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阳平 《财经研究》2005,31(1):123-132
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心理学和金融学问题结合起来,实现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改造,解决当今金融市场面临的许多难以用标准金融理论知识加以解决的投资决策问题.行为金融学对提升金融投资管理效率的启发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如果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是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之上,金融投资理论就会更加实用;第二,行为金融学指出了一些可以预见的投资心理误区,这些心理误区有规律可循,经由认识这些行为误区,投资者可以引以为鉴,改善心智模式;第三,如果能对群体的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做出正确的判断,就能够获取超额的利润,因此,行为金融学提出了逆向投资策略和顺势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2.
郭奕汛 《新经济》2015,(Z1):56-57
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是由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演变而来的。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弥补了传统金融学对个体行为研究的不足。风险管理理论作为金融理论的研究重点,将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风险管理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将首先分别阐述传统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并分别分析与对比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风险管理理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将探讨通过分析与对比两种理论的异同所获得的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行为金融学的发展经历了经济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三个阶段.该理论对传统金融学所不能解释的市场异象做出了合理解释,尽管它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我国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还处于引用和介绍阶段,不过,该理论在中国必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奕 《经济论坛》2007,(20):129-130
一、行为金融学理论中"羊群效应"的产生 行为金融学是新发展起来的传统经济学理论与心理和决策科学相结合的交叉边缘学科.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行为金融学的两位先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和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教授,行为金融学因此为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5.
行为金融学研究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心理学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的过度恐慌心理有关,中国股市近两年来的大幅度波动很明显也与人的心理因素有关.论文在阐述行为金融学的心理学基础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的非理性现象,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传统经典金融学理论所面临的困境入手,导出了新兴的行为金融学,以及它给传统金典金融学带来的冲击.行为金融学打破了心理学和金融学的学科界限,通过分析投资者的个体心理,对其将要进行的投资行为进行预测;其中波浪理论就是分析投资人行为及预测投资活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介绍的认知失调理论是众多行为金融学分支里面比较重要的理论发展,许多行为金融学的观念和观点可以通过认知失调理论得到统一。我国证券市场中大量小投资者的参与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由于认知失调理论主要应用在解释个体的行为,因此值得我国学者深入分析和应用。初步介绍了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将其应用在对一些证券市场现象,特别是小投资者投资决策行为的分析和解释上。  相似文献   

8.
行为金融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金融学是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的学科,与传统金融学理论一起,两者构成了金融学的理论体系。先从行为金融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谈起,指出行为金融学是历史创造出来的。随后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并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几个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9.
传统金融学对信息和噪音的定义边界不清晰 ,为了逻辑上的一致性 ,传统金融学策略性地使用信息和噪音的定义 ,使一部分“噪音”进入信息集。行为金融学对信息和噪音的内涵进行了廓清 ,使之回归本意。行为金融学通过证实噪音交易者的社会化和噪音交易者风险等 ,对传统金融学的有效市场理论提出质疑。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之间争论颇多 ,但实质上 ,前者更接近真理 ,后者更接近真实 ,这两种理论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对现代金融理论的传统假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现代金融理论的传统假设是有效市场上的理性投资者的期望效用最大化。文章主要讨论行为金融学的两大理论基石,即认知心理学和套利限制,同时探讨了行为金融学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和IPO情况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千里 《经济师》2003,(7):38-39
有效市场假说是金融学的传统中心命题之一 ,文章对其理论基础和实证证据进行了分析 ,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此局限激发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 ,进一步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和方法进行阐述 ,并对行为金融在我国股市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的金融学理论相比,行为金融学具有不同的理论范畴和理论结构。文章尝试对行为金融学理论文献及其范畴和理论做了一个较完整而又简明的归纳,并说明其未来可能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传统金融学理论是对理想市场状况的完美抽象与诠释,而行为金融学刻画的则是现实交易的市场特征与结果,是对传统金融学研究范式过于严苛的理论假设进行放松的结果。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分歧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矛盾,其实两者是同一理论体系的两个方面,应该相互补充和完善,而不是相互排斥。两者的相互补充与融合将成为现代金融学理论未来研究的主流方向,并将共同构成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完整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4.
现代金融学理论分歧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金融学是以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关于资本市场均衡状态下最优投资组合决策与证券价格决定的理论体系,三十多年来,理性预期条件下的有效市场假说构成了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基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来自行为金融学的质疑更是构成了现代金融学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范式。现代金融学的理论认为,对资产价格的决定因素可以有不同解释,但有效市场理论与行为金融学两者本是同一理论体系的两个方面,相互补充和完善,而不是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15.
行为金融学理论与投资基金经理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俊 《财经研究》2002,28(4):33-37
行为金融学理论着重分析金融市场中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投资者的失误偏差和市场的反常。传统的金融学理论确定投资基金经理的选择标准时仅考虑了经理对于信息的收集分析等能力。但是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因素有可能造成主观错误:如普遍性、显著性、过度自信、抛锚性等判断错误。这些主观错误会造成基金经理在市场中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投资者在确定投资对象与选择基金经理时,除了传统金融理论中的相关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将要投资的基金的经理层是否具有行为金融理论以及决策科学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赵纪省 《经济师》2007,(4):32-34
行为金融学作为一种金融理论创新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金融理论研究前沿,对传统金融理论带来了巨大挑战。文章首先介绍了行为金融学产生形成的背景,接着阐明了其心理学基础和理论观点,然后介绍了几个行为金融学模型和行为组合理论,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行为金融理论述评及其在中国股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兵 《经济管理》2002,(22):86-91
行为金融学研究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为现代金融理论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补充。本文介绍了其研究主题:直觉驱动偏差、框架依赖和非有效市场及其理论基础。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着普遍的运用传统金融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如过度反应、外围效应、噪音交易和羊群行为,而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对此做出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证券投资者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红  刘纯 《经济师》2004,(1):128-129
随着主流经济学逐渐转向对个体行为的研究 ,实证研究表明现有金融理论与现实金融市场之间有些冲突 ,因而行为金融学日益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文章主要从从众行为来研究证券投资者的行为 ,强调行为金融在我国证券业的应用和发展 ,并指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双拐点预期理论的研究框架下进行资产组合选择问题的研究。首先将传统金融学中的随机占优分析方法推广到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基于双拐点预期理论提出了双拐点预期理论随机占优的判断方法。随后运用新的随机占优方法对双拐点预期理论框架下的资产组合选择问题进行分析,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文章的结论说明尽管均值方差理论和双拐点预期理论分别隶属于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两个理论框架存在较大的分歧,但在有效组合选择问题上两者却达成了惊人的一致。这为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融合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李静萍 《经济师》2003,(12):17-18
行为金融学是 2 0世纪 80年代刚刚兴起的一门学科 ,它是在传统金融学理论与实证不断背离的困境中产生的。其理论框架由认知偏差理论、展望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三部分搭建 ;行为金融学注重投资者决策心理多样性的研究 ,为金融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