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和规模不断扩张,并且面临"滞涨"的困境,导致其普遍陷入了信任危机.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适应公共管理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局势下发生的巨大变化,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新公共管理"体制开始逐渐兴起.虽然其在理论上方兴未艾,但是它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政府机构改革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20世纪初期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之后存世长达百年之久,模式几经变迁,对中国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以20世纪以来二元经济模式发展的演变史实为基础,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从三农视角对20世纪三种二元经济模式之成因、结构特征及其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三种二元经济结构均导致城乡分化、三农衰败的共同结局,但在具体路径选择及影响程度等方面又有不同,具体表现为:(1)20世纪初期形成的市场诱发型二元经济结构通过城乡不平等贸易、资金市场性流动等市场机制作用,导致社会阶层与城乡严重分裂、社会失控的局面;(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制度约束型二元经济结构通过统购统销、户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等刚性制度约束,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与农民收入的过度平均;(3)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的复合型二元经济结构则由于制度刚性约束与市场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三农在城乡贸易、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劣势地位.文章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当前二元经济结构的复合性质及其内卷化发展特征,为如何依靠市场驱动和制度改革来破解当前二元经济的困局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林琳 《开放时代》2011,(8):152-158
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政策不仅催生了劳动力的市场化,使生产力得以解放和发展,同时亦重新形塑着国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全球化与中国劳工政治》一书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在外国直接投资的传染性影响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如何通过变化着的劳工政策和劳动实践影响劳动关系.本文从政治变革延缓导致劳工阶层边缘化、资本主义劳动实践的传染过程、劳资关系的病态发展三方面对该书内容进行了评述,并呼吁社会力量参与塑造劳工政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孙早  王文 《经济学家》2012,(4):95-104
"与主要工业化国家经济摩擦加剧、资产价格飙升",21世纪前10年的中国经济表现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表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较为系统地比较分析了今日中国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现中日两国相似的经济表象背后存在着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突变,国内宏观政策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泡沫形成、甚至破裂,这并不可怕,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大国经济体是否具备了实现持久稳定发展的结构性要件。与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的快速变化相比,实现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的现代化应是一件更为紧迫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覆辙"即使不是一个伪命题,至少也是极具误导性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历程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中国开展农业对外投资与合作走过了六十余年的历程,大体可分为三大发展阶段。(一)以对外援助为主的时期(20世纪50-70年代)作为一个拥有悠久的农业文明的国家,中国在农业生产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对外援助工作的展开,中国即对亚非国家开展农业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30年代,陈翰笙和卜凯主持的农村经济调查是民国年间最为著名的社会调查。他们同为欧关培养出来的学者,采用了相同的社会科学调查方法,都在国际学术界得到了认同和赞誉,但对如何解决农村经济问题却得出了差异极大的结论和认识。他们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分别被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家"和"中国资产阶级农业经济学家"。前者观点成为共产党社会革命的理论基石,后者观点成为国民党政府制定农业政策的基础。本文以两人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背景为切入点,分析其经济思想根源的背景差异和导致调查内容的不同侧重点,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论和不同时代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若干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70年代的拉美危机、8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到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资本主义世界每隔10年都会出现一次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危机,导致长期的经济萧条。近几年来,新一轮全球性的房地产泡沫再次开始显现。中国的房地产价格近年来也出现了大幅上涨,如何避开房地产泡沫的陷阱,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在宏观经济环境方面与现在的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在房地产泡沫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对中国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经济总量、人均GDP在云南排名中上,但其高等教育落后,区域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严重影响了沿边地区社会发展和稳定,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严重脱节.而边疆高等教育与经济同步同频发展,是区域发展和国家利益的结合.基于此,本文综合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理论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根基,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边疆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理论,建议对边疆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对云南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对国家高等教育进行合理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执政党的社会治策历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时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社会管理并称时期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时期三个阶段,实现了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迈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历史转型。这一转型是对中国发展方向的一次重大调整,对于执政党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对于国家实现战略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实践使前苏联、东欧各国、中国等计划经济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后走向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漫漫征程。各转型国家选择了不同的转型方式,结果也各不相同。它们选择不同的转型路径,主要不取决于各国领导集体个人志趣等外在因素,而取决于其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潮,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以反对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是为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转变而产生的重要思潮。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各种思潮蜂拥而入,其中新自由主义作为国际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思潮,在中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对新自由主义内涵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该是既要讲经济效益,又要讲社会效益.讲求社会效益,离不开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是20世纪7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产生的一个新的会计分支,能较好地调节微观与宏观、长期与短期利益之间的关系.我国学术界对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实施社会责任会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3.
