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士道在日本古已有之,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武士道文化使得日本人重视集体,有双重性格,崇拜天皇,有危机意识,冷酷无情……这些都是日本民族的特性。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人的行为准则,也是日本人精神上的支柱,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日本人,而且将继续影响下去。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12)
近些年来,我国劳动者过劳死的新闻常见诸报端,可见过度工作对劳动者的危害不容小觑。但是我国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对"过劳死"一词进行定义,也尚未有将因过度工作导致死亡的事件判定为工伤的先例。相较于此,日本社会过劳死现象严重,日本学者对过劳死的研究时间长、范围广、程度深。文章通过对日本社会过劳死问题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希望总结日本成功的经验,实现对我国过劳猝死职工的工伤认定和救济,呼吁中国社会关注劳动者的过劳问题,采取措施预防过劳死,保障中国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吴海航 《生产力研究》2008,(22):105-106
20世纪末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令人关注的工人"过劳死"现象。日本社会对此及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与救助对策,日本政府也及时在相关立法中出台法律规定,预防与控制"过劳死"现象的进一步发生。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期,并且已经有工人"过劳死"现象的发生,但我国尚缺乏具体的社会对策与法律对策。因此,日本的经验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晓波 《经济纵横》2010,(10):60-62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从王均瑶、陈逸飞到单亮、胡新宇,可以看到"过劳死"已经成为威胁劳动者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特别是对于具有高学历和高收入的知识型员工。据《韩国经济》报道,目前中国每年有超过60万人死于过度劳动,其中知识型员工占七成左右,而且"过劳死"还有逐步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法律制度和防范机制来对这种现象加以干预和控制,降低知识型员工过度劳动的死亡率。"过劳死"最简单的概念解释就是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者过度劳动的评定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界尚无统一的过度劳动程度测定标准和体系,这阻碍了过度劳动研究的进展.构建评定体系,应以过度劳动的内涵及其构成要件为基础,遵循劳动者的疲劳状态和工作状态两大维度.疲劳的衡量指标、"过劳死"的病理征兆和工作状态的评定内容,为过度劳动评定体系提供了衡量指标的"内容内核".而日本的疲劳积蓄度自测量表则提供了结构框架和等级评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有一个中国学生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他在公司里不苟言笑,很有威严,底下的人都对他毕恭毕敬。有一天,他突然打电话给我,说有要事相商。他吞吞吐吐地说,发现公司的员工很怕他,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没有人敢接近他,就连原来创业时的老搭档也开始出现类似征兆。他想改变这种状态,但又不知该怎么办,所以来问我。  相似文献   

7.
朱静 《经济咨询》2005,(3):39-41
近年来,我国关于“过劳死”的现象频频发生,“过劳死”成了一个热门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是“过劳死”呢?目前我国尚未对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本根据现实生活中的“过劳死”事例,结合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研究成果,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给“过劳死”下一个定义。所谓“过劳死”即由于长时间过度劳累而造成的突然死亡。  相似文献   

8.
王丹 《经济前沿》2011,(1):138-149
本文以过度劳动的内涵及其构成要件为基础,遵循劳动者的疲劳状态和工作状态两大维度构建过度劳动评定体系。疲劳的衡量指标、"过劳死"的病理征兆和工作状态的评定内容,为过度劳动评定体系提供了衡量指标的"内容内核",而日本的疲劳积蓄度自测量表则提供了结构框架和等级评定依据。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此过度劳动评定体系及量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及稳定程度,可以较为系统而全面地测定劳动者的过度劳动程度和状态。  相似文献   

9.
全球资本主义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给我们带来引人注目的繁荣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正濒临崩溃。当前美国股票市场的下跌只是表明世界经济正为更加根深蒂固的问题所困扰的征兆,而且是一个迟到的征兆。亚洲一些股票市场的暴跌比1929年华尔街的股灾还要严重,而且经济的崩溃接踵而来。在印度尼西亚,30年来在苏哈托的统治下提高起来的生活水准已消失了大半。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的日本最近公布,第二  相似文献   

