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近期各项经济指标都显示中国可能早于其他大国走出危机的底部时,我们似应警觉不易觉察的一些变化.我们不能让眼前的危机掩盖了问题,要防止住走出衰退时出现"倒退".如果是以"倒退"的方式防衰退,那么,在表面的危机过去之后,更大的危机却将悄悄来临.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一场始发于美国并波及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各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的经济纷纷走向衰退。中国及时采取应对策略,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使中国率先走出危机,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美国经济止跌反弹将是世界经济最终走出衰退的关键。世界经济已经企稳,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有关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已艰难地走出了衰退的泥潭,步入了推动全面复苏的后危机时期。由于产生危机的深层次问题还远未解决,抗击与复苏努力又遇新的挑战,世界经济复苏道路仍然阴霾未散。  相似文献   

4.
2008年,注定是中国发展的“大考”之年。 首先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国际上,持续的次贷危机影响、油价上涨、物价高企、粮食危机,使全球经济面临历史性挑战,世界经济在短期内陷入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抬头的局面。美国次贷危机或许是果而不是因,即美国次贷危机仅仅是美国经济结束繁荣周期步人衰退的一个结果,同时也加速了衰退的步伐。目前除美国政府之外,多数研究机构认为美国肯定会陷入经济衰退,惟一的问题是衰退的深度和长度。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的经济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中央及时果断的政策和措施,使中国经济避免了衰退,并很快扭转了增速下滑的趋势,目前正在恢复快速增长。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的衰退,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外经贸的发展。广东是中国的外经贸大省,贸易依存度极高,国际金融危机使广东的外经贸出现严重的衰退,广东经济的脆弱性也凸显。因此,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探讨后危机时期广东外经贸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根据“后金融危机时期广东外经贸发展战略研讨会”的会议材料,本期节选了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广东外经贸形势分析报告(2009—2010)》的部分内容,希望能为广东外经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霍建国 《经济》2012,(4):54-57
2011年的世界经济经历了由较快增长到明显减速的变化,欧债危机、发达国家经济减速、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压力、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中东北非政局动荡等,使世界经济的复苏步伐有所放缓.联合国发布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指出,2012年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关键之年”,世界经济何去何从将取决于发达国家能否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全球经济不断增加的下滑风险.然而目前看来,发达国家面临的金融系统危机、经济结构失衡、高失业率等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仍难以走出衰退阴影,外需减弱将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首要难题.如何在弱势格局下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需要我们审慎思考、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世界经济黄皮书》指出,2010年,世界经济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或“大衰退”中艰难走出,进入缓慢且不稳定、不平衡的复苏期。预计明年世界经济将继续维持缓慢且不平衡、不稳定的增长。如果再现衰退,那也将是一次新的衰退,而不是“二次探底”。  相似文献   

8.
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国比任何国家都更有信心。 2009年,世界经济怎么走?中国经济怎么走?迄今悲观看法多,乐观看法少。国际金融危机远没有见底的迹象,全球经济增速还在下滑。中国经济能否抑制住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较快实现“软着陆”.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  相似文献   

9.
根据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学说,由资产负债表问题引发的危机,其内在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而,该类危机给经济带来的危害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政策运用失误,将使经济陷入长期的衰退之中.当前,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多元化的发展,部分行业也隐现出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迹象.美国和日本曾经发生过的经济大萧条证明,为防止资产负债表衰退危机演变成一系列金融海啸,中国政府出台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积极的和可取的.但是,基于全球危机影响的长期性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对现有的收入分配、财政支出以及产业结构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适当调整,是经济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0.
“危机是企业的常态”。每个企业都会面临危机,在你天天想着危机的时刻,危机也会天天缠着你。然而,“没有勇气面对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从2008年以来,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直接造成全球经济大滑坡,企业也都面临着极其困难的严峻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静下心来反思自身的问题,开展危机管理研究。任何危机的产生都有一定时间孕育过程,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非常重要的一个根源就是诚信方面出了问题,这也是危机管理缺失的表现。当今世界,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11.
一年前,为迎接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实践表明.这些政策是及时的和有效的。目前中国经济正逐步回暖.已成为率先走出危机阴影的国家。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向好的迹象。在此背景下.“后危机时代”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笔者认为。我们应紧紧抓住后危机时代的历史机遇.加快推动我国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济信息》2009,(4):34-35
所谓“危机”,实际上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已经激化到无法自行调整和解决,必须以外部对抗的形式强行解决不可。旧事物总是要瓦解的,但是以爆发重大危机的方式瓦解,社会所受的震动太大,特别是如果旧的秩序突然瓦解,新的秩序又难以产生,就会引起社会最基本最一般秩序的瓦解,人民生命财产将付出巨大的代价,整个社会可能长期陷入动荡和混乱,生产力水平可以倒退数十年。因此比较好的方式,是让积累的矛盾提前释放,将未来的危机“提前引爆”、“分次泄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相似文献   

