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优势、国际分工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一国发展是否适宜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却存在极大争议。以比较优势、国际分工与发展战略三者之间的关系为逻辑起点,从辨析比较优势的概念内涵、梳理比较优势的发展脉络、分析比较优势作为发展战略的适宜性和阐述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机制等方面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指出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应该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2.
比较优势与东北地区外贸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方 《经济地理》2003,23(5):694-698
国际贸易理论认为比较优势是动态发展的。文章对东北地区外贸的发展滞后、在全国的份额下降、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减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受资源、技术投入、投资经营环境与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最后探讨了如何立足动态比较优势,促进东北地区外贸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中日贸易结构的演变及中日贸易中的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在中日贸易中的体现.本文指出中日贸易结构基本符合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在服装和杂项制品的出口中具有竞争优势,同时文中提出了进一步增强我国对日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胜绪 《经济学动态》2007,(11):101-106
动态能力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在资源学派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的理论流派,在战略管理中处于前沿地位。本文首先探讨了动态能力概念的演化,然后对动态能力与资源、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以及动态能力的演化理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作者揭示了动态能力理论对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指出了其理论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指出我国的对外经贸战略应比较优势战略和竞争优势战略并举。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方向,关于实施竞争优势战略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指导产业分工与产业发展的主流理论,但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一理论受到了置疑和挑战,需要对指导产业发展的理论进行重新探讨。文章首先对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内涵、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以及各自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欠发达地区资源导向型的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审视,并指出欠发达地区必须实现由资源导向战略向竞争优势导向战略转变,随后提出了增强欠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传统战略理论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给出波特综合了各战略元素的静态竞争优势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动态修正,指出开放环境下企业构建动态竞争优势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然后从探讨传统的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缺陷出发,通过阐明产业结构和比较优势演变的一般规律,分析后发国家依靠塑造动态比较优势赶超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并就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比较利益理论再探讨——与杨小凯、张永生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琦  张二震 《经济学》2002,2(1):239-250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只是以两种产品两国贸易为实例,给多种产品或多个国家贸易的比较禀赋优势说留下思索空间。反对比较优势学说的人们试图给出反例,并认为比较禀赋优势说已被推翻。本指出一些所谓的“反例”并不能称其为反例,新贸易理论也并不与比较禀赋优势说相悖,比较优势说仍然有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发挥我国产业静态比较优势与培育动态比较优势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春红 《现代财经》2005,25(11):54-57
我国的产业发展具有静态比较优势和动态比较优势。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发挥产业动态比较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充分发挥静态比较优势,着力培育动态比较优势,以实现我国产业技术跨越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灵活运用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在分析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脉络的同时,针对中国的经济现状,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国经济比较优势的议题,指出应同时发挥我国经济的后发优势,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更进一步地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产业集聚模式的动态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继海  唐翌 《当代财经》2003,(10):96-97
在对世界各国产业集聚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产业集聚模式的研究,动态地考察了我国产业集聚的成长与演化过程,指出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集聚模式是我国产业集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论比较优势理论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贸易模式的产生原因以及贸易利益的来源.然而,自比较优势理论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批评,英有效性一直受到怀疑.本文描述了比较优势理论模型的扩展,并指出在哪些条件下比较优势理论能够成立.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比较优势理论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竞争优势理论的追随者往往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两个范畴对立起来,或者干脆使用竞争优势理论来否定比较优势理论.林毅夫先生在指出对这两种理论相互关系的上述理解是错误的、主张竞争优势的建立离不开比较优势发挥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尝试通过新兴古典的超边际分析,论证了促进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为林毅夫先生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动态比较优势演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变动的趋势,利用净出口比率指数(NTR)和各类商品出口比重考察了中国出口商品动态比较优势的演变轨迹,发现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动态比较优势发展的规律,但是,中国当前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因此,中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着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艰巨任务。对此,本文提出了中国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应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比较优势实现动态变化的路径问题,并着重讨论专业化的研发投入(R&D)对比较实现动态变化的影响,认为绝对的研发效率是比较优势实现动态转化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动态比较优势与福利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比较优势实现动态变化对于保证福利水平的长期增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性质——兼评“比较优势陷阱”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因为其“静态性质”而遭到批评。实际上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都具有动态性 ,因此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本身就是动态的理论 ,那些认为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观点其理论依据并不充分。因此 ,尊重现代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国际贸易与分工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把比较优势看作是静态的、不变的,强调依据资源禀赋状况确立主导产业;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变动的,强调有选择地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实践中要立足现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创造动态比较优势,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比较优势的转换。杭州市应立足现有的比较优势:产业基础良好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充沛、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民营经济发达等,选择采取建立专门的外包研究机构和外包协会(商会)、加强外包培训、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外包产业、采取外包投融资并购策略、参与和举办外包博览会、推进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等路径以借助外包有力推动杭州城市经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1917年,大卫·李嘉图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一经典著作。他在其中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长期以来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石,在学术界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的优势),也有可能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绝对劣  相似文献   

20.
“筑巢引凤”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形象说法,是近些年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国家或我国发达省区低端产业转移以实现本区发展的重要策略.从全面、整体和动态的比较优势理论看,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筑巢引凤”发展策略存在一定缺陷,需要不断从局部比较优势向全局比较优势转换,从单一比较优势向综合比较优势转换,从静态比较优势向动态比较优势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