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持续累积可能会引发债务危机,并在很大程度上会向金融体系传导,引发金融风险。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数据,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积累能够显著地传导并引发金融风险。在经济增速较慢、财政分权程度更高的地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会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行为与地方政府行为渠道影响金融风险。本文将土地制度、财政制度与金融制度等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所得结论对于深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并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安全网承担了维护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艰巨任务。国际上金融安全网通常包含三大支柱——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功能、银行审慎监管与存款保险制度。其中前两者已经在我国维护金融稳定的过程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但存款保险保障尚处于空白。纵观各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诸多应对措施,存款保险制度是增强存款人信心、及时处置金融风险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对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近年来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快速兴起并不断壮大,形式种类层出不穷,在地方经济金融发展中逐步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地位。与此同时,由于管理和市场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因素导致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问题非常突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规避及市场退出已成为当前一项不可避免的议题,因此,建立我国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是防范风险、应对危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探讨我国体制转轨时期金融风险的形成机理和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就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制度安排提出相关建议:必须加快金融与经济体制改革,防范、化解制度性金融风险;实施适宜的宏观政策,从宏观层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稳步推行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市场国际化,防范、化解金融发展中的市场性风险;要注意对不良资产的处置,防范、化解存量金融风险;在处置存量不良资产的同时,优化增量金融资产,应成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要建立和完善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在内的有效的金融安全网,以减小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  相似文献   

4.
吴振宇  唐朝 《经济纵横》2021,(10):33-43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但随着疫苗接种速度加快,全球经济正在逐步恢复.应对疫情的大规模财政和货币救助政策在短期内会推高经济增速,但未改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总趋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有所恶化.随着救助政策效力下降和逐步退出,全球经济增长中枢可能下移.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改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增强、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框架调整、流动性向实体经济传导效率提高等因素的影响,疫情后全球通胀水平将高于疫情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安全网持续强化,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金融动荡进一步增强了各国危机应对能力.然而,疫情后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背离程度加大,风险进一步累积.全球将处于金融风险与危机应对能力均上升的脆弱平衡状态.在金融安全网保障能力不均衡、危机应对工具不足和疫情后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转向的影响下,新兴市场将面临更大金融风险防控压力.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新金融改革法案颁布以及世界各国正着手进行金融监管体系重塑的背景下,针对金融安全网信息机制的构建,本文运用信息空间理论分析框架,结合复杂性学科的相关内容,分析了信息空间理论与金融安全网之间的适用性,探讨了构建金融安全网宏观信息空间、中观信息空间和微观信息空间与金融安全网适应能力、吸收能力、决策能力以及防护能力之间的关系,阐述了金融安全网信息机制的有效性及其对预防和管理银行危机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金融风险防范的核心在于设立收益和损失一致的体制机制,减少分配机制不明确带来的不确定和行为扭曲.推动制度变革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根本之路.新常态时期的金融风险更加复杂,金融风险防控应遵循合理承担风险、以市场主体为主防控风险、限制政府责任等基本原则.我国金融风险防控的重点在于防止在经济去产能、去杠杆中可能产生的过快、恐慌性的多倍紧缩效应;难点在于防控风险的同时能不产生道德风险并重塑市场机制.从新常态时期对金融安全的要求看,我国建立金融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重点体现在实现金融转型、防范资产泡沫风险及建立金融稳定框架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王刚  李赫 《经济前沿》2007,(6):44-47
文章首先界定金融安全、金融稳定、金融效率三个概念的定义及其联系,然后在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下,提出金融安全网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健全金融安全网制度安排的理论依据和所需注意的问题。在分析我国金融安全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在提高效率基础上实现金融稳定、金融发展,在动态稳定中实现金融效率提升”的总体思路,提出完善我国金融安全网的4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构建财政风险金融化的政策应对框架,探讨建立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并针对政府财政赤字的金融风险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工具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凯 《时代经贸》2013,(20):61-62
本文提出构建财政风险金融化的政策应对框架,探讨建立风险预警监测机制,并针对政府财政赤字的金融风险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工具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台湾农业信用保证制度作为台湾农业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其发展而不断完善,它成熟稳健、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对农渔民取得经营资金,农贷机构降低金融风险和政府推行农业政策进而促进台湾农业现代化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制度特征突出表现为独特的委托代理制度设计和反担保机制运用,独立健全的农业金融体系及《农业金融法》,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有效衔接和配合的体制安排以及"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法人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借鉴其发展经验,对于大陆地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发挥政府主导和主力作用,创新反担保机制,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体系创新,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经济研究》2016,(2):42-55
分税制改革激化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争夺,继而影响金融分权结构,导致地方金融体系膨胀,是区域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的隐患之一。本文通过建立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差异性目标函数,求解各级政府的最优选择与财政、金融行为取向,分析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的内在逻辑,在空间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78—2012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政策目标不同,其最优选择与财政、金融行为取向存在差异,财政与金融成为地方经济增长框架下可以相互替代的融资工具,财政分权制度必然影响金融分权制度;财政分权制度构成了各省财政差异的基础,导致省际财政变量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金融的显性集权隐性分权和财政分权导致各地竞争金融资源,省际金融变量也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效应;金融显性集权隐形分权与财政分权的不匹配引发多种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因此,明确金融分权边界、落实地方政府风险责任是预防和控制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美国法律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规范不力、金融信贷管制法律松弛、金融监管体系存在法律漏洞、法律长期缺乏对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保持协调发展的规范等是酿成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推进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强化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强化对金融创新风险的严密防控,力求防范金融风险的法律监管机制全覆盖,而且应不断提升法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如何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调控框架这一问题,现有研究对财政政策的关注明显不足.本文从金融稳定视角出发,在同一DSGE模型框架下细致刻画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以脉冲响应图和社会福利损失函数为分析工具,深入分析各宏观政策工具的效果以及政策当局之间的协同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宏观金融安全体系构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构建三支柱调控框架的必要性.研究表明: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显著,但也会通过土地财政与政府债务两个渠道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第二,仅依靠双支柱调控框架应对金融风险还不够审慎,应构建包含房产税政策、财政整顿政策的宏观调控框架,以强化财政政策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第三,盯住房价与社会总杠杆率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提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将宏观审慎政策作为防控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更为合理的选择;第四,与双支柱调控框架相比,纳入财政政策的三支柱调控框架在维护经济稳定、物价稳定、金融稳定方面的表现均更为出色,因此应当加强财政、货币、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  相似文献   

