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介绍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及其危害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基于RS和GIS技术监测石漠化的意义以及3S技术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现状调查中的应用,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石漠化治理政策和措施.探讨了应用RS和GIS技术来研究石漠化问题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毕节试验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毕节退耕适宜性评价,计算各指标权重,以确定影响退耕适宜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退耕适宜性指标体系15个指标中,所占比重最大的4个指标依次为:土壤石漠化程度、水土流失量、人口密度和地质条件.AHP法结果基本符合毕节试验区实际,可以为解决退耕适宜性评价中分配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同时为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李英勤 《当代经济》2006,(15):70-71
与西北沙漠化一样,目前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一种极端形态,是西南地区的头号生态灾难.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认为各地区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地实际,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从滇黔桂等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区情来考察,石漠化防治既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所在,又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4.
该项对比试验是为解决喀斯特山地困难立地条件造林,采取什么方式如何解决传统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成本高、质量差等关键技术问题.是为全面实施石漠化治理项目生态恢复人工造林探索一条集组织措施、工程管理、营林技术为一体的捷径之路,推进我县乃至相同条件的地区石漠化治理项目人工造林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宁夏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性,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区特征,构建了由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等4个子系统共20个评价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SPSS12.0大型统计软件和运用因子和聚类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了宁夏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将其划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区,分析结果与现状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能为宁夏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木本油料衍生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因地制宜地推广,不仅可以实现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与区域扶贫开发,取得良好的石漠化治理效果,同时还可以优化我国粮油生产布局,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木本食用油料产业是推进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最为理想的生态产业。文章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简单概述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极具开发潜力的木本食用油料资源及其产业发展情况,指出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喀斯特地区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建设的对策,以期为以木本食用油料产业发展为主线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具有两个极端的景观形式,既有贵州荔波、重庆武隆等原始喀斯特生态系统,同时又存在遭受严重人为干扰的次生喀斯特生态系统。喀斯特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并有逐渐恶化的趋势。我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集中体现在:土壤脆弱性、水文脆弱性、植被脆弱性、人文环境脆弱性等方面。对喀斯特生态系统利用不当将影响我国整个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人口压力大,耕地问题,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石漠化,生物多样性退化,生态系统功能衰退,季节性干旱与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保护与改良耕地,发展立体生态农业,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划分石漠化等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改善能源结构,治理环境污染,重建喀斯特生物多样性,建立灾害预警机制等对策,保证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可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赖以生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系统健康科学深深植根于生物学,生态学,并与保护生物学,生态监测和景观生态学等领域密切相关,这些领域也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包括物理化学指标,生态学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较小尺度徨态系统的评价更多采用生态学指标,大尺度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则注重整体性评价,最后,提出了生态系统健康恢复和维持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西南和贵州喀斯特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概念、分布、危害、成因等方面,指出贵州省清镇市在治理石漠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探讨对贵州省清镇市石漠化综合治理管理实施的可行性.以期为我省乃至全国的石漠化综合治理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自然条件艰苦,然而大量少数民族却长期在此生存,这主要得益于少数民族内涵丰富的传统生态文化,主要包括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保护自然的制度规约、利用自然的生态技艺。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凸显以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应该充分考虑喀斯特地貌及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把长期积淀下来的民族生态文化应用在生态恢复和生态文明建设中。  相似文献   

11.
顶坛花椒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良花椒品种,适生于喀斯特干热河谷,具有喜钙、耐旱、周年萌梢、有效成分含量高等特点,是北盘江狭谷典型石漠化山地进行生态治理的主要经济树种。通过营建以花椒为主的经济林,使当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减少47%~54%,森林覆盖率提高4%~7%,林地贮水量比农地增加3.19%~7.36%,水土流失防治率达94%,土地石漠化治理率达92%,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这种选择原生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发展成优势产业以治理生态的生态经济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I.IntroductionThe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y is the significant method to recognize and grasp thepresent situation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it is waysto understand the main exis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problems;also,it is the approach to seek for the key that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socio-economy.Thedemand is the motivation of the development.Only through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can we have a betterunderstanding of the req…  相似文献   