南亚东南亚国家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导致国际贸易低迷的背景下,测算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潜力并研究其影响因素对我国稳定外贸基本盘具有指导意义.文章使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发现除"政府管制质量"和"开设企业便利度"之外的4个指标对贸易效率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发现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潜力巨大,可拓展贸易空间广阔.根据测算结果,将南亚东南亚国家分为"核心区""重要区""观察区"三类,认为应该重点开拓与"重要区"的双边贸易,并应首先选取其中宏观治理能力和微观营商环境较优的国家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姚成贺、张辉在2010年第3期《学习与探索》杂志上发表的《动态·多元·互文——克里斯蒂娃的文本理论》指出:文本(text)的意义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大致经历了四种变迁:从早期以文本指称作品,到新批评视文本为独立自足的有机体,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法国"原样派"(Tel quel)提倡的开放、不定和自我解构的空间,直至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所形成的与其他社会意指系统相关联的互文性。"原样派"自20世纪60年代成立直至1983年解散,是法国理论界的一个重要流派。法国当代著名符号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朱莉娅·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欧盟国家政策因素、公司战略因素和个人选择因素的作用下,非正规就业迅速发展.但是,由于传统上非正规就业雇员就遭到一定程度的歧视,这导致了非正规就业雇员的就业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提升非正规就业雇员的工作质量将成为欧盟就业战略新的关注领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马克思和熊彼特关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创新动力和结果的主要观点与概念框架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重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并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经验证据对其理论预测进行检验。以此全面、辩证地看待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并提出对"中国建立科学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的危机日益加剧,凯恩斯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地被新自由主义所取代.新自由主义从意识形态、全球化与竞争力、不平等、经济与社会政策、公共财政等方面对福利国家发起了攻击,其目的 不是取消福利国家,而是改变福利国家的内涵,使之服务于新自由主义,其核心利益关切点不再是社会大众,而是金融资本.在这一背...  相似文献   

18.
俞靖 《当代经济》2010,(12):76-77
20世纪30年代以前,古典主义的自由经济理论占据着主流经济学的地位,银行监管理论以"自由银行理论"为主.20世纪30到70年代,大危机的爆发使得凯恩斯主义取得了经济学的主流地位,银行监管的基本特征是严格监管、安全优先.20世纪70到80年代,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理论开始复兴,银行监管的基本特征是金融自由化、效率优先.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浪潮推动银行监管理论逐步转向如何协调安全稳定与经营效率,银行监管的基本特征是安全与效率并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20世纪上半叶的辜鸿铭、罗素与罗梦册所描写的中国意象及其内容,并比较这三种中国意象之异同,指出:辜鸿铭笔下的"中国"是一种文化的乡愁;罗素笔下的"中国"是一种作为西方文化的对比;罗梦册笔下的"中国"是一种"天下国家",不同于西方历史所见"帝国"或者"族国","天下国家"是未来中国的愿景.三者之同主要体现在:不同程度地将政经社会问题化约为文化问题,并认为文化具有优先性与重要性,呈现某种"文化化约论"的倾向;其次,都强调"中国"之不同于"西方"的"中国性",将"中国"加以理想化,这种思路与同时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性"的强调互相呼应;第三,有心美化中国的"过去",以引导"现在"中国的发展,勾勒"未来"中国的蓝图.而最终,这三种中国意象之所以构成"乡愁""对比""愿景"的差异,乃因辜鸿铭与罗素以西方人作为阅读对象,罗梦册的发言对象是中国同胞,尤以他的"中国"论述最扣人心弦,并展现出世界史的宏观视野.  相似文献   

20.
郦菁 《开放时代》2021,(5):141-158
"市民社会"研究内部有复杂的理论脉络和多歧的思想资源,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国内政治的结构变化与诸多南方国家的政治转型导致了"新托克维尔主义"的意外复兴.通过追溯其话语发展历史和学术、政治与公共影响,分析市民社会与民主关系这一理论要件,并进一步通过西方与其他地区、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实证案例,本研究试图说明这种有关市民社会的理想模型和理论想象面临诸多悖论和困境."新托克维尔主义"是对托克维尔本身的一种非托克维尔式的解读,是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传统逻辑的本质化、激进化、普遍化,也可能附带了某种政治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