14.
金融稳定界说:定义、内涵及制度演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各组成部分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制度安排合理,有效发挥风险配置、资源配置等核心功能的运行状态.金融稳定具有"公共品"的性质.金融稳定具有宏观(系统)性、动态性、效益性和综合性.金融稳定制度的演进与政府对经济实行管制的职能及中央银行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贯穿着金融风险-金融动荡-金融治理(管制)0金融秩序(稳定)这一政府和市场重复博弈的主线.  相似文献   

15.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化解金融潜在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1月1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31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金融体制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认为,化解我国金融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民营化和金融安全网的建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刘宁 《现代经济信息》2013,(15):366-367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内金融环境的日益改善,我国的金融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金融行业开始了从业务到市场再到制度的一系列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在为金融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的同时,又带来了新一轮的风险。所以,加强对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研究,能从很大程度上规避风险。下面,本文就从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出发,对防范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提出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金融产品创新在带来利润推动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必须设计相应的监管机制以防范控制金融风险。本文在金融深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产品创新及风险扩散机制,创新提出了监管深化的概念和初步理论框架。同时针对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机制改革,分析了当前金融监管深化实践,初步创新探索提出了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监管机制以推动我国金融监管深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财经》2013,(11):33-44
影子银行通过房地产泡沫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该机制包括信用生成、抵押品、资产替代和风险传染渠道。实证研究发现,在2003Ⅰ-2012Ⅳ期间内,影子银行在长期内导致房价显著上涨。在引入影子银行和构建金融压力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实证测度了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SVR模型表明,在引入相关内生变量后,房地产泡沫膨胀显著引起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加。为此,须强化影子银行监管,切断其信用过度扩张源头,创新其信用监管手段,完善该体系金融安全网建设,全面推进房地产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和维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融是政府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而金融运行状态构成了政府的政治约束,在利益的驱使下政府成为了决定金融安全状态的主导因素之一.政府既影响金融生存的环境,又直接作用金融体系、参与金融活动.本文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政府影响和维护金融安全的主要路径和方式,认为我国政府行为导致了很多金融风险但又通过实质担保提供了安全屏障,其中中央政府是安全维护的主导者,目前制度变迁手段在安全维护方面的作用正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目前存在的金融风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立华 《经济师》2008,(9):275-275
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随着经济货币化、证券化、金融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金融风险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和显示了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风险和宏观经济的运行风险。文章客观分析了目前山西省存在的金融风险,并根据山西省实际,提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