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资源环境状况及发展趋势,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当前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总结农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分析农业资源环境恶化的危害,探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对策,对加强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立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资源环境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根本保障。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力量以及强化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自我意识,坚农业资源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发展方向的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3.
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是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在全球盛行而逐渐形成的理论热点-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分析了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济学分析理论框架的意义根据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含义,探讨并提出了农业可待续发展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陈丽 《时代经贸》2007,(4Z):4-5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在我国经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人口众多,但土地等农业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农业资源和环境,因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民,农业资源和环境。  相似文献   

5.
以农业环境技术产业化促进农业环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环境污染威胁农业安全和食品安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环境技术产业化是农业环境有效治理的基本路径。以市场方式实现技术转移和应用的优势在于,供给方在利益驱动和竞争压力下,能够不断的进行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一般性环境技术的产业化成效和发达国家农业环境技术的成功产业化为我国农业环境技术走产业化道路提供了经验借鉴。在论证农业环境技术产业化的可行性基础上,根据农业环境技术的类型,分析农业环境产业的主要类型;并根据农业环境技术不同类型的特点,分析不同农业环境产业的产业化动力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支持。深入分析福建社会经济系统的资源环境状况与潜力,对推动福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生态工程各自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但农业产业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中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只有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生态工程有机整合,才能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关键在于实行两个转变。文章在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实现两个转变的内涵和要求,以及在转变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佳  白云 《经济研究导刊》2014,(17):269-270
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而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对环境、资源、生态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把农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反映在会计上,并使农业经济与社会、自然、生态和谐发展,这是农业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使命。因此,围绕农业企业环境会计实施的现状与其保障体系的构建展开相关问题探析。  相似文献   

10.
正循环型农业作为一种兼顾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不仅能有效解决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具有独特的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资源环境,根据我国低碳经济实际发展状况,循环农业发展可按照以下几种创新模式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阐述基础上,从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出发,从农业—人口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子系统构建辽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对辽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做出评价。本文指出资源、环境是辽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应积极推进农业的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3.
程铭 《经济师》2014,(11):101-103
当今的主要发达国家,都曾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牺牲环境、消耗资源来谋求增长,然后再通过环境修复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节能降耗,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国在经历了60余年的全面发展建设后,也面临同样的历史课题。中国在完成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无疑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体制经验、法律规范以及引进比较先进成熟的相关技术成果,其中在相对落后的农业环境建设问题上更急切需要成果借鉴。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作为农业环境政策展开的背景,通过对欧美日农业环境政策的概括性介绍,提出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天地——生态旅游农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开发田园旅游资源为重点的新型艺术农业,它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于一体,是一种高层次的农业。本文就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兴起、意义、特征、形式、应遵循的原则、发展政策和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农业补贴政策调整引导农民采取亲环境生产方式,是实现产地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农业补贴对产地环境的影响,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及微观层面透视了农业补贴促进产地环境保护的现实障碍,提出了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增设农业产地环境补贴、"四补贴"要与粮食质量挂钩、建立严格的农业产地环境保护监测体系等措施来引导农民进行环境友好型生产,实现我国农业产地环境保护和优化,以期为构建和谐、秀美的新农村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基础性组织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农业组织制度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基础性组织要素的缺损。合作组织制度对于家庭经营和农业市场运行的基础性贡献 ,决定它是我国农业组织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基础性组织资源。合作组织制度补充到农业经营中的关键是完善合作组织制度创新的环境 ,增加组织创新的收益和降低组织创新的成本  相似文献   

17.
课题组 《经济论坛》2006,(21):25-27
一、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近年来,河北省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资源得到初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可持续发展的氛围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增强。但是从总体上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协调方面仍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当前,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为人口障碍、资源障碍、环境障碍、体制障碍和技术障碍。1.人口总量大,农业人口文化素质较低。首先,由于人多地少,土地所承担的对农民的福利保障功能远远大于土地的生产功能。劳…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政策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已经出台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农户和地方政府的利益造成了一定影响,也没有被很好地执行。所以,我国农业政策应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针对当前农业化学品污染严重的问题,按照农业与环境政策一体化的思路,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最终获得经济发展和防治农业化学品污染的双重收益。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下的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在管理、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农业人才培养方面着手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实现将我国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型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化,提高农业经济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相似文献   

20.
在现有的考察贸易和环境问题的文献中,多为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单方程研究,且较少涉及农业层面.基于此,通过选取我国1995至2015年数据,使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实证分析了农产品贸易的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与农业环境之间的动态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农产品贸易的结构效应、规模效应与农业环境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动态关系;(2)农产品贸易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在长期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3)农产品贸易的规模效应对农药、农膜和化肥使用量波动的解释力较强,而农产品贸易的结构效应对农药、农膜和化肥使用量波动的解释力较弱.因此,得出我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在短期内将会导致农业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而在长期则会使农业环境逐步改善的结论.为了进一步控制农业污染排放的增加,我国可以著力于实施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手段来缓解农业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