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国内外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运用市民社会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来探讨市民社会在中国的运用及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在中国刚向社会主义市民社会转型期间,研究市民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准确定位政府地位、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成 《开放时代》2021,(4):53-71
"领导权"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标识性概念.在欧洲革命运动中形成的领导权,有列宁和葛兰西两种模式,分别主张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市民社会阵地战.区别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20世纪早期中国的历史难题是"军绅政权"及其离心结构.对此,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1927年到1942年间进行了构建革命领导权的历史探索.革命领导权包括军事领导权与文化领导权,以自我革命与相互嵌入为核心逻辑,强调"枪杆子"与"笔杆子"在自我改造基础上的再结合:"枪杆子"接受文化教育,"笔杆子"深入战斗生活,在文武结合的同时更与实践经验结合,真正成为革命政党指挥下的"两支军队"."文武双全"领导权的文明意义在于,既满足了 20世纪早期中国对于解放政治的历史诉求,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理解,更隐现了中华文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柳夏 《生产力研究》2013,(11):122-124,196
生态文明作为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社会形态的超越,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实现,并催生出新一轮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这些新变化表现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调整、传统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变迁、政治生活的转型、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等诸多方面。这些新变化是西方"环境主义"和"第三条道路"在现有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体系内的自我调整,其进步意义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其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开创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美好生活的理论渊源与内涵 1.美好生活的理论渊源.一部人类思想史就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探索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世界"理念,西方古代历史上苏格拉底的"至善的生活"、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沉思生活",乃至现代马斯洛的人的欲望需求层次理论等,都是人类贤哲对追求更高生活质量及理想社会美好生活境界的构思和憧憬.  相似文献   

5.
康翟 《江南论坛》2015,(1):39-41
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结尾,托克维尔写道:"至此,我已抵达这场值得纪念的革命的门槛;这次我并不想走进去,也许不久我能这样做。那时,我将不再研究这场革命的原因,我将考察革命本身,最后,我将大胆评判大革命产生的社会"。托克维尔在他的探索之路上究竟发现了什么?正如"旧制度与大革命"这个题目所暗示的那样,这是一次立足于旧制度并且旨在揭示旧制度与  相似文献   

6.
彭芸安 《时代经贸》2008,6(5):233-234
"法治"理论是西方的产物,其定义涵义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分歧.中国法家的"法治观"产生在中国战国时期的特定环境特定时间之下,是一种"战国法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普世主义法治的路径是相融通的.  相似文献   

7.
西方经济地理学区域研究的新视角--论"新区域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43,自引:8,他引:43  
苗长虹  樊杰  张文忠 《经济地理》2002,22(6):644-650
20世纪80年代以业,区域经济研究在西方经济地理学界迅速复兴,产生了被称为“新区域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导向。文章介绍了“新区域主义”出现的背景,论述其特点及理论渊源,分析了“新区域主义”的发展脉络与新动向和政策导向,最后评述了“新区域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安东尼奥·葛兰西通过对自身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意大利革命运动失败的反思,提出了著名的以市民社会、阵地战、有机知识分子为核心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而在对文化领导权的强调过程中,葛兰西尤为关注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并高度重视有机知识分子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的全面理解,以求探寻"有机知识分子"和"文化领导权"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白永秀 《经济管理》2021,(12):14-17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把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明确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并总结和论证了这一历程中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即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每一次飞跃都对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极具创造性和引领性的新思想,使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渐丰富完善,不断为中国发展开辟新道路、拓展新埔界.  相似文献   

