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化妆品市场基本由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所主导.为什么外资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如此吃香?本文从外资化妆品企业、民族品牌企业、政府三方面分析外资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形成垄断优势的原因,以期为我国民族品牌企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巫细波 《经济地理》2019,39(7):119-128
以1 069家广州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GIS和HDBSCAN空间聚类方法分析其空间布局变化及特征,并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影响汽车制造业企业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1)广州汽车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空间布局演变由近郊区往外围区域扩张;(2)由于长期过于依赖外资整车企业,导致广州汽车制造业产业链存在过于封闭的特征,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不足;(3)外资和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空间布局上存在明显差异,外资企业偏向围绕外资整车企业布局,而内资企业偏向沿交通干线布局;(4)广汽传祺、广汽客车等中国品牌对广州汽车零部件企业更具有辐射带动效应,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5)负二项回归模型显示整车带动、区位因素、集聚经济、人口密度等因素对汽车制造业企业空间布局有重要影响,而交通因素对广州汽车制造业企业布局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保持高度的纵向一体化,整车企业一般都有为自己配套的比较齐全的零部件生产体系,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形成了一种封闭的配套关系.  相似文献   

4.
入世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截至去年产销量已经连续七年蝉联世界第一,近两年自主品牌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而言,依然大而不强,量的方面实现了突破,质的提升尚需努力.大而不强的很大原因就在于中国零部件产业底子薄、实力弱、不掌握关键零部件相关技术、议价能力不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整车企业常常需要向零部件供应商转嫁成本压力,从而削弱了零部件企业的盈利能力,限制了零部件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零部件质量难以保证,进而又会影响整车的技术和品质水平,陷入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詹子夫 《新经济》2014,(2):128-128
受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中国汽车产业的井喷式发展,外资零部件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据统计,世界前100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已有70%在中国设厂,在中国投资的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已超过1200家。而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起步较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在外资企业的强势竞争下,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道路又在何方?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优宁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贤先生。  相似文献   

6.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以轿车、客车、特种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制造体系和围绕整车制造形成的汽车销售、物流、人才培训以及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全区现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110多家,整车生产企业4家。  相似文献   

7.
外资并购热中的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资并购”近一时期在我国被炒得火热。笔者发现目前大家谈论的多是外资并购的正面效应,而忽视了其负面效应。外资并购作为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也可能存在我国过去引进外资过程中的问题:外资利用优势地位打压民族品牌;地方政府违法违规屡见不鲜;“以市场换技术”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外资利用转移定价等方式转移利润、逃税漏税情况严重。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措施减少外资并购的负面影响:改变原有外资政策,向以增强是关联为特征的外资政策过渡;建立对跨国公司的监控体系;大力培育中介机构;企业要明确并购动机,重视品牌和自有知识产权,搞好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相似文献   

