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边际产业内贸易角度,分别运用A指数和S指数对1992-2008年间中美19个行业的工业制成品贸易调整成本进行研究,并进行Daniels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工业制成品绝大多数处于产业间贸易,总体调整成本较高;高技术产业的贸易调整成本相对较低;中等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呈逐渐减少趋势;低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这些结论为国家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对就业调整成本影响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A、B和S三个测算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指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经验分析了"平滑调整假说"在中美产业内贸易的适用性,据此分别运用A、B和S等多个指标测度15个中美制造业的边际产业内贸易,分析不同产业边际产业内贸易及就业调整成本的大小,提出减少调整成本的对策。结果表明:"平滑调整假说"对中美贸易是成立的,中美制造业调整成本总体较高。产品的差异、规模经济、高附加值成为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和减少贸易调整成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产业内贸易、调整成本与中美贸易摩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美产业内贸易以及贸易摩擦产业分布状况的分析发现,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的产业中,中美贸易运行得较为顺畅,贸易摩擦大多发生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的产业中。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的产业中,由于其进行结构调整所产生的调整成本较大,减少了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所得,从而引发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强化同一产业内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中美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4.
产业内贸易与调整成本之间关系的理论综述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重  白雪 《经济研究导刊》2006,130(6):156-158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自由贸易进一步的深化,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又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产业内贸易的动态衡量以及其与贸易自由化所伴随的调整成本之间的关系问题。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使得生产要素在同一部门内部自由流动,因而会引致较低的调整成本,即所谓的“平滑调整假说”。然而,随着垂直专业化的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成为国家贸易的主要形式,该假说的正确性也不断地遭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进出口数据对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指标、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服务贸易显性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服务贸易整体及行业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较低,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应从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方面着手,有针对性采取增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对策,保证我国服务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垂直专业化及调整成本问题是近年来产业内贸易研究中所关注的两个新的领域。垂直专业化是推动中间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因,它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当代国际生产分工出现的新变化;而产业内贸易与调整成本之间的关系问题,即“平滑调整假说”,还需要进一步的经验实证,它与产业内贸易变量、调整成本变量和调整间隔时期变量的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论美国贸易调整援助计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对因进口而造成损害的产业及工人提供帮助,减少贸易对国内产业的冲击和负面影响,1962年美国出台了《贸易扩大法案》,并提出了贸易调整援助计划。该计划发展至今,已经在目标、内容等方面有了变更和完善。通过对该计划的起源、发展和内容的详细论述,认为我国应借鉴美国贸易调整援助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将我国贸易调整援助实施目标定位于提高受贸易影响的企业竞争力和失业工人竞争力,最终扩展到为符合条件的工人提供现金等援助;在实施框架上应以省为单位,在财政部(厅)下面设立特定的贸易调整援助处,负责所有贸易调整援助计划援助资格的审查、确定和发放;同时对所有参加失业保险的工人实行选择性援助以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颖 《技术经济》2008,27(11):115-119
本文选取2001—2006年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G-L指数和B指数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对我国海峡两岸间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且在贸易结构上具有较明显的互补性;2001—2006年我国海峡两岸间的贸易变动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笔者利用1997年~2009年中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检验了贸易在不同工业行业中对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提高了熟练劳动力在高技术产业的工资收入,降低非熟练劳动力在高技术产业的工资;同时贸易也扩大了产业内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贸易对工资的影响不仅依赖于劳动力熟练程度也依赖于行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冯娅娟 《现代财经》2008,28(4):75-78
纺织品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强势行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纺织业格局的调整,使产业竞争加剧并趋于复杂化,提升我国纺织贸易竞争力已势在必行.分析影响我国纺织品贸易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措施,是提升纺织品贸易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计算了12类服务部门和服务贸易总体从1999 - 2009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高,Brülhart指数显示我国服务贸易产品十一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内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UNcomtrade数据库的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利用G-L指数、G-L修正指数、Aquino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及Thom&McDowell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2—2009年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较低,贸易方式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增长由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共同引发;产业内贸易方式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服务贸易在一国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而旅游服务业则是首当其冲。其发展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如,技术含量低,技术水平低下,高等生产要素相对贫乏等。文章依据近年我国有关统计资料,以相关的贸易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系统地研究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面临的问题及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林珏 《财经研究》2008,34(1):29-38
文章通过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类上(2001~2006年)和章上(2003~2006年)不同层次、中方与美方不同的统计口径,对比分析中美双边贸易产品的竞争力状况,并考察了在双边贸易中处于"很低"或"较低"竞争力的美国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状况。文章还采用格鲁贝-劳埃德指数研究了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也处于"弱"竞争力状态的35章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及实现双边贸易平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等指标,分别从总体和分部门的角度分析了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差异,进而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与美国相比在通讯、金融保险、版税与许可证费用等领域处于竞争劣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高等生产要素缺乏、外商直接投资贡献率低、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等。加快建立服务贸易高等要素生成机制、充分利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机遇、制定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对促进中国服务贸易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述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 ,它分为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两种。根据不同的模型 ,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规模经济、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相互倾销等原因引起 ;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要素禀赋差异等原因引起。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可以减少一国贸易自由化时的经济调整成本 ;产业内贸易既显示了一国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也与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如果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从产业间贸易发展到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之后 ,可以进一步发展到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这将是我国经济赶超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反映。我们应当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以综合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的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在近些年取得了稳步的增长,见表1。经加权平均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从1997年的0.4增长至2000年的近0.45,虽然随后几年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平均0.43的水平,而据岳昌君(2000)依照同一方法测算的我国1980年综合产业内贸易指数只有0.297。产生这种增长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很大部分的原因应归功于当代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包括内涵上的与形式上的)。科技进步导致的产业内分工的细化以及营销方式的多样化,使得我国可以更多地参与到某种环节或某种层次技术水平商品的生产和营销中,加大了我国与同我国有着广泛产业内分工的国家之间从事产业内贸易的可能。另外,随着我国人民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仅仅来自国内的供给已经满足不了这种旺盛的对差异产品的需求,而国外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这将导致更多交叉需求的产生,从而使得我国与国际上存在交叉需求的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增多。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出现大量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本文利用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汤姆和麦克杜威尔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两国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得出两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主要的贸易形式为产业间贸易。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企业能得到最大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9.
全球生产网络中,出口行业的贸易附加值水平是影响汇率出口传递效应的重要变量,附加值越大,汇率出口传递效应越明显;附加值越小,汇率出口传递效应越不完全。在我国大部分出口行业附加值水平偏低的情况下,汇率波动将通过进口中间产品的成本变化显著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波动,最终造成汇率的不完全传递。由于各行业贸易附加值的不同,这种不完全汇率传递效应在贸易附加值较低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表现最为明显,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最后是资源密集型产品。  相似文献   

20.
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促进了中间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各国及要素所有者获得的贸易利益不再是原有贸易利益按国别属性确定的属地利益,而是由中间品生产厂商的资本所有权决定的属权利益。本文在重新界定贸易利益的基础上,构建了贸易利益的所有权分解模型,并依据WIOD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属权贸易利益水平。结论表明,与属地贸易利益相比,我国工业行业属权贸易利益水平较高,并且逐年递增,一方面源于成本较低的中间品进口;另一方面源于专业化生产和中间品出口。其中可拆分的制造业属权贸易利益规模较大,源于FDI规模大于OFDI。而资源性行业属权贸易利益规模较小,间接表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动因属于资源导向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