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恰亚诺夫主义已经成为国际农政研究的主流学术思潮之一.恰亚诺夫主义的农政传统,在农业方面,重视小农农业生产形式的独特性和纵向一体化的合作形式;在农民方面,基于"生存小农"的价值结构探讨农民贫富循环的分化形态和农民未来稳固存续的命运;在农地方面,重点探讨土地社会化的分配形式和土地合作制的未来形式;在农村方面,构想了以农村合作化和支持型国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阻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的渗透.结合市场化和全球化深入的情势,新时期恰亚诺夫主义集中于对全球普遍兴起的再小农化进行分析和对社会反向运动进行倡导等.而在中国场域,尽管农业、农民、农地、农村的研究分散着大量恰亚诺夫主义的思想成分,仍需不断提升应用恰亚诺夫主义分析范式的主动性,开创中国农政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陈翰笙同志是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等等学科。他在这些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对中国的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经济学方面,陈翰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农村经济理论的开创和拓展者。他研究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同样有很深的造诣,提出的理论观点至今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近我学习了陈翰老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一部分论文和资料,受到极大的启发,下面谈谈我的体会。实现现代化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标,而实现现代化则必须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3.
汪萍 《江南论坛》2004,(6):44-45
今年3月,曾为我国农村特别是无锡农村问题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陈翰笙先生与世长辞。为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社会科学家,也为表达我们对翰老深深的敬意,本刊特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中国农业经济却出现了萧条和衰败。为了拯救中国农业和农村,切实解决中国农民问题,思想界产生了一股研究乡村经济建设的思潮。以章元善、寿勉成为代表的合作改革派,以晏阳初、梁漱溟等为代表的乡村改良学派和以陈翰笙、千家驹等为代表的中国农村派等纷纷对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索和讨论。这些探索对当今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30年代,陈翰笙和卜凯主持的农村经济调查是民国年间最为著名的社会调查。他们同为欧关培养出来的学者,采用了相同的社会科学调查方法,都在国际学术界得到了认同和赞誉,但对如何解决农村经济问题却得出了差异极大的结论和认识。他们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分别被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家"和"中国资产阶级农业经济学家"。前者观点成为共产党社会革命的理论基石,后者观点成为国民党政府制定农业政策的基础。本文以两人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背景为切入点,分析其经济思想根源的背景差异和导致调查内容的不同侧重点,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论和不同时代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6.
潘顺利 《经济研究导刊》2011,(10):244-245,252
宋庆龄与陈翰笙有五十多年的交往史,分为异国相识,协同斗争,组建香港"工合"国际委员会,创办《中国建设》杂志等几个层面。宋庆龄对陈翰笙关怀备至,陈翰笙对宋庆龄崇敬有加。宋庆龄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陈翰笙是20世纪学识渊博,享誉中外的学术大师。两人宛如星空中的明珠,永远熠熠闪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近百年的发展中,不断的更新吸收新鲜血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进行阐述,研究其形成原因,争取对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出构建路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苗迎春 《经济问题》2002,3(5):19-21
我国的社会保障罐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因此,其理论基础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从而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发展模式。它的现实基础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虽然现代社会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无论是从其产生的社会基础,还是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区别。但是,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地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并使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这也是在经济研究理论(或其他研究0中应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9.
日本新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哲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一股新思潮,以广松涉、望月清司等学者为代表,学术研究成果甚丰。在简要介绍日本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过程和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试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命题.目前,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土地产权实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学术界关注较少,所遗学术纷争、疑点和空白尚多.针对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土地产权实现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对人类所有制占有关系的沉思、百年来农地所有制及其产权实现历史逻辑的拷问、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内涵及其农地产权实现理论厘定的基础上,提出了着力优化社会主义农地占有关系、发展农地公有权和使用权两个市场、扩充农地公有占有权及处分权能、赋予农地公有单位优先流转受让权等创新性政策立法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村城镇化动力研究》一书是冯尚春教授几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是研究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的一部力作,尤其在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方面所进行的开拓性系统分析和研究,填补了对中国农村城镇化动力研究的空白。该书具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12.
当前,把西方公共经济学理论引入到中国公共经济发展的视阚中,成为我国公共经济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一种必需。但在中国语境下研究公共经济学,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话语。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研究公共经济的著作,但其经济思想却体现了对公共经济问题的很多关注,并形成了具有系统性的马克思主义公共经济思想,这些思想可以归纳为“一个逻辑起点、一个建构基础和四大理论内容”。这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支撑。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就必须要求从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上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话语。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基本理论依据,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重要思想武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没有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显现出它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我们只有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价值范畴、价值源泉、价值决定、价值本质和价值适用性等理论问题,才能促进其发展,而不能以“发展”为由来曲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就是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所应有的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有效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效性问题有三种研究思路,即客体化研究思路、主体化研究思路以及主客体互动的研究思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实现有赖于作为应然状态的综合创新与作为实然状态的理论创新及实践创新之间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15.
苏星先生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伟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苏星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经济史及住宅问题等多个领域都进行了富有创见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其经济思想影响和熏陶了几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学术素养。在苏星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学习和研究先生的经济思想,是对这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最好怀念。  相似文献   

16.
碳汇交易是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推进中国农村新能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本文在论证碳汇交易和农村新能源发展之间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碳汇交易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其对中国农村新能源发展的具体作用,并提出了以碳汇交易推进中国农村新能源的可行性对策及建议,对解决中国农村能源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大,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建党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消除农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久久为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消除农民土地生产资料绝对贫困到解决农民生活资料绝对贫困,中国实现了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伟大目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反贫困的历程,总结提炼其中的理论结晶、治理方略和宝贵经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可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在深化改革实践中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6,(6):98-100
实践与改革是无止境的,家庭承包制理论的发展是无穷尽的。邓小平在总结农民群众创造性经验基础上。把家庭承包制界定为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江泽民在深化农村改革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即家庭承包经营既适应于传统农业,也适应于现代农业;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既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稳定农村社会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恒兵 《经济师》2015,(4):32-34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理论界和学界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涵义均是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研究中,蕴意了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涵义界定,大多限于句意和词义化,缺乏深入的学理分析。因而,要准确界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涵义,就必须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静态层面,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做过比较明确而又精辟的阐述,其一致的认识和观点是,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那个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毛泽东思想。那么,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方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当然地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动态层面,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来分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两大历史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因此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第一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第二阶段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当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 唐明曦同志写的《中国农村新型家庭经济的崛起》一文(载于《经济研究》1983年第12期),对我国农村冲破“左”的禁锢而实行的全面改革抱着满腔热情,研究了随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而出现的合作制下的家庭经济这个新事物,并试图对它提供的新经验从理论上进行概括,以回答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这是经济理论工作上的一个有益的尝试。这篇文章绝持从实践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但它又不是就事论事。尽管文章中通篇没有引用一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但读者不难看到,作者是力图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做指导,来探索实践中提出的问题的。文章透过我国农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各种形式的联产计酬承包责任制后出现的纷繁现象,找出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