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诊抗生素用药使用不合理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改善措施,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门诊药房所整理的门诊处方2 650张,进行抗生素种类和用量的回顾性分析,并对使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汇总研究。结果 2 650张门诊处方中,有289张处方使用了抗生素,占10.9%。其中以头孢类为首,其次为青霉素和克林霉素类。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有10例,不良反应率为3.5%。共检出不合理用药处方42张,不合理率达14.5%。结论目前在门诊抗生素药物的使用中依然存在不合理应用所致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对此,医院应引起重视,在抗生素的使用中应形成一定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意识培训和用药谨慎性。以确保抗生素的规范、合理、有效的使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分析2010年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10年收集到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分级、统计。结果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共计188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药物(29.647%)、喹诺酮类药物(22.22%)、青霉素类(22.22%)。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在广州市南沙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患者72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192例,第二代314例,第三代217例。统计所有患者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销售金额,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耐药情况。结果第一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以静脉注射为主,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静脉注射与肌内注射比例相当;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销售金额最高,其次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217例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头孢他啶不合理用药7例,头孢曲松钠不合理用药9例,不合理用药率为7.37%;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18例,占8.29%,其中消化系统8例(3.69%),过敏反应5例(2.30%),血液系统3例(1.38%),泌尿系统2例(0.92%);临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平均耐药率为33.67%,对头孢曲松钠平均耐药率为57.64%。结论本院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较为合理,在临床治疗时需充分掌握每种药物的应用方法和药理作用,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其用药的合理性与否进行了评价。方法选取治疗的1000例患者的处方单,从抗生素使用的品种、联合用药、合理用药等方面对抗生素在呼吸内科应用进行评价。结果在1000张处方单中有856张处方单子使用了抗生素,其使用率为78.5%。其中相关抗生素的品种主要有32种,并包括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用药频度排序列前三位的为头孢、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结论呼吸内科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细菌感染及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隆林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41例新生儿细菌感染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41例新生儿细菌感染表现肺炎189例(占55.43%),脐炎78例(占22.87%),结膜炎62例(占18.18%),鹅口疮6例(占1.76%),尿路感染4例(占1.17%),化脓性脑炎1例(占0.29%),脓疱疹1例(占0.29%;341例新生儿在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率为100%,使用频率名次前三位是青霉素(84.75%)、氨苄青霉素(62.17%)、苯唑青霉素(29.62%),其中青霉素在新生儿细菌感染中使用频率最高,和其他抗生素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108例,占31.67%.结论对于新生儿细菌感染病例,要严格的掌握抗生素使用规则,避免联合用药,并对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进行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就我院619例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期间我院的878例各科出院患者病历,基于《现代医院管理学》书中的标准,结合应用疗程、预防用药、适应症来评估抗生素是否合理应用。结果本组病历中有619例(70.5%)使用抗生素,其中单一用药为55.1%,二联用药为35.1%,三联用药为9.8%。红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为使用最多的前三类抗生素。基于抗生素应用疗程来进行评价,7.0%不合理使用抗生素,26.0%基本合理使用抗生素,67.0%合理使用抗生素;基于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来进行评价,11.1%不合理使用抗生素,27.6%基本合理使用抗生素,61.2%合理使用抗生素。本组有150例为预防性用药,其中26.0%不合理使用抗生素,41.3%基本合理使用抗生素,32.7%合理使用抗生素。结论临床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感染知识宣传教育,合理使用抗生素,还应该将全院病原学检查的结果由检验科定期公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药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西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报告,对不良反应发生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60例患者均是在使用西药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通过采取针对性治疗,治愈151例(94.4%),好转9例(5.6%)。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与给药方式、抗生素药物类型不同等有关。临床表现以皮肤出现皮疹、红肿及瘙痒为主。结论引起西药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较多,为有效避免西药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与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须严格遵循合理用药准则,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大多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致病.针对以上病原,是否使用抗生素、使用何种抗生素、怎样使用抗生素等问题,医生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医疗决策.在开展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前,严重呼吸道感染病例较多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部分无效病例改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方能有效,这些病例多存在支原体等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各不良反应症状的分布,并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检索的18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报告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基本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药用剂量、病程、过敏史、合并用药为自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工具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各不良反应症状的分布为消化系统7例(38.89%);皮肤及附件5例(27.78%);心血管系统2例(11.11%);神经系统2例(11.11%);血液系统1例(5.56%),泌尿系统1例(5.56%)。1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程度的分级为轻度10例(55.56%),中度6例(33.33%),重度2例(11.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日剂量为400mg、疗程〉5d、有过敏史、有合并用药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高。多因素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60岁)、日剂量(400mg)、过敏史(有)、合并用药(有)有关。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反应为主,总体程度较轻。临床上应针对患者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鄂州市中心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到的6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68例ADR报告中,男性(40例)发生率高于女性(28例),其中,儿科发生率最高,达39.7%;ADR发生的药物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占42.6%;其次是青霉素类,占38.2%;以注射途径给药引发居首位,共64例,占94.1%;ADR累及到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黏膜最为常见,占75.0%;转归中,痊愈37例,好转31例,分别占54.4%和45.6%。