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云  李锡元 《技术经济》2011,30(7):122-126
通过对326个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了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婚姻状况的职业经理人的组织信任与其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职业经理人的组织信任与其离职倾向均显著负相关;就两者的作用机理而言,工作满意度在学历层次为非本科的职业经理人的组织信任与其离职倾向的关系中未发挥中介作用;就职业经理人离职倾向对其组织信任和工作满意度变化的敏感程度而言,男性比女性更敏感,本科学历的比非本科学历的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韩翼  廖建桥 《经济管理》2007,(11):60-65
本文提出了一个有关员工自愿离职的综合模型。模型包含4个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结构化变量、员工定向以及工作动机。1066份调查数据的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支持研究假设。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对员工离职倾向有显著影响,并且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高于组织承诺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工作动机通过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间接影响员工离职,而制度文化有7个因素显著影响员工离职。本文讨论了研究结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对管理人员离职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及离职倾向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发现,对管理人员离职倾向有影响的主要是情感承诺、与上司关系、组织制度及工作内容等因素,且都与离职倾向呈负相关。另外,单位的性质对管理人员的情感承诺、与上司关系及离职倾向的影响,所在单位工作年数对管理人员离职倾向的影响,婚姻状况对情感承诺的影响,也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程序公平、工作不安全感对离职倾向的影响,采用成熟量表测量相关变量,利用中介回归方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受教育程度和所在企业性质显著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和离职倾向;程序公平和离职倾向负相关;工作不安全感部分中介程序公平与离职倾向间的负向关系;数量工作不安全感部分中介程序公平与离职倾向间的负向关系。结论:程序公平部分通过工作不安全感,对离职倾向产生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个人—组织匹配和组织支持感影响离职倾向的过程,本文对来自企业的439个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本实证研究运用层次回归的方法,控制了人口统计变量如年龄、工龄、婚姻状况和性别的影响后,发现个人—组织匹配、组织支持感与离职倾向均显著负相关,而且工作满意度在个人—组织匹配影响离职倾向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组织支持感影响离职倾向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工作嵌入是对影响员工离职的工作内外因素的综合描述,借助工作嵌入理论,研究了非工作因素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工作嵌入与离职倾向负相关,即员工离职时会考虑到非工作因素的影响;同时就工作嵌入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探讨,回归分析表明:相对于工作嵌入,工作满意度可以更好地解释员工离职;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员工离职倾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调查问卷数据,实证分析了经理人股票期权与其离职倾向的关系,考察了心理所有权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经理人股票期权显著影响职业经理人的离职倾向,心理所有权在经理人股票期权与离职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该结果表明,实施经理人股票期权可有效减弱其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8.
企业教练功能对员工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教练是一项提升个体绩效的重要管理技术。通过对340名企业管理者的问卷调查,探索了企业教练的四项功能:自我意识启发、心理支持、职业发展和角色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了自我意识启发、心理支持和职业发展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心理支持和职业发展能够降低员工的离职倾向。研究结果表明了开展企业教练活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中国背景下的员工指导关系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建立了一个本土化的包括职业发展指导和社会心理指导二维结构的指导关系量表。然后对影响指导关系的因素,指导关系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是:指导关系与工作满意、组织承诺显著正相关;指导关系与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工作满意和组织承诺在职业发展指导、社会心理指导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指导关系类型、指导双方沟通频率和指导双方相似度对指导关系均存在显著影响;指导关系存续时间对指导关系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人才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留住员工、减少离职是现代企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员工的调查,实证研究了职业成长、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职业成长负向影响员工的离职意愿,工作满意度在职业成长和员工离职意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并根据研究成果,对企业如何减少离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员工职业发展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目前已经进入员工“职业枯竭”与“职业高原”的高发期。构建员工纵向、横向与同心圆发展的职业发展三维模型,更新职业发展管理对象和管理重心,平衡企业中职业发展阶梯宽度、长度和频度的关系,将是现代企业缓解或消除“职业枯竭”与“职业高原”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毕业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并达到职业满意,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成功,因此本文在国内外职业成熟度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择业价值观、职业目标、职业信息、职业自信、自我认知、择业依赖6个维度构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基于主成分的熵权值赋权方法,建立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职业成熟度计算方法,本文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从而得出了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策略的构成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组织主导作用与个体参与作用显著,其职业生涯管理策略的内容及构成因素有其自身特点。IT产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策略的组成结构,包括职业匹配策略集,由招聘与录用中的匹配策略组成;职业发展规划策略集,由职业与自我认知及定位策略组成;职业发展辅助策略集,由发展道路设计与实施策略、教育与培训策略、工作一生活平衡计划策略组成。  相似文献   

14.