8.
刘伟 《经济与管理》2012,26(5):44-48
外资并购是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种主要手段.随着加入WTO后,外资在中国啤酒行业掀起一波接一波的并购浪潮.以中国啤酒行业2002-2006年间28起并购为研究对象,选取124家啤酒企业的财务数据,采用DEA-Tobit两阶段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外资并购相对于国内并购对目标企业的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并购既没有提升目标企业的纯技术效率,也没有对目标企业的规模效率产生影响,而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内资并购对目标企业的纯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鲁佳 《经贸实践》2008,(2):58-59
改革开放30年来,外资大举进入我国。这一方面有力促进了我国产业技术、管理和品牌的创新与提高,成为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的发展,我国民族自主品牌却在外资并购中居于弱势地位,不少知名品牌在产业发展中消失,损失巨大。如何在推进外资引入、并购中保护并发展自主品牌,是企业面对全球化的重要课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振兴我国民族汽车工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国家对于重大项目研究投入相对分散、政府采购对自主品牌支持不足、零部件企业发展滞后、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人才支撑体系能力弱等问题。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植力度、汽车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应形成战略同盟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创新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等。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杂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环境的关键问题为动力电池、整车制造、智能化,当前我国在以上三大环节中的产业环境和发展现状如何? 蒋伟宏: 动力电池方面: 中国已属于国际领先水平,众多国内一线电池厂商都已在国外建厂,供应外资品牌主机厂.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外资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国际上外资政策的演变过程来看,我国当前外资政策总体上仍处在以规制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代外资政策阶段。21世纪初国际生产体系的重大变革在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外资政策应该相应地进行战略调整,通过制定合理的配套政策,实施有效的干预政策来促进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的技术扩散,最终使我国企业通过协作和不断地学习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资本在华投资速度的加快,我国的产业安全问题凸显,尤其是国内很多产业的龙头企业,在与外资合资、合作或者被外资兼并的同时,使原本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的企业品牌逐渐淡出甚至在市场上消失。因此,有必要对外资对我国龙头企业控股乃至兼并过程中,对企业所拥有的品牌控制现象进行研究,提出防范外资对我国优势品牌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许树辉 《经济地理》2011,31(4):631-635,654
全球价值链网络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织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是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在分析韶关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特征和嵌入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基础上,认为韶关汽车零部件产业可借助政府、品牌整车及其骨干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和中介组织四种力量,构建零部件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快速嵌入珠三角价值链,并推进价值链的国际化延伸,以全球价值链嵌入跟随式和自主创新式并举的模式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5.
一、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现实情况 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的完善,使得我国这个原本充满需求弹性和拥有潜在能力的巨大市场更具吸引力,故外资通过并购进入中国市场步伐越来越快。但结果却事与愿违,我国较有实力的国内企业在被外资并购后,非但没有如愿引来资金和技术,却失去原有市场、品牌,损失惨重,令人堪忧。从如下事例,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印度外资法可以分为准入、经营及退出(争端解决)三个实体部分.外资准入是整个印度外资法律制度的核心,由审批制度及企业登记制度组成,其中审批制度分为准入审批和项目的常规审批.在经营过程中,无论是独资企业还是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在法律上都与印度的本土企业没有什么区别.都要遵守印度相关的国内法律.在印度,破产清算由<公司法>调整,关闭企业是一个障碍重重的过程,退出成本极高.印度外资法的体系对我国外资法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是对产品名称许可与质量特色的一种有效保护方式.该保护方式是公共区域品牌形成的重要基础与基本前提.地理标志产品公共区域品牌的建设主要是从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技术支撑、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宣传体系四个层面以促进其形成与建设.公共区域品牌的形成,对产品与产业及地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引进外资与发展本国品牌的关系夏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外资大规模进入我国的一种“副产品”,我国许多企业的品牌生存权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受到外国品牌的威胁。这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是否需要通过对外资实行某种限制以保护本国企...  相似文献   

19.
1.构造出一个完整的企业并购重组法律体系,促进外资并购的良性发展。依靠法律来规范外资并购,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最大限度地利用外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安全增长,是我国一项长期的重大课题。建立和完善外资并购法律体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抑制外资并购带来的垄断倾向。跨国公司已在我国的许多行业形成了垄断态势,因而在引进外资并购时应通过制定行业准入方面的限制政策进行适度干预,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和需要,及时调整我国的产业政策,定期公布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流向和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另外,应借鉴国外的做法,制…  相似文献   

20.
贺俊  陶思宇 《经济纵横》2019,(10):64-7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最初几乎全部依赖国外技术支援到依靠归国科学家和自力更生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工业创新体系,由改革开放初期的技术引进到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在市场应用过程中不断形成再创新能力和正向设计能力,再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形成,中国工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后发国家技术赶超路径。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背后是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日臻完善,由改革开放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到企业主体地位逐步提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有企业主导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成为主要的技术来源,再到后来不同所有制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创新竞争,特别是民营企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逐渐形成了内生、自主的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当然,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仍然任重道远,针对技术标准、基础软件、核心零部件和复杂生产装备等仍受制于人的问题,应加快推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