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1995~2011年的天津市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碳排放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天津市对外贸易依存度每增加1%,碳排放要增加0.25%。从而验证了"污染天堂假说",天津市也是属于"转移碳排放"的城市之一。天津市不存在对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就是说碳排放和人均GDP之间不存在倒U型曲线,而是U型曲线。人均GDP的拐点是在1997年,1997年之后随着天津市人均GDP的增加,人均碳排放一直在增加。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运用SBM模型测度2006—2015年沿海11个省份出口贸易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构建地区出口碳排放效率指数,研究出口贸易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特征,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沿海11个省份整体出口贸易碳排放Malmquist指数变化轨迹各异,上海市和海南省突变现象显著;各省市地区出口碳排放效率指数均值存在较大差异,形成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技术创新与进步、外资企业"环境成本转移"效应、出口产品能耗对出口贸易碳排放效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我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基于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1988~2007年碳排放量和商品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碳排放与对外出口贸易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出口的短期变动也同样对碳排放量存在正向影响.此结果反映出商品出口是加剧我国近年来碳排放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为分析框架,对我国1978—2009年碳排放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存在从出口贸易到碳排放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同时,脉冲响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冲击呈现出稳定的特征。此结果说明出口贸易是加剧我国近年来碳排放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口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能源消耗及CO2排放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文章以低碳的视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从贸易规模、出口贸易方式、出口商品结构等方面认清我国当前出口贸易模式和耗能的特点,并通过估算2001~2010年我国出口贸易的碳排放量,总结出低碳化进程所面临的挑战;其次,以CO2为例建立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计量模型,按照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模型将影响CO2排放量增加的因素归结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三个方面,并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出减少碳排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改进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分别从总量、行业和贸易伙伴等层面对我国2002-2009年的出口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动态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该阶段我国约有12%-18%的碳排放由出口贸易引致,且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隐舍的碳排放也持续增加.其中,加工制造业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出口碳排放的主要载体,而美国和欧盟分别是2002和2007年我国最大的出口碳排放受益国.  相似文献   

7.
无锡市工业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PCC关于碳排放的计算方法,计算了无锡市1992—2010年的工业碳排放量。结果显示,近18年来无锡市工业碳排放量增长迅速,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大致呈S型曲线。接着,应用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无锡工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人均工业增加值是工业碳排放的主要促进因素,产业结构系数和能源效率是工业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工业利用外资对无锡工业碳排放增长也具有较大贡献。然后,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无锡市工业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显示无锡市未来5年工业碳排放量将继续缓慢增长,平均年增长率为2.8%,但由于基数庞大,工业碳排放增加的绝对量仍然很大,减排任务艰巨。最后,提出无锡市减少工业碳排放的对策措施,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工业低碳技术研发、提高能源效率、积极利用清洁能源和合理引进外商投资。  相似文献   

8.
基于Logistic模型,对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运用LMDI模型分解分析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原因,对城市化进程的碳排放增量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化水平仍将处于加速发展的上升期,2020年、204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分别提升至61.63%、77.91%;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对碳排放的驱动作用呈减缓态势;经济规模是推动中国碳排放持续增长的主导因素,城市化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因素,而能源强度则是促进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CLA),测算1993~2007年我国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以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以1993年为基年,对我国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碳排放量也逐年增加,其中2007年城镇居民是农村居民人均碳排放量的三倍。(2)研究期间,人均消费水平城镇化率、居民消费结构和人口规模是拉动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而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是抑制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其中2003~2007年碳排放强度起到正效应;居民消费结构表现为负效应,对减少碳排放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能源消费、工业生产过程和废弃物排放多个方面对中国城市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和分析,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5年中国城市年碳排放量基本呈增加趋势,仅2015年的城市碳排放量较2014年有所降低,这主要是由于煤炭消费量和水泥产量的减少;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碳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25%、26.24%和23.51%,其中,东部地区的占比先增加后降低,中部地区的占比持续下降,而西部地区的占比则持续上升。对城市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相邻区域的城市碳排放对本地区的城市碳排放造成明显影响;经济规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二产比重和城镇化率的提高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碳排放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计算出了山东省1984~2008年的碳排放量,然后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结论显示:3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出口贸易是山东省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而经济增长不是碳排放的原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假说在山东省成立,山东省也是碳污染的天堂和转移排放的对象,但山东省的经济增长和环境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高收入阶段的情况,环境质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得到改善。山东省可通过发展减排和贸易减排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基于指数分解的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因素分解法,构建了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2000~2012年中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造成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其次是居民能源消费支出占总生活消费支出比重的增加。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促进了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的减少,是抑制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力量。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居民生活用能消费及碳排放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张丽 《时代经贸》2010,(18):69-70
本文以我国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下滑再度提高出口退税率作为研究背景,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论证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出口贸易的关系,理论上阐述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与我国出口贸易存在着相关性,从而为我国运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出口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考虑到了出口贸易的改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下滑再度提高出口退税率作为研究背景,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论证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出口贸易的关系,理论上阐述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与我国出口贸易存在着相关性,从而为我国运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出口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考虑到了出口贸易的改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京津冀为研究对象,选用碳排放量、碳生产率和脱钩弹性系数三大指标分析三省市2000—2011年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以KAYA等式的扩展式为基础,建立LMDI分解模型,对三省市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无残差分解,区分其碳排放的地区异质性,结果显示:北京市呈现碳排放量规模驱动型特征,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碳排放均呈现出规范结构混合驱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碳排放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出口贸易额一系列相关性进行验证,并对我国碳排放进行库兹涅茨曲线检验与分析,深入探讨我国出口贸易与碳排放的相互关系,揭示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越来越多。日益增加的碳排放对农产品贸易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碳排放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机理,并利用1992—2011年数据分析了碳排放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碳排放在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中都体现为正效应,即对出口起到了促进和拉动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大都还是依靠高耗能、高投入来实现,而美国已基本超越了这种模式,向更加清洁绿色的方式发展,因而碳排放对其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及结构分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菲  李娟 《经济经纬》2012,(4):61-65
笔者综合能源、贸易方面的数据,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隐含的能源与碳排放。认为:中国承担的日本消费型隐含碳排放量巨大,1997年~2007年间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约1.5倍;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产业分析表明,2007年的承担日本隐含碳排放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基于SDA模型的隐含碳排放的结构分解证明1997年~2007年间中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改进起到了碳减排的作用,生产技术、对日本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均促进隐含碳排放增长,其中出口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119.02%。  相似文献   

19.
首先计算了1995~2009年江苏省的碳排放量,结果显示近15年来江苏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但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碳排放量占80%以上,远远大于第一、第三产业,但第三产业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最快;江苏碳排放量GDP曲线仍在以较大的斜率上升,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接着,选择6项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分析江苏省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这6个指标对江苏碳排放均具有正向拉动作用,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分别是出口总额、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一产业增加值。最后,提出江苏减少碳排放的对策建议,即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合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倡低碳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的化学化、机械化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碳排放不断增加和农业面源污染持续加剧,制约着农业的持续发展。在测算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基于脱钩理论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与农业产值之间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1993-2011年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由1993年的558.92万吨增加到2011年1358.47万吨,农业碳排放和农业产值之间呈现增长联结状态。通过LMDI模型对脱钩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农业生产资料消耗的快速增长是导致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的因素,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减小和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对减少农业碳排放进而打破农业碳排放和农业产值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短期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