对所采集到的423个样本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基于符号学理论构建了一个新的品牌形象结构模型,并揭示了该模型三大结构维度所蕴含的消费心理机制.研究结果既有助于对品牌形象进行动态监测,也有助于对品牌价值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根据符号学理论,既有品牌形象结构模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将品牌所具有的功能与产品所具有的功能相混同;二是将品牌的能指与品牌的所指相混同.在对所采集到的423份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新的品牌形象结构模型,该模型由诚信度、名望度和物有所值度三个维度构成,进一步揭示了这三个维度所各自对应的品牌选择心理机制,即风险规避机制、名望映射机制和价值计算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层管理者角色认知及其职业危机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希 《经济与管理》2009,23(4):50-53
随着整个社会对职业经理人的认同,企业的中层管理者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中层管理者既是领导者,又是执行者,他们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桥梁.为减少中层管理者认知职业高原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从激励方式、横向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变引导,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16.
旅游景区形象的结构维度分析正成为旅游景区营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采用文献回顾和专题组座谈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旅游景区形象五维度测量模型,它包括景现形象、价格形象、服务形象、设施形象、品牌个性。笔者针对回收的2007份有效调研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笔者开发的旅游景区形象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来测量旅游景区形象;游客对不同抽样景区形象建设现状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partners in a couple share domestic work according to the woman’s investment in career. Investment is measured relatively to other women or to the partner. While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 of wages and earnings, we extend them by considering more dimensions describ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woman’s attachment to the labour market. We use the 2010 French Time Use survey to estimate a model of household division of labour in dual earner couples. We find that the more women are invested in career, the less domestic work they perform during weekdays, which is partly substituted by their partners but only on weekend days. The sharing of tasks is thus less unequal in those couples. However, women still spend more time than their partners on average performing domestic work, even when the woman outperforms him in career, implying no role reversal in the division of labour.  相似文献   

18.
相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0):145-154
作为一种有益于组织的角色外行为,知识员工建言对于新常态下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创新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学界从多角度探讨了建言的维度结构,但基于可雇佣性发展的个体内在动机视角的研究存在不足。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索性实地研究,通过对调查材料的内容分析,建构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的维度结构,认为其包含基于职业发展的建言、基于知识和技能完善的建言、基于物质收益增长的建言、基于支持与亲和增进的建言4个维度,编制了初始量表,进而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加以修正,得到最终量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电力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影响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的诸多因素,通过内部工作分析、外部标杆法等方法构建纵向延展、横向打道、多通道的企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模型,并特别提出构建与职业发展通道模型各层级及岗位群相对应的层级标准模型的重要性.同时对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模型的自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发展通道对外与企业发展环境的自适应性,对内与企业业务发展需求、核心人才需求及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的自适应性,以此为基础构建员工职业发展管理的自适应机制,为建立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企业战略发展的职业发展通道模型奠定基础,并通过此模型的管理应用,为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生存环境中,吸引、留住、培养亟需的核心人才队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Recent literature, devoted to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management, is virtually replete with references to the structure of future organizations. Most articles on the subject are little more than speculation and lack the foundation of a conceptual model. This article is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model for forecasting futur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Basic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tructure were identified to develop a model of environmental-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By changing assumptions regarding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 various structural responses (organizational forms) may be forecast using the model. When the future is regarded as simply another possible environment, future structure may be forecast by using the model. The model reveals a wide variety of possible organizational forms as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 are changed. A poll of experts was used to “test” the model. Questionnaire responses from members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the World Future Society, and top corporate executives resulted in a projected futur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which is congruent with that predicted from the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