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依据中国高职教育方针,结合生物制药行业、产业发展及用人需求,提出了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创新"1+1+2+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提出了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对于同类同层次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创业教育“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在阐述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了高校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文章为高校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提供了科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芳 《经济研究导刊》2013,(35):154-155
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一挑战的核心就是如何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其实,这也就是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内容。“2+2”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在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的前提下,为提高教学质量,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一个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7,(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和核心内涵。文章在探讨高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从理念、组织环境、参与主体、课程建设等角度提出进一步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措施建议,从而推进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5.
在倡导创新型社会发展的今天,我国十分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在促进社会创新发展的同时使人们能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有效就业,使社会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得以缓解.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高低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以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必要性以及问题的探究,详细介绍了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立春 《经济师》2011,(8):94-95
文章通过对今年来创业教育实践的总结和工程类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三阶段式的创业教育模式。认为通过该创业教育模式能够将学生所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的经济、管理、环境、文化、艺术类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实现工程类高校复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仍存在实践不足、导向不明确等问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加大力度打造以实践为导向的模式和体系。文章以实践为导向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通过阐述“双创”实践教育模式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为“双创”模式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明确。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创业教育的本质出发,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创业教育的意义,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培养什么"、"谁来培养"、"如何培养"及"如何评价实施效果"。基于4P模式综合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指出高校要有效推动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贯彻岗位创业者人才培养理念,培养选拔与创业教育内在要求相一致的创业师资,面向所有学生把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设计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树立科学全面的创业教育绩效观。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了解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指出内蒙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旨在共同推进"双创"工作的开展,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业型”大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螺旋"模型是目前国际上研究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理论基础之一。在此理论基础指导下,世界各国纷纷改变高校的传统职能,开始建设"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是一种集成的、全新的大学理念和战略。它在"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和扩展了原有的教学职能、研究职能和服务职能,更加强调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能力。依据"三螺旋"理论和国际上建设"创业型"大学的经验,我国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首先必须从观念和组织上进行改革。根据科研水平和创业层次都相对比较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我国高校在建立"创业型"大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更重视提高学术创新能力,构造大学创业的坚实基础。并且处于不同发展程度的高校——部分"研究型"大学和一般高校——都要合理找准自身定位,采取适合自己发展层次的创业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创业教育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将高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成功开展创业教育的难点和重点。目前大学创业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受到重视但目标尚待明确、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有待突破、创业实践教育方法单一、创业教育研究还需要重视本国的文化背景、灌输创业的理念、强化创业团队教育以及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等问题。台湾中山大学在华人创业教育中具有较早的历史和成功的经验。台湾中山大学采取以项目为依托、创意是关键,在干中学、整合教师资源与转变角色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大学创业教育的效果。本文将在分析大陆地区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炼台湾中山大学成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提升大陆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在“十四五”及2035年远景目标中将重点关注创新创业,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其中,高层次人才创业是重要抓手。基于创业绩效理论、创业网络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以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创业网络关系强度为调节变量,构建政府支持影响高层次人才创业绩效的理论模型。数据样本来源于云南省高创园、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各地商会、历届青年创业省长奖获得者。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支持对高层次人才的创业生存、成功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的知识内化能力和外向学习信念分别于创业初期、创业成长期在政府支持与高层次人才创业生存、成功绩效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强关系创业网络强度和弱关系创业网络强度分别在创业初期及成长期对政府支持与高层次人才创业生存、成功绩效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提出"孵化式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在创业教学方式上更加多元化,在创业教育体系上更具开放性和社会互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高校孵化式创业教育综合服务平台的设想,指出该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帮助创业大学生创造商业价值的运行机制,以及在促进创业大学生嵌入产业网络方面的具体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当前,科学家创业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热点。聚焦科学商业情境下科学家创业过程规律,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构建科学家创业过程模型。该模型将科学家创业过程划分为创业基础、组织生成和成长绩效3个阶段,包括科技成果、创业意愿、制度环境、技术禀赋、创业素质、价值放大、创业绩效7个关键要素。结果发现,科学家创业组织生成涉及4个核心环节:机会识别与获取、创新活动、公司治理、市场开拓;科学家创业对技术创新具有强烈偏好,科学家创业资源禀赋优势强于一般创业;科学家创业过程伴随着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步进行,创业组织生成和现代公司治理是科学家创业成功的关键,其中发展策略和资本融资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层次科技人才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创业的生力军。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能力高低成为决定其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运用扎根理论对3位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案例进行研究,最终构建了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理论模型。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可通过契合区级政府人才政策获取政策支持,将自身创业资源与政策资源有效整合,从而大幅提升自身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很多企业选择跨界创业,而现有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从知识视角入手,通过分析跨界创业团队交互记忆系统在促进团队内知识共享、整合方面的作用,分析其对团队知识转化的作用机理,并构建基于知识视角的跨界创业团队交互记忆系统作用模型。通过对跨界创业团队交互记忆系统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了解跨界创业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以期丰富跨界创业相关理论,并对现实中企业跨界创业行为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才测评专业人才的胜任力与培养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构建了我国人才测评专业人才胜任力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人才测评专业人才胜任力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3个维度共计17个指标;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人才测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多专业、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理论研究机制以及多行业、分等级的资格管理模式与实践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国际创业机会与本土创业机会有何不同?国际创业机会如何影响企业的国际创业动机和创业活动?本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和逻辑推理,对主流创业理论的“机会观”进行了扩展。阐明了国际创业活动中比较机会的形成机理和内在结构特征,并基于比较机会视角厘清了国际创业机会与国际化能力的交互作用对国际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的复杂影响机制,重构了国际创业理论分析框架。有助于从深层次理解国际创业活动与本土创业活动在创业动机和创业机理上存在的差异,为后续学者研究国际创业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