13.
《商周刊》2013,(4):19-19
“去杠杆化”,修复受损的资产负债表是包括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在内的所有危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因此,只有彻底完成去杠杆化,世界经济才能真正复苏,这也就意味着,走出危机的过程本质而言就是完成去杠杆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董昀 《金融评论》2012,(1):1-12,123
大萧条爆发后,嘬终占据主流地位的是系统提出摆脱大萧条方案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凯恩斯主义因无法解释“滞胀”现象而日渐式微。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共同占据主流地位,它们都要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负责。危机爆发之后,“回到凯恩斯”的声音日渐高涨。但是凯恩斯主义宏观政策只能防止经济深度下滑,并不能带来经济长期繁荣,也不能帮助人们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本质特征。在后危机时代,我们需要“回到熊彼特”,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基本框架来理解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从而找到走出危机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5.
在2007年以来一波又一波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世界经济正在陷入一个衰退时期。此次危机被称为百年一遇,其影响已大大超出了亚洲金融风暴,有人估计其影响不亚于1929—1931年的大萧条。而内地宏观经济方面的许多经济学家,在2008年下半年以前,却做出了“次贷危机很快会结束”、“对全球经济影响不大”等判断,决策者依据这些经济学家提供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央行、美联储等主要央行纷纷采取提供流动性等手段重塑金融市场信心。不过全球经济仍未走出衰退,欧央行行长特里谢认为,短期行为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顺周期性以及透明度不足成为滋生危机条件和加剧其严重后果的元凶。为此,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强调,全球金融体系需要进行改革,而中长期可持续性、金融体系弹性以及提倡良好宏观政策组合和解决全球失衡的整体论等理念是其核心。  相似文献   

17.
相关链接     
《资本市场》2011,(11):56
<正>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的一种类型。由于发展中国家国内金融市场、银行系统不健全、债务一旦爆发往往都会引起货币危机,银行危机等各种金融危机的集中爆发,最终导致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拉美危机、墨西哥危机、俄罗斯危机等等从1980年代以来爆发的历次债务危机都不离这一窠臼。  相似文献   

18.
破解信用危机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存在严重信用危机 1.商业领域的信用危机。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严格履约是商界最基本的品格和素质。遗憾的是时下商业行为中违约、毁约、出尔反尔、期诈签约的行为屡见不鲜,使商界在商业行为中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甚至某些地区商业交易不得不倒退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互不信任的地步,这一社会毒瘤严重损害了商业信誉,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西部大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输出和“五大标志性工程”为核心内容的开发战略取得较大成绩: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生态脆弱地区普遍走出倒退困境,实现恢复性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能源资源紧张使西部突破引资难局面,生态旅游成为消费亮点,能源资源开发成为投资热点;重点地区和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债务—通缩”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典型案例,笔者认为理解“债务—通缩”机制需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资产价格暴跌是“债务—通缩”危机的触发点。二是金融体系的稳定能够降低“债务—通缩”危机的严重程度。三是宽松货币政策辅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有效帮助经济摆脱“债务—通缩”危机。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保持稳定,有效地抑制了部分行业“债务—通缩”风险的蔓延,因而中国经济也尚未陷入“债务—通缩”困境之中。但政府部门必须高度警惕衰退式泡沫的形成及潜在的破裂风险。在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定位的同时,需加强与宏观审慎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妥善应对当前中国面临的“债务—通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