10.
黄宗智 《开放时代》2018,(6):159-177
本文从连接西方理论与中国研究问题的角度回顾了作者自身多年的研究。作者的经验研究发现,中国的实际多与西方理论预期相悖。同时,西方理论强烈倾向偏重二元建构的单一方,但在真实世界中,它们多是并存和相互作用的,共同组成一个二元合一体,一如中国长期以来的实用道德主义正义体系那样。据此,作者质疑西方理论思维,不仅诸如主观主义VS.客观主义或意志主义VS.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建构,也包括理论VS.经验的对立建构,更包括西方VS.非西方二元。而在真实世界中,这些二元大多组成相互作用的合一体。此外,西方理论也多拒绝道德价值观,认为其是一种非理性和非现代的因素,但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规则"仍然顽强地在今天的中国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的是用能够准确掌握中国实际的研究方法来形成扎根于中国实际的理论概念和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哲学化倾向浓厚,在文化艺术、社会学和历史学等领域的影响力也远超政治经济学,存在着"去经济学化"的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去经济学化"现象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现实根源。"去经济学化"背离了马克思的思想轨迹,破坏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展和创新;重振政治经济学,恢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经济学传统,是未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区域主义"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冲突及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区域主义"蓬勃发展使WTO建立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文章解析了"新区域主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盛行的背景及原因,指出了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冲突根源,厘清了多边贸易体制通过管理区域贸易协定以协调二者冲突的行事思路,并根据上述研究重新定位了"新区域主义"与多边贸易体制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翠梅  朱伟松 《经济研究导刊》2007,(8):196-196,F0003
黄宗智在《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认识危机》一文中,通过列举没有发展的商品化,分散的自然经济与整合的市场,没有公民权利发展的公众领域扩张以及没有自由主义的规范主义法制等悖论现象的存在,指出中国和西方目前的学术研究都存在普遍的规范认识危机,并试图以过密化理论来解释没有发展的商品化这一现象的存在,以说明我们可以以悖论现象的研究为突破口,来解释悖论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从而打破"规范认识"之普遍真理的神话,以实现对现有理论范式的突破.在该文中,他运用微观实证研究--地方史等具体史料的使用和不同朝代或不同地区的比较、综合经济学、法学、史学等学科知识,独辟悖论视角,对目前的理论研究进行批判性反思和独特的图景构想,表达了对中国的近现代化问题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4.
西方就业理论演进的历史轨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就业理论从18世纪人口与资源均衡发展的思想萌芽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古典经济学派人口均衡发展思想、新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人力资本与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就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新自由主义的反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等诸多经济学流派和就业理论体系。各学派深入探讨产生失业的原因,并形成各自颇具特色的就业理论。回顾和梳理西方就业理论的历史演变轨迹,对解决当前中国的就业问题,具有前瞻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苗长虹 《经济地理》2005,25(5):593-599
20世纪西方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种“区域主义”运动并不断转折的历史。文章以区域研究及其争论为核心,分析了20世纪西方地理学从区域地理学到区域方法、从区域方法到区域主义、从区域主义到区域主义的解构、从区域主义的解构到新区域主义的建构等四次重大转向的历史脉络,探讨了区域研究范式不断转向的原因及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当前西方地理学“新区域主义”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黄晓星 《开放时代》2012,(5):93-108
转型背景下,现有的市民社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民社会—共同体(组织)、国家—社会良性互动(关系)和政治—公民权(权利)三方面,主要以西方国家—市民社会关系为出发点,研究独立市民社会的生产,要么验证独立市民社会的存在,要么使用规范研究对其应然性进行论证.本文采用实践逻辑,认为市民社会的生产是一种国家与市民社会新的关系的重构,是在原支配性网络中“间隙生产”出来的.文章着力于社区,采用内容分析法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以中观的分析单位反映宏观的社会变迁.在“间隙生产”的逻辑下,国家与市民社会需要将策略性关系转换为更稳定的法理型关系,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时齐白石"衰年变法"前后其作品题材、绘画风格的比较,剖析其"衰年变法"时期的社会、心理原因.论证齐白石衰年变法是时传统中国画以及自我形象、内在思想感情的破与立,同时隐含着对旧制度的破与立."衰年变法"时期的这种艺术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征候和预兆,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有着不谋的暗合和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西方根深蒂固的市民社会思想观念对民法的产生和发展影响很大,而政治国家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必然会与以民法为代表的私法存在矛盾.如何处理好民法与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事关社会主义法治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而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结合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对我国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杨利华 《当代经济》2006,(16):11-12
21世纪初,西方经济思潮有两个动向尤其引人注目:一是贯穿整个20世纪的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思潮有走向整合的趋势;二是西方发达国家正步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所呈现出来的新特征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本文对21世纪西方经济思潮在这两方面的新动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