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动态和静态、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在GIS平台上,构建了区位几何中心指数、时空耦合指数,从中微观尺度研究、测度芜湖城市专业批发市场的区位演化及其与城市物理空间拓展的时空耦合关系,归纳揭示城市专业批发市场区位选择的一般机制.结果表明:芜湖城市专业批发市场的空间区位演化与城市物理空间拓展方向基本耦合;芜湖城市专业批发市场呈离心状圈层分布于城市近郊区,其空间分布主要受城市空间功能演化与置换、地价、交通、人口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连锁超市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华润万家超市与好又多超市为例,结合不同品牌、不同业态分析连锁超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发现:1连锁超市总体上呈现向心圈层分布,并表现沿城市主干道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延伸的态势;2不同品牌连锁超市的空间集聚现象都很明显,呈现从中心城区到外围递减的集聚特征,但不同品牌、不同业态连锁超市的空间集聚程度不一;3人口规模、消费能力、城乡差异、交通通达性及附近有无商圈均对超市区位选择影响呈现正相关,但不同品牌、不同业态类型超市之间区位选择侧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3.
中低价位住房与一般商品房相比,其开发与销售更多考虑中低收入群体的货币支付能力。由于城市土地区位是影响住房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保证住宅建筑质量的前提下,中低价位住房往往将选址于区位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作为降低房价的重要途径。简要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中低价位住房选址相关方面研究成果,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住房选址及中低价位住房选址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在对实证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鉴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在主城及郊区等层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文章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分别对南京市主城区及郊区居住空间分异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有:主城和郊区住宅板块在区位价值、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年代、建筑面积等指标上都有差异存在,显示出主城与郊区居住板块之间在发展方式、成长规律、表现形式上的差异。随着居住郊区化和新城居住空间结构的变化,南京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表现出新的特征。文章选取我国副省级城市南京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我国住房转型期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进行个案研究,其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规律及结论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合国内外城市住宿业空间分布的研究成果,通过ArcGIS软件与次序多元logit模型,研究北京住宿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并与英国Ashworth模型进行对比,讨论北京作为发展中国家首都城市表现出的异同性,同时反映出新时代下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北京市住宿业空间结构呈集聚分布模式,分布模式包括8种区位类型,其中4种为新型区位,体现出经典理论的适用性与北京的特殊性;②酒店可达性、基本地价、空间集聚是影响住宿业分布最显著的因素,同类因素对不同类型酒店影响程度也表现出差异性;③住宿业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塑造力量之一;④北京市城市空间异质性与复杂性增强,但多中心结构不发育,全球化与信息化使得城市中出现比CBD范围更大的国际化区域。  相似文献   

6.
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区位选择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交通基础设施存量引入到制造业的区位选择模型中,对2006年制造业在中国大陆31个省域的投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与交通基础设施存量都存在局部集聚,且二者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我国制造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运用理论研究与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区位理论的内涵与时尚产业发展的特点,在系统总结现有理论界关于时尚产业区位选择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时尚产业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对影响时尚产业区位选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通过构建解释结构模型,对时尚产业区位选择决定因素进行分层处理,用以解释说明时尚产业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空间中各类要素的相互关系。最后,从理论上对时尚产业区位选择决定因素进行解析,探讨了时尚产业区位选择决定因素在空间分布上的一般法则。文章认为,时尚产业有着特殊的区位偏好,在促进时尚产业发展和布局时必须着重考虑区位因素及要素集聚程度。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零售业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武汉市城市零售业设施空间布局与消费、人口、道路交通和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人群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变化,人口密度和道路交通设施在城市中分布的不均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大型零售商业设施的空间分布,而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空间的演变。该研究对于理解武汉市商业零售设施布局的内在动力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并能为今后的城市商业零售业合理布局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借鉴世界城市及其体系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从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组织切入,通过对全球170余家主要跨国公司高等级研发机构区位分布与空间集聚程度的考察,以城市为空间尺度勾勒出研发全球化的地理格局,确定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间节点,并将其作为识别与判定国际研发城市的核心特征指标。随后,根据考察结果将32座城市判定为国际研发城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32座城市的空间分布、城市规模以及集聚机构性质等方面的显著特征。以上结果同时也更为深入地展现了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单元基于城市空间尺度的全球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区位理论。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河南省入境和国内游客的空间聚集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收集了2000-2007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国际国内容流量数据,利用集中率(CRn)、地理集中指数和变异系数等,对其地域分布的空间集中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受消费特点、旅游资源品位、区位条件以及旅游开发水平等因素影响,河南入境旅游具有较高的空间集中性,游客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高级别的旅游景点上,来源以外国人为主.与入境旅游相比,国内游客的空间集聚性相对较低,其空间分布受旅游资源价值、区域消费水平、经济水平和交通区位等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较大的均衡性.近10年来河南省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空间聚集性在下降,而空间均衡度在逐渐提高,反映出旅游产业发展地域分布正在逐渐扩张.  相似文献   