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仍普遍发生,应加强其监测并重视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减少甚至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并分析抗生素在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321例行妇产科手术患者,统计分析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情况。结果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抗生素的总使用率为64.8%(208/321),其中,妇科手术268例,抗生素使用率为89.9%(187/208);产科手术53例,抗生素使用率为10.1%(21/208)。抗生素的应用中,使用单一抗生素的患者占20.2%(65/321),两种抗生素联用的患者占51.4%(165/321),三种或三种抗生素联用的患者占28.3%(91/321)。抗生素中使用率最高的种类是β-内酰胺类,总使用次数为271次,使用次数前三位的抗生素种类还包括硝酸咪唑类(223次)和大环内酯类(150次)。此外,根据抗生素在围手术期使用时间分类可以分为两类,预防性用药占65.9%(137/208),术后抗感染用药占34.1%(71/208)。根据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分类,每天使用1次抗生素的占53.6%(172/321),每天使用2次抗生素的情况占25.9%(83/321),每天使用3次抗生素的情况占20.6%(66/321)。结论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与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所处环境、手术方式、手术过程的操作与致病菌监测、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整个围手术期加强护理措施,促进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对患者手术成功率及预后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29例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为临床医生使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我市医疗单位2010~2011年发生的129例中药不良反应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分析,探讨其原因。结果 129例中药不良反应按WTO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I级2例(1.55%)II级37例(28.68%)III级65例(50.39%)IV级25例(19.38%)。其中60岁以上患者65例占(50.39%),药物剂型以中药注射剂型最常见78例占(60.47%),不良反应中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最多49例占(37.98%),其次为引起药物热37例占(28.68%)。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以老年人多见,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且较严重,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中进行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于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治疗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生素管理,观察组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种类以及占总医疗费用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t=32.380、χ^2=5.384,P=0.000、0.009);观察组抗生素合理用药率为74.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33%(χ^2=26.89,P=0.0000),抗生素滥用、重复用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1.13,P=0.0008)。结论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行药学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科患者使用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针对临床的治疗总结经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我院儿科500例病历中。选取365例使用了抗生素的患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365例患儿中有7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级不良反应有47例,2级不良反应16例,3级不良反应13例。365例患儿中有42例出现胃肠不适恶心、呕吐,占患儿总数的11.5%,27例出现皮肤荨麻疹、瘙痒,占患儿总数的7.4%,出现低热的有7例,占患儿总数的1.9%。结论抗生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较为安全,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症状及过敏反应。主要原因为用药方法不够规范,建议抗生素在使用前做菌群培养、对症治疗,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2011年1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44例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年龄段在39~58岁,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P<0.05);临床表现主要以损害神经系统为主,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的发生率(P<0.05)。结论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时要充分对症治疗,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今后应重视总结新一代头孢菌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860例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其使用率、联用率和标本送检情况以及所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进行分析。结果 860例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例数为784例,使用率为91.2%,抗菌药物的联用例数为186例,联用率为21.6%,其中双联例数131例,双联率15.2%,累计使用38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为主;784例抗菌药物使用者中有104例标本送检,标本送检率为13.3%,104例中有22例检出阳性,阳性率为21.2%。结论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校门诊感冒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我校门诊就诊的感冒患者368例,均为在校大学生。详细询问患者的感冒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感冒药物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以上情况记录、汇总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有90%以上的患者选择使用了解热镇痛类感冒药物;有50%以上选择使用了鼻黏膜血管收缩、抗生素或抗病毒类感冒药物;有接近50%的患者选择使用了抗组胺类感冒药物;仅有12%的患者选择使用了中枢神经兴奋类感冒药物。感冒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在选择感冒药物前需对其基本成分有充分地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症状选择合理的感冒药物进行使用,才能到达良好的治疗作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医院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抽选我院发生的9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研究表明,从性别方面分析,男性发病率明显少于女性;统计年龄分析,高于60岁老年患者发病率最高。头孢霉素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其次为青霉素类药物,静脉滴注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医院应规范抗菌药物应用,并做好相应的监测工作,可对不良反应发生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现有国家基本药物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和特点,促进基本药物安全、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依据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抽取2019年1—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报的110份国家基本药物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主要发生在年龄≥60岁人群(68例,61.8%);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发生ADR患者73例(66.4%);引起ADR前两位的药品种类分别为抗肿瘤药(44例,40.0%)、抗微生物药(29例,26.4%);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34例,29.6%)和皮肤附件(20例,17.4%),临床表现为恶心、皮疹、瘙痒、呕吐等。结论 加强国家基本药物ADR的预防和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2012年度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抽查我院出院病历和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普遍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60例围手术期患者全部应用了抗菌药物,68.33%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90%是预防用药,63.33%是术后用药,43.33%用药时间超过10天。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大环内酯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结论尽管国家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仍很普遍。医务人员应对用药情况进行定期进行调查,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纠正,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树立起抗菌药物合理化应用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