10.
企业陷入财务危机都有一定的过程,在企业管理现实中,往往由于管理者的关注角度不全面或专业知识缺乏,难以准确及时地判定财务危机是否已经存在。实际上,当企业濒临财务危机或已开始陷入财务危机时会有一些明显的征兆,通过对这些征兆判定财务危机并加以化解,这虽然已是亡羊补牢,但为时未晚。如果能及时发现导致财务危机的事项发出的某种信号,在第一时间就加以预防,则能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在总结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美国的管理学者纷纷远渡重洋探讨和研究日本企业为什么能有这样高的生产力和竞争力。通过对日本企业发展的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的很多技术装备都是从美国引进的,也没有什么诀窍。最终美国学者发现日本企业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不仅高度重视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的”经营资源以及战略、结构、制度等“硬性”管理,而且更为重视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20世纪的最后阶段里,日本已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后面有若干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全球社会的来临。此外,日本的人口正在老化,出生率正在下降,而且技术创新正以飞快的速度出现。有些人可能把这些变化归因于一部分日本人在精神上的变化。如果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的话,工商公司将不得不跟着变化。而如果工商公司发生变化的话,就业和劳动做法也得跟着变化。那么,日本的每一件事都变得符合于国际标准吗?或许不是。尽管经历了一些变化,但许多日本人和日本的公司对一些日本特有的东西,那些能平静他们的心灵的某些东西,怀有怀旧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9,(2)
我国大量出现的"过劳死"案件引发了人们对于"过劳死"法律救济的研究。明确"过劳死"的法律责任性质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法律救济。"过劳死"的法律责任既有侵权责任的性质又有工伤责任的属性,两者发生竞合时可以择一主张。我国对于"过劳死"的法律规制存在不足之处,"过劳死"的预防机制不健全、违法认定标准过于单一、补偿机制缺失以及"过劳"康复制度尚未建立。所以,我们应该完善"过劳死"的法律救济路径,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2011,(5):70-72
年轻鲜活的生命逝去再次引发人们对“过劳死”的关注:25岁的普华永道女员工潘洁的离去让人唏嘘不已,其生前发的微博“我想睡觉”,“各个都说,别干了”等,更是惹来众多关于“工作与身体”的热议。  相似文献   

15.
李朝晖 《开放时代》2005,2(6):134-139
日本人的语言表达忌明了、喜暧昧。日语中有很多含义模糊的表达,而且日本人也喜欢使用具有模糊功能的词语,日本人的这种表述习惯时常会引起跨文化交际的误读。不可否认,语言背后隐藏着人们的处世哲学和行为价值观念。通过分析这些文化因素,可以看出日本人使用模糊表达与日本人崇尚“以和为贵”、强调集团观念的文化传统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6.
胡可 《经济纵横》2006,(10):24-25
“我们已经不想再解释胡新宇过劳死与床垫文化了,”华为的一名高级人力资源经理非常不客气地回敬记者的咨询,“我建议你们看一下任正非的《天道酬勤》,那里面说得非常明白。任由网络媒体如何炒作,华为都有一个不变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会丢。这是华为内部员工的一个共识。”  相似文献   

17.
断层对煤炭生产有直接影响,掌握断层出现的征兆是很有意义的。断层在采掘工作面出现以前可能出现以下征兆:第一,煤层的走向与倾斜发生激烈变化,煤层顶地板出现严重凹凸不平,项、底板岩面发生较多裂隙,这些裂隙随着断层的接近而有规律的增加。第二,煤层厚度发生显著变化,煤层坚固性大大降低,光泽变暗,滑动面和擦痕增加。第三,破碎带有滴水或涌水出现,沼气涌出量增加。在采煤生产中遇到断层后,寻找断失煤层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们该从中汲取什么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自此日本金融业举步为艰。金融丑闻频发,金融机构破产,巨额的不良债权,使日本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誉急转直下。这些不仅仅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各种矛盾激发的结果,而且也充分反映了日本金融体制僵化落后,已...  相似文献   

19.
前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回忆到有 一次当他等上飞机时,发现飞行员是非洲人时的感受。他对自己当时的反映感到很震惊,因为这种反映恰是他毕生所斗争的。曼德拉讨论的是种族主义,而同样的不自觉反映在商业中也同样存在。想一想“巴西制造”、“泰国制造”这些标志。将来某一天,这些标忐可能代表高品质和高价值,但现在许多消费者认为来自这些国家的商品品质低劣。不幸的是,那些正在努力成为国际性公司的本地公司的经理们也经常会有同样的概念。 这正是来自非核心经济国家的公司发现同来自欧洲、日本和美国等主导全球经济的大三角国家的…  相似文献   

20.
蔡晓东 《经济师》2010,(1):118-1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劳动者权益的维护也显得非常重要.其中过劳死问题在目前处于法律调整的模糊地带,文章建议从职业病的认定,工伤保险赔偿对过劳死者提供经济补偿。另外也论证了用人单位对过劳死者的亲属承担传统的违约责任,侵权责任,从过劳死防范和惩戒的角度,追究用人单位相应的行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