。央行在利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月份影子银行存量规模,保证货币政策效果不被扭曲。  相似文献   

13.
张茉楠 《商周刊》2013,(25):20-20
短期市场利率飙升被解读为流动性短缺,但中国存量资产和存量流动性并不少。实际上,期限错配、结构错配和方向错配导致的问题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和结构失衡所在。进入1O月份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快速上升,资金面趋紧。银行间市场7天利率一度升至5%左右,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创5年新高,6月份“钱荒”期间短期利率大幅飙升的情形似乎再次重演。短期市场利率飙升被解读为流动性短缺。事实是否如此?从货币存量上看,我国流动性仍比较充裕,信贷规模当前居全球第一,广义货币(M2)约为美国的1.5倍;M2与GDP之比达到2,远超过日本的1和美国的O.7。当前,我国企业信贷占GDP比重达到130%。  相似文献   

14.
赵鑫 《发展研究》2013,(1):92-93
经济货币化是一国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的货币体现,反映了一国金融深化的程度,通常用M2/GDP作为衡量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M2/GDP水平不断升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M2/GDP的持续上升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探寻中国经济高货币化现象的内在原因,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从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股市的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以及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影响等几个侧面,实证分析了股票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其结论是,中国股市的发展已经对狭义货币M1的需求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整体上加剧了狭义货币M1需求的不稳定性;中国股市的发展并未给广义货币M2的需求造成系统性的影响;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目前都还比较微弱,特别是投资效应;中国股市的发展已经一定程度地分流了信贷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但迄今为止,信贷渠道仍然是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M2/GDP比率过高现象引人关注。本文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经济变迁的背景,主要从货币供给的视角,分别研究了央行的基础货币增长及货币乘数增长的影响因素。认为未来应着力改善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转变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优化金融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以应对货币供给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7.
韩丹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3):97-102,127,128
本文通过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3~2006年的面板数据,先后采用混合估计和固定效应方法对股市融资对资本积累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股票市场发展初期融资规模和效率的制约会影响到股市融资对资本积累的作用程度,本文构建两类样本,分别对两类样本中的股市融资对资本积累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股市融资对资本积累的增长效应更加明显。这不仅证明了资本积累是股票市场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一条重要渠道,而且还为深入把握股票市场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路径与效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消费品物价指数测定货币价值的理论基础有局限性,货币价值必须是一个综合指数,要更加关注货币的相对价值。在货币成为一种商品、一种资产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是货币供给决定货币需求;流通中的货币需要分作若干部分,作用于不同的领域;货币多不多要从较长时期去考察,不能限于一年;金融机构按其功能划分为四种类型,从事金融投资活动的不具有“中介性质的,应当是金融经营机构;FIR要表达的是融资的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与金融资产市场价值相关度,可以说它是人们的信心指数;不能简单地用M2/GDP取代FIR,M2/GDP只能说明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不能说明经济货币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程英 《经济论坛》2007,(19):43-45
一、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及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 所谓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于货币量过度增加,银行体系中资金泛滥,这是多年累计的结果.据有关资料统计反映,我国M2/GDP比率从1988年的115%上升到2003年的163%,2006年所占比率大约达到180%左右,比全球第二的印尼的70%还高出两倍多,比全球平均数40%的比例高出4至5倍.另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01年至2007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年平均增长20%以上,在过去6年半时间货币供应增长速度,大约是美国上个世纪20年代酝酿金融危机的4倍多,80年代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2倍多,反映金融体内货币流动性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中国A股市场现状,分析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作用,在当前阶段,融资融券业务总体规模较小,对股市的影响作用也相对较弱,但是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加大;并且在股市波动中,融资交易属于是Granger原因,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作用是显著的,也是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而融券交易不是股市波动性的Gr anger原因,对股市的波动性的影响作用也不显著,但融券交易在股市波动中属于是单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