13.
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从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层面,阐述了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发展生态经济的比较优势,提出了以林业为主体发展山区生态经济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场论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场论和物流场论对区域物流进行分析,提出区域物流场的性质,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物流需求状况、产业规模和信息化水平五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流场势模型,根据30个省级区域2008年数据,从区域物流因子、物流"势"、物流"位"、物流地位等角度综合分析各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提出区域物流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After analyzing the grassl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nomads vs. agrarian land use styles and their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agro-pastoral mosaic zone in northern China, it was concluded that Mongolian nomadic culture is more clos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ecological culture in the modern sense. Mongolian nomadic culture has advantages over agrarian culture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car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rasslands, and in sustainable human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Generally speaking nomadic culture prevents desertification; whereas, agrarian culture facilitates desertification. Confliction between nomadic protection and agrarian destruction of grassland ecosystem is essentially focused on the problem of regional and even global ecological safety. Obviously,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safety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because human social and economic existence, as well as development depend on and are decided by the vulnerable ecological safety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Therefore expansion of cropping into the fragile ecosystem of arid lands was unfortunate. The long term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se grassland ecosystems could benefit from reversal of policies that are exacerbating the problems of land degradation, and from the adoption of land use practices that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centuries by Mongolian herders. Protection of grasslands and nomadic culture is far more important or even vital to the subsistence and sustainability of human and all other beings, compared to the protection of agrarian lifestyle and land cultivation. Protection of ecologic safety is protecting the premise and fundamental bas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It is important to derive the rational elements of nomadic culture i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 and in the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northern China. Based on analyzing and reasoning in line with the quintessence of nomadic culture summarized, some proposals on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the area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人类历史上外来物种的地理引入对区系经济发展有过积极的作用,由于物种地理引入过程中的“入侵”机制,使得引入种不但不能增加原生地生物区系的物种种类,反而减少了它的生物多样性,加速了原生生物区系的物种灭绝速度,引发水土流失,恶化人类生存环境,增大难以逆转的经济损失隐患,进而制约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潜在危害。为了维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谨防物种地理入侵。  相似文献   

17.
以全国31个省份为样本,选取评价指标,构建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动态和静态分析模型,综合评价各区域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效率与区域差异,实证检验我国生态文明的效率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效率未达到最优状态,2011—2017年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资源配置效率以年均0.03%的速率下降;在四个区域的排名上,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靠后,各区域内部的省份之间差异明显;在区域动态变动趋势上,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效率的提升空间和后发潜力最大,东部和东北地区上升趋势较弱,中部地区整体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8.
都市农业旅游与都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文君 《经济地理》2005,25(6):915-919
都市农业旅游近年来成为都市旅游和都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领域,并以其独特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广州为例,在明确都市农业、都市农业旅游概念及其发展意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广州都市农业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设施农业旅游、园艺农业旅游、体验参与农业旅游、休闲度假农业旅游、农业博物馆旅游等5个适合广州发展的都市农业旅游主要类型;结合广州新的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了北部山区森林观光度假区、中部城区农业商贸休闲区、城郊田园体验休闲区、南部海滨观光休闲区4大都市农业旅游区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构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府主导、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品牌带动,挖掘文化内涵、凸显农业科技,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管理水平等4点推进广州都市农业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产业创新活动开放性不断增强及知识生产模式的发展演变,四螺旋模式逐渐成为产业协同创新主流模式。当前对于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多建立在三螺旋模式上,作为反映市场采纳接受程度与公众需求的第四螺旋测度指标应纳入创新生态系统有机性评价体系,以更准确地体现当前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评估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四螺旋模式出发,采用协同学与生态学概念及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有机性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从四螺旋多维度视角评估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协同性和动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四螺旋创新协同性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协同程度普遍较低且波动幅度较大,地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进化空间差距悬殊,第四螺旋创新动能未得到充分挖掘。在未来产业协同创新中还需加大引导与宏观调控力度,在维持多主体利益平衡的同时,充分发挥第四螺旋作用,努力实现各创新螺旋积极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对于地方政府准确地判断自身的创新能力现状以及制定相关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鉴于此,本文根据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构建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大致呈阶梯状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如广东等地区创新能力较强,地处偏远的西部地区如西藏等地区创新能力较弱,而中部地区创新能力则处于中等水平。根据此评价结果,文后给出了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一些政策建议,如加强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建立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以及强化官、产、学合作力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