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基础设施属于公共品或准公共品范畴,政府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责无旁贷,是公共财政应该大力支持的重点领域.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尊重农民意愿,不断提升农民的参与度.本文以河南省新密市、荥阳县为例,考察了农民对农村道路、生活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满意度和意愿,提出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中要尊重农民意愿,构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互动的利益表达及公共决策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曾惠芬 《时代经贸》2009,(10):15-15,24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偏好显示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最优的税制就是参与公共选择的个体能够至少在理论上获得一致同意的税制。如果偏好显示失真,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将提高,则无法建立最优税制。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偏好显示机制”在公共决策中的重要性,这对我国实现有效的财税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政府应当代表人民利益,财税决策应当体现人民的意愿和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仅凭决策者的良好愿望和优良素质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套把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由下而上及时传达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一事一议"制度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农村公共产品对于农民、农村、农业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远不能满足需要.国家的提供意愿不足,集体的提供能力不足使得绝大多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只能靠农民自己以"一事一议"方式提供.然而,"一事一议"制度存在着交易成本高等缺陷,但在国家、集体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未有实质性转变之前,"一事一议"制度尚不能废除,而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沙化现象”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础设施对于农民、农村、农业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国家的投资力度较低、集体投资能力不足,农户自主供给公共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不高,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沙化现象"的存在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民的合作意愿缺失."沙化现象"的解决在于完善农民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对农民自愿提供的基础设施给予一定的配套补助,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明确村级组织的自治职能.  相似文献   

5.
由于规划滞后等多种现实原因,特别是土地的比较效益低下,造成农村大量空心村和严重浪费土地现象,这与保护土地的基本国策是相背的,也是与可持续发展相背的。村庄改造要放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考虑,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积极引导,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既要抓紧时间,又不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6.
赵晓颖  郑军  张明月 《技术经济》2020,39(4):103-111
利用选择实验方法实证分析了茶农生物农药属性偏好和支付意愿。结果表明:(1)茶农偏好"缩短安全间隔期""不提前使用"和"不产生抗药性"的农药属性,但在"缩短安全间隔期"和"针对防治"上存在偏好异质性;(2)茶农愿为优化3类属性多支付16.974、22.250和11.272元/亩/年;(3)种植面积小、受教育年限长、化学农药危害认知程度高的茶农倾向于选择生物农药;(4)生物农药实际支付高于各属性加总的意愿支付,应关注生物农药外部性。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班级集体是学生进行学习、劳动和其他活动的基层集体,在一个班级中,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的备项学生工作。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得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事业心,足够的耐心,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其次教师兴趣要广泛,知识丰富,再次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不守旧。这样的班主任才能让学生尊重喜欢有威信。  相似文献   

8.
主流公共物品理论以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作为公共物品判别标准,而以布坎南为首的公共选择学派则分别以集体决策或市场决策来界定公共物品或私人物品。集体决策是公共物品交易与私人物品交易的本质区别。而人们在进行集体决策时将首先选择决策规则,之后在某种决策规则下进行公共物品决策。一致同意规则在集体决策中可以确保帕累托效率解的出现,任何不足一致同意规则都意味着对帕累托效率的偏离。存在互投赞成票行为时,虽然有利于决策的达成,但往往导致对公共物品的过度供给。同时考虑公共物品数量和税费分担安排的公共物品决策同样有望出现威克塞尔解。然而出于决策效率的考虑,人们往往选择僵化的财政制度,这进一步导致公共物品的过度供给。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公共选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系中的行为主体存在紧密联系和关联,影响着整个体系的效率(效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成事实上的一种机制。社会保障公共选择主体偏好显示的制度供给存在短缺。从社会保障公共选择过程分析,社会保障政策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对公共选择主体偏好的忽视直接导致社会保障品(政策)的不公平特征。中央政府与利益集团围绕社会保障政策存在深刻的偏好分歧。由利益集团对社会保障政策进行垄断的局面不利于社会保障品市场的运行。建立社会保障的公共选择主体偏好信息显示机制极其必要。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诺思国家模型的理论视角,立足政府的生产性职能,供给决策制度变迁的逻辑思路是实现供给决策的"自下而上",以社区居民需求意愿表达机制的建立为出发点,激励乡村社区居民真实显示消费公共产品偏好,使政府供给乡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动机与决策行为有机衔接,从而实现供需对接,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期刊、教科书及培训讲座中关于利用住房公积金进行税收筹划的建议较多,但大多忽略了其应具备的条件和相关影响.利用住房公积金进行税收筹划既要考虑国家的有关政策要求,也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单位职工的意愿.只有具备了筹划的充要条件,才能达到节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还要求教师"用活"教材,并且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3.
许开录 《当代经济》2007,(10):80-81
实现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现下最关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文章立足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深入剖析了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建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科学界定各级政府财权事权范围、改革"自上而下"公共品决策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由"政府选择向农民选择"、"官员偏好向农民偏好"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生评教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中美高校学生评价的差异,借鉴美国高校学生的评教时间、评教内容、评教指标、评教主体以及评教结果的处理可取之处,以期完善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工作,促进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课题组2009年进行的全国四个主要城市化地区12个大中小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的微观数据,考察了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和性别偏好,特别是研究了影响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决定因素。流动人口同城市人口在生育数量偏好上已经不存在明显差距,但性别偏好观念上仍有显著差异;较农村人口,流动人口生育数量偏好明显要小,男孩偏好也要弱。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工作类型和居住类型对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热点问题,也是理论界长期关注的议题。生态系统服务既具有直接、间接、选择价值等使用价值,也具有遗赠价值、存在价值等非使用价值。目前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即市场化评估法、显示偏好法和状态偏好法,状态偏好法中条件价值法应用较为广泛和成熟。条件价值法通过构建生态系统服务这一公共物品的假想市场,评估受访者支付意愿或受偿意愿的分布规律,得到生态系统服务总经济价值,是一个相对灵活的价值评估工具。但在应用中仍存在问卷设计偏误、假设偏误、策略性偏误和嵌入偏误四类偏误。应用条件价值法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进而奠定生态补偿的价值基础,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论高等院校学生评教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素冬 《经济师》2006,(4):104-104,106
学生评教是学生、教师和评价机构三方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同市场交易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一样,学生评教过程也有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文章分别就三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导致各自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评教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公共支出绩效的内涵 公共支出就是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费用.公共支出反映了政府依据市场和资本的意愿进行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学生评教是教学评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学生评教工作也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对评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评教指标体系和评教方式不科学,对评教结果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针对目前学生评教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生态学基本原理出发,提出实现提高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的现实途径,为推进高校学生评教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学生评教源于美国高校,传入我国后,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普遍采用,评教的方式也由最初的填涂学生评教卡逐渐发展成基于网络的网上评教系统。随着学生评教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学生评教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评教结果的使用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学生评教的结果不仅用于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及作为教师晋升的依据之一,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