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劳资冲突的产生与劳资之间的利益分配密切相关,构建"利益分享型劳动关系"可以作为完善我国劳动关系治理机制的重要思路。从理论基础来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威茨曼的"分享经济"理论都涉及到劳资之间的利益分享问题。从比较视野来看,世界各国都存在着谈判型、财政参与型、产权参与型三种劳资利益分享的实践模式。在我国要构建利益分享型劳动关系需要面对如下制度障碍:集体谈判机制不健全,工人工资定期增长机制不完善,缺乏财政参与型利益分享机制。我国构建利益分享型劳动关系机制的路径选择为:建立具有实质内涵的集体谈判制度,完善工人工资定期增长机制,结合地区、企业的具体情况逐步推进财政参与型和产权参与型利益分享机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经济学的劳动力价值工资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和利润分享工资理论等,在解释私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报酬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劳动者报酬社会功能工资理论为标准,以马克思经济学的劳动力价值工资理论为起点,综合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和利润分享工资理论,构建劳动者报酬社会功能工资模型,能为提高我国私有制经济中的劳动者报酬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工资分配是居民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具体体现.工资分配的变动与技术进步使用偏向有关,本文认为,技术进步偏向利用资本、节约劳动时,工资分配比重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偏向利用劳动、节约资本时,工资分配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并通过实证分析指出,我国工资分配比重下降是技术进步偏向于使用资本、节约劳动造成的,进而揭示提高居民工资分配比重,必须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使用偏向由利用资本、节约劳动向使用劳动、节约资本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4.
张宗江 《经济师》2000,(1):67-68
1993年10月,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国务院办公厅进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建国以来第三次工资制度改革,变原先事业单位结构工资制为固定工资与活工资两部分(所谓活工资是指按事业单位性质效益等情况确定比例核定部分),这次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一个改革大背景条件下进行的。工资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根据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发挥活工资活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国家规定原事业单位的活工…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工业企业职工工资的增长速度呈现放缓趋势、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总额的比重持续下降等问题,分析了我国工业企业工资增长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2003—2012年工业企业省际面板数据,选取多个工资增长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动态面板模型进行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资粘性、地区生产总值和劳动生产率是影响工资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对于不同所有制企业,失业率、人力资本水平和最低工资增长率的影响均不同。  相似文献   

6.
西方劳动力市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供给、工资形成机制和政府干预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西方的劳动力市场理论,有助于人们了解西方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基本框架结构和主要的研究内容及观点。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了解和分析西方劳动力市场理论,对于推进我国劳动市场理论的发展和促进劳动市场的发育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企业工资是活劳动成本的价值表现,它的运转是和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的,它的决定受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制约。确立企业工资决策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相互制约的工资关系体系,有利于发挥工资的鼓励功能和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我国新型的相互制约的工资体系。有三大特点:一是弹性比较大。从宏观上来看,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要能够通过工资水平体现出来:从中观上来看,工资应成为企业经营情况  相似文献   

8.
胡罡  楚建波 《经济论坛》2003,(16):13-15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形态的主导地位逐步形成,知识和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人力资本的定价问题也越来越受人关注。我国目前人力资本市场的定价体制仍然存在着较严重的扭曲,突出表现在公有制企业的工资体制改革滞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专业人才的工资报酬不合理等方面,并导致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和高层管理人员频频出现所谓“五十九岁现象”。人力资本定价体制的扭曲,制约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合理的人力资本市场定价体制的建立,需要一个能够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正确评价人力资本贡献的理论基…  相似文献   

