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湘粤赣省际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波  肖海平 《经济地理》2012,32(10):152-157
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是主体功能区中禁止开发区域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选取湘粤赣省际边界的丹霞山、莽山、苏仙岭和三百山等具有代表意义的禁止开发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定量分析了该边界区4个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活动对其自然、经济、社会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压力及其响应状况。研究认为,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良好,但各指标质量发展不均:①生态旅游活动对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整体压力处于中低压状态;②生态环境承载力能应对目前生态旅游发展对其产生的压力,这为湘粤赣边界各禁止开发区域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保障;③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指标质量的提高和环保意识培养是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评价结果是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研究生态旅游发展机制和模式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海固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陇堂  米文宝 《经济地理》2002,22(6):760-764
文章综述了生态旅游的内涵、基本特征和西海固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评述了西海固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和条件,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以及建设六盘山等四大生态旅游区13大旅游主题的开发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于文化生态脆弱区而言,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地方带来丰厚的收入和外界的文明,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环境伦理和文化侵犯问题,甚至会影响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以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瓦人村寨为例,分析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文化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为我国文化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浅谈生态旅游的品牌形象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在带来社会财富巨大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可持续发展等绿色文明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旅游消费领域,追求绿色旅游、体验绿色享受成为旅游市场的新热点。生态旅游的兴起,促进了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品牌建设问题较为突出。雷同的项目、差异性不大的品牌,给游客以似曾相识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省际交界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中较为特殊的区域,且易被边缘化和遗忘的角落,其对全面统筹解决贫困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省际交界区研究并未蔚然成风,其中一个重要的缘由就是对省际交界区的内涵和空间范围并未形成有效的统一性.本文尝试从边界与省界的内涵着手,深化理解省际交界区的概念,并有效区分省际边界区、省际边缘区、省际结合部等概念,进一步对省际交界区空间范围进行有效界定.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村寨在开发旅游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使民族村寨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本文针对贵阳花溪镇山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指出了民族村寨生态旅游开发的薄弱点,从将目前的大众旅游转型为生态旅游、加强游客管理、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完善生态旅游产品结构几方面对少数民族村寨生态旅游开发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保护区拥有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可有效保护其资源环境与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分析了野鸭湖湿地旅游资源环境的特点,其次从现状、问题、SWOT三个方面对旅游开发进行分析,然后从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湿地资源环境保护、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四大模块来构建野鸭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最后从政策机制、发展资金与效益三个方面提出湿地生态旅游发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朱传耿  王振波  孟召宜 《经济地理》2007,27(2):302-305,290
省际边界区域既是省级经济政策的交汇区,又是区域摩擦的集中地,空间协调难度较大,统筹发展难点较多,是和谐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边界区域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产业发展、空间组织结构模型、空间管治以及发展战略和对策等。这些研究多以现状的描述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省际边界区域已成为我国区域统筹发展的重点,在今后的研究中要重视探讨以“边界效应”理论为基础的边界区域经济学,深入分析省际边界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深化研究省际边界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路径,加快构建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定量系统模型,科学完善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桂林大旅游圈中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特别是动植物资源、森林资源与自然景观资源原生价值高,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与条件优势,但也存在与周边景点竞争、生态系统脆弱、生态旅游开发相对滞后等不利因素。因此,要通过加快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区域旅游联合发展机制,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要素整合等措施,促进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边界"效应多产生于一些省际交界民族地区,在促进原生态文化保护的同时却又制约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位于湘桂黔交界处的从江县岜沙苗寨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阐释了地域文化、心理防御和农业经济生活"边界"效应对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结合这三种"边界"效应,以突破和保护为思路,提出了旅游设施与产品营销升级、有限开发与游客引导、社区参与经营与利益分配等构成的联合驱动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跨越三重"边界",搭建村民与政府、旅游企业及游客沟通桥梁,对其他省际交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亦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澳门城市生态旅游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态旅游是城市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城市旅游开发模式。澳门被誉为“花园城市”、“博物馆之城”.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在开发城市生态旅游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以城市生态旅游的内涵为切入点,全面分析澳门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城市生态环境背景,认为澳门城市生态旅游的开发是澳门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澳门开发城市生态旅游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论生态旅游促进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明庆忠  武友德 《经济地理》1998,18(1):100-104
1生态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迅猛发展.业已形成世界上最大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对旅游区和旅游景点的粗放式管理、旅游设施过度膨胀.以致于旅游景观遭到破坏和消失.水土流失严重等.极大地危害旅游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故.80年代后.生态旅游(Ecotourisn。)在西方社会引起高度重视并迅猛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类较高层次的旅游产品.除了一般的游览观光、休闲疗养以外.还增加人类对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了解.达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青海省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已利用的旅游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压力;城市建设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因"两张皮"而导致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资源的浪费,本文就青海省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原则:模式,青海省生态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紫鹊界梯田景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鹊界梯田是南方稻作文化和苗瑶山地渔猎文化交融揉合的历史遗存.其天然的自流灌溉系统堪称人类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通过对紫鹊界梯田景区现状的考察,客观分析了在紫鹊界梯田景区实行生态旅游将面临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保持原生态美与突出特色的矛盾和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利益再分配的矛盾,并探讨了合理开发景区的基本对策:确保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景区生态旅游最佳容量,确定开发的规模;以梯田自然景观为背景,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  相似文献   

15.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占有突出的地位,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自然旅游资源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与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在未来的开发中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相关政策非常重要;需要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建立高品级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广大,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应遵循保护与开发并重、三大效益组合最佳、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开发、协调发展等原则。要研究和制定出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进行合理分区,合理规划生态旅游景区,协调生态旅游自然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的旅游行为。在产品开发中,要努力开发和推广绿色旅游产品。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旅游管理力度等,以实现对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有效利用和保护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不可再生的遗产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旅游价值。针对其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实践,围绕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与破坏问题,利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企业、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原住民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模型,并从演化视觉分析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和策略选择,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可为协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生态旅游开发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消解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为研究视角,选取衡量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15个指标,以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结合ESDA以及GIS可视化等手段对边界区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呈现出先发散后收敛的动态变化特征;空间上集聚特征明显,趋同效应显著,但随着时间推移,聚集态势有所减弱;局部特征上看,研究期内随时间变化,区域内部热点区范围有所增加,次热点范围有所减小,而次冷点区和冷点区基本没有变化。边界区各地市在区位交通、经济发展、边界阻隔以及政府导向等方面的基础和条件不同,边界效应中产生的"切变效应"大于"桥梁效应",基于此提出了促进边界区域双赢状态下快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休闲时代是小康社会发展的一种主要社会形态。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迅猛发展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生态旅游资源的"鱼型"剧场开发模式为旅游景区在休闲时代中不断地吸引游客提供了新的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的开发能够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区利益,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武陵山区自然旅游和人文风光资源独具特色,发展的潜力巨大,但由于部分地区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存在过度开发现象,加上管理不善,使得自然生态和人文风光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通过大规模的田野调研和深度访谈,在生态旅游视角下对自然、经济与社会的融合发展机理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整合、协调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促进武陵山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包括切实推进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建立并落实区域内的协调创新机制;增加财政扶持力度,引入私人资本,弥补建设资金不足;树立区域旅游形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