11.
结合山区脱贫和新农村建设实际,推进山地贫困区农户移民搬迁,鼓励其迁移到条件较好、有发展空间的区位成为当前居民点调整的一种主要趋势。基于对河南省巩义市温堂村69户搬迁农户的调查,对农户居住迁移的空间特征、搬迁前后居住空间效用变化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村庄"居住场势"的非均衡性是推动农户实施移民搬迁的基本背景。随着农户由低"居住场势"村庄向高"居住场势"村庄移动,农户在迁入村庄获取了更多的居住空间效用。一方面,农户的出行及购物便利性明显提高,其与外界空间联系程度逐步扩大,总体经济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农户居住质量明显提高,居住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世界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志宏 《经济地理》2007,27(2):245-249
城市居住区的分化与隔离,是人与人、社会群体与社会群体关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客观反映。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具有不同的模式起源期城市属于“混合”型居住空间结构;前工业城市居住区空间属于“舒伯格”传统同心圆结构,在这基础上又叠加上“行会”与“家庭”两大特殊因素的作用;成熟期工业城市居住区空间演变成“伯吉斯”现代同心圆结构,呈现沿公共交通干道向外辐射的“星状”大都市居住空间特点;郊区化时期形成以郊区为主体的圈层状弥漫大都市居住空间结构;“后工业”时期“边缘”城市与“无边缘”城市开始产生,形成多中心的“星系状”大都市居住区空间结构。中国必须防止美国式的“弥漫状”郊区化居住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人口郊区化与居住用地空间扩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人口郊区化与居住郊区化是近年来北京市发展的主要特征。文章以北京市中心区和近郊区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四普和五普数据,分析了人口分布现状和变化特征及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布变化。由此提出,北京市的人口郊区化与居住用地的空间扩展过程是一种互动的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柯城区农居点的调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分析,最后提出通过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加强农居点用地动态管理,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资金保障机制,以及通过健全农居点用地法规等手段来解决农居点的散、小、多、脏、乱、差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张正峰  赵伟 《经济地理》2007,27(1):137-140
定量地反映和衡量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挖掘其利用上潜力的大小,可以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及其来源的基础上,将其分为自然和现实转化两类潜力。其中自然潜力评价指标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扩展可利用空间、改善农村生存条件两方面选取,现实转化潜力评价指标则从区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村建房周期、后备资源状况等方面选取。同时在界定各指标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了指标的定量化。  相似文献   

16.
人居环境既是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空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山地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类型之一,它在各个自然因素基础上综合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山地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植被、土地资源,构成有别于其它不同类型的人居环境。文章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能力和叠置技术,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通过五大山地自然要素进行定量分析与综合分析,以达到科学评价山地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刘明皓  邱道持 《经济地理》2007,27(3):476-479,488
土地供求分析是建立适度的土地储备规模,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储备用地的适度规模进行预测可以建立在经营性用地需求和经营性用地的供给分析基础上,文章首先对重庆市都市圈房地产用地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接着依据供给制约需求的原则,对重庆市都市圈城市用地的可供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地储备适度规模的计算模型。最后,对储备用地供应计划制定及农用地转用指标分解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所探讨的建立土地适度储备规模的原理与方法对指导储备用地的需求预测、制定土地储备计划和农用地转用计划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新世纪适宜居住的城市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菊新 《经济地理》2001,21(3):306-309,314
人们越来越认同适宜居住的新城市观。本文阐述了适宜居住的城市观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城市人居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城市适宜居住的基本标准以及优化城市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目标与手段,并指出知识基础是新城市观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区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重要措施。综合甘肃省经济、土地、环境等因素,将甘肃省14个市州分为6个大区,并结合6个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区情况的整理模式,并从作业模式、组织领导模式、资金筹集模式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对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论住宅需求,居住选址与居住分异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杜德斌  崔裴 《经济地理》1996,16(1):82-90
本文从居住区位的需求出发,分析影响居住选址的社会经济因素和城市居住分异的基本规律。根据我国城市社会结构分化的现状和趋势,将我国城市住户划分为工薪家庭、高收入家庭、单身和夫妻家庭、"空巢"家庭和"外来人口"五种类型,分析预测各类住户居住选址的基本倾向。最后以深圳蛇口工业区为例,剖析我国城市中正在出现和即将出现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