9.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必然加剧工资不平等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经济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共识:美国等OECD国家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教育升水(不同教育水平工人的工资差距)持续上升是由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的。但90年代共识无法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教育升水并非总是上升的事实。此外其理论基础在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下抑制低技能劳动力需求的腐蚀效应和提升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市场规模效应会加剧工资不平等。本文指出其理论基础的缺陷,并将教育效率和劳动力市场的技能供求关系整合在一个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工资不平等都处于内生演化的动态模型中。本文证明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在短期会提升工资不平等,但当教育系统的效率处于一定的区间时,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在长期会降低工资不平等。因此,本文的研究挑战了90年代共识的悲观论点,并丰富了有关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对于工资不平等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现代西方效率工资理论的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德远 《财经研究》2002,28(5):73-80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西方效率工资理论的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西方学术界讨论最为热烈的索罗模型、怠工模型和工作转换模型,指出这些模型对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工资决定机制有着较强的解释力,但效率工资从宏观角度考虑并不是最佳的工资制度。尽管如此,理解和掌握这些模型对我国建立有效的符合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工资决定机制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外关于公务员工资分配的主要思想有三种:取消公务员工资,按照分工的不同确定工资,以及参照其他职业人员的工资来确定;国内的可以归纳为:按地位分配、按劳分配、厚禄制,以及按职责分配等。研究表明,公务员工资分配思想的形成与历史实践、社会现实矛盾和历史文化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刘盾 《经济学家》2021,(12):107-116
本文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Bhaduri-Marglin模型和内生性技术进步理论,利用我国1978-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提高平均真实工资率对我国总需求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潜在影响.通过引入真实工资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分别核算东部与内陆地区的总需求和劳动生产率区制、使用更加全面稳健的估计方法等,对现有相关研究做出改进,并得出如下结论:当前我国的总需求和劳动生产率均处于"工资拉动增长"的区制.提高真实工资增长率,不仅会通过"马克思-希克斯"效应驱使厂商提高劳动生产率,还会通过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促进总需求增长,而后者又通过"卡尔多-凡登"效应进一步促进劳动生产率增长.这种效应在内陆地区比在东部地区更加明显.多措并举地提高真实工资增速,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有利于实现内生需求创造与供给效率提升的协同,助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公务员工资地区差距较大。依据客观的数据和科学的办法,建立合理的地区之间工资关系,缩小地区之间的公务员工资收入差距,这是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讨论了地区差距的相关理论,研究了公务员工资地区差距的特点,考察了公务员地区工资关系的历史演变,分析了目前公务员地区工资关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合理公务员地区工资关系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始于2004年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管已推进多年,但收入分配领域的诸多难题仍未破解,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要制度安排与设计的《企业工资条例》也因多种原因迟迟未能出台.规范企业工资制度和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企业工资条例》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企业工资决定及工资增长问题.那么,工资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其决定机制如何?这不仅是工资理论研究层面所要关注和回答的问题,更是实践层面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梳理企业工资决定因素、明确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内涵及对我国现阶段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存在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应主要从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企业内部治理机制、要素分配机制及政府规制机制四个方面进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Feenstra等人的三要素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国际外包影响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理论机制,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包对我国工业行业总体及分部门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包和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扩大均存在明显的正效应,但外包对劳动力资源密集型部门和中等技术部门的影响效应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16.
创新对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创新所带来的技术进步是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而言,产品和技术上的创新会带来竞争优势,从而帮助企业获取超额利润。企业创新活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是否在企业和工人之间进行了分享也因此成为一个关系到企业创新激励和经济增长的问题。本文以企业与员工的讨价还价模型为基础,根据我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企业2000年至2007年的企业信息,利用二阶段最小二乘估计、工具变量固定效果模型以及动态系统矩估计等方法,研究企业创新收益对工资的影响,即员工分享企业创新收益的情况。结果证实,我国制造业企业中企业与员工分享创新租金的程度较高,租金工资弹性在0.25~0.30左右,估计结果稳健。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过程中我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资不但可以通过工资差异激励劳动力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流动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可以通过改变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演变,并为产业结构升级储备高级人才.笔者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认为:工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低工资阻碍技术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工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8.
常州"五大建设"强化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努力探索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的突破口,提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来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工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资不但可以通过工资差异激励劳动力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流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可以通过改变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进而影响产业结构演变,并为产业结构升级储备高级人才。本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工资与产业结构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工资与产业结构之间是正向的相关关系,且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因此,工资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国外指数化工资调整的方法,并评价用此方法调整工资的优缺点.文章结合我国职工工资目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指数化方式调整我国工资的方案,综合了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情况等多项因素,来共同决定工资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