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日本的战败和新中国的成立使日本知识界在变革理念和价值观念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中国社会变革的全新理念影响了日本"中国观"的形成,中国一度成为战后日本知识阶层"想象的异邦",不少日本学者试图通过研究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路径来寻求日本社会的变革方向。如今发生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又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汲取历史的经验,并在学理上对中国的社会现实进行研究是日本学界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编辑手记     
社会指标的设定、数据的收集、使用的方法,对当今世界及各个国家的政策制订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来自国际发展重新定义组织的研究员克利福德·科布和克雷格·里克斯福德梳理了社会指标在美国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以及20世纪60、70年代不同阶段的发展历史,并从中提取出了我们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对目前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制订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丹 《经济研究导刊》2009,(31):210-211
试从第三世界"发展"的当代结果出发,探寻发展主义话语构建过程中对第三世界的迷惑,反思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以期揭示真正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而开创出的一条既遵循国家发展普遍规律,又充分彰显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人口规模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高质量主题引领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路径,时代进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共赢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近代日本,在旧有的世界霸权结构分崩离析而国际政治秩序发生重大重组的20世纪30年代,作为帝国主义的一极深深介入到称霸世界的进程中.与此相呼应,日本知识精英就现代性问题,发表了极具后发展地区和国家特殊经验的见解.1942年召开的“近代的超克”座谈会,其议题不仅传达出二战前日本人对现代性的矛盾体验,还在战后一再被重述.然而,这个“超克”论式的叙述,并没有跳出叙述对象所规定的现代性思维架构,因此未能对日本的现代化道路本身给出根本的反思.本文以“超克”论的话语史为分析对象,透过对日本国家“脱亚入欧(美)”现代化战略的批判性省察,尝试反思“东亚现代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晓松 《经济师》2010,(8):136-138
教师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影响教育活动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教师发展提高教师水平是实现教育活动预期目的的主要途径之一。美国高校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一套比较成功的模式和经验。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对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演进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概括每一阶段的发展动因、主要活动和特点,以期为解决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中的困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方国家在非洲推行的现代化模式并不符合非洲国情,成为非洲国家现代化进程曲折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试点—推广”渐进主义的方式取得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成功推进与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包括非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通往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对此,非洲各国不仅可以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经验,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渐进式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探索具有非洲风格与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为促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非洲的战略是随着非洲政治经济地位以及美国在非洲战略利益的变化而发展的。冷战结束初期,非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急剧下降,美国对非洲战略延续了冷战期间高度重视政治利益的思维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非洲政治经济形势趋于好转和区域联合自强的意识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百年探索、理论内涵与未来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良 《经济学家》2021,(12):117-124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成就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构成.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划分为军事化农业、集体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系统化农业四个阶段,从演进机理、理论特质和话语构建三个维度阐释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以此为脉络基点,文章以高质量发展为阶段研判、新发展理念为逻辑引领、新发展格局构建为根本遵循,从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农业经济系统、推动农业"三生融合"、打造粮食安全国际循环保障机制、建立现代农业共同富裕实现机制五个方面提出有利于递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未来进路,以期形成更高质量和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知识界,尤其是成长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学人,对于现代化理论大多耳熟能详。现代化理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最大的特征是它试图建立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主义的诠释架构,用来解释东西方各国从传统到现代的演进过程。现代化理论流派纷呈,概念五花八门,但核心观点是大致相同的,就是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无论东方西方,不分大国小国,都会从传统的农业国转化为现代的工业国。现代化的过程涵盖各个方面。除了经济结构的工业化之外,还伴有人口的城市化、文化的世俗化、政体的民主化,等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美国,则是体现所有这些特征的一个样板国家,具备这些现代特征,也是人类社会现代历史演进的目标所在。一旦达成了这些目标,人类的现代历史就能达到它的终点。  相似文献   

11.
梁昊光  李力 《国际经济合作》2023,(5):13-21+91-92
世界现代化起源于18世纪工业革命,不仅是一种世界历史过程,更是一种社会变迁、国家竞争和文明转型。西方国家先后经历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两个阶段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开端于19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现代化建设:建国初期、改革开放40年和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国70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创新发展成果显著,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有可能使中国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国重新站在人类文明的世界前沿,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为世界大部分国家和人口的现代化提供参考和借鉴,开辟出一条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提供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之路经历了从学习模仿他国模式,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再到新时代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演进过程.现代化实践的推进源于理论认识的发展,在对现代化基本内涵和建设规律认识逐步深化的基础上,我国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成功经验,为世界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尤其为那些既要加快现代化进程又要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徐耀明 《经济师》2010,(7):47-48
从历史实践来看,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政策只是个别国家、个别历史时期的现象,通常情况国都实行程度不等的贸易保护政策。因此,文章在梳理有关贸易保护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最后,文章给出了中国在新贸易保护主义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潇雨 《开放时代》2021,(1):206-223
近代西方体制、概念、知识在20世纪中的进一步舶来使中国的社会情境从以往的"帝国""家族"向"民族国家""国民同胞"转变,不同性质的革命实践也导致了国家形态、边疆领土、边地少数族群的意义被重新界定.本文根据摄影师庄学本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所拍摄的系列边疆摄影作品,讨论其摄影经验如何反映中国国家近代化的历史延续与转折,并考察国家转型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价值取向又如何导致其摄影发生范式转换.此项研究有助于解析中国社会史、政治史以及视觉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理解20世纪中国的变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程霖  宋双杰 《财经研究》2012,(6):113-123
中国模式主要是指改革开放后中国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但中国模式不仅是一个当代命题,也是一个历史命题,是近代中国寻求富强和实现现代化的延续。其中,孙中山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思考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其民生主义发展战略对当今中国模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模式与民生主义发展战略的特征、中国的实际建设与孙中山的谋划在诸多方面类似,理解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发展战略是理解中国20世纪至今经济制度变迁的关键。民生主义发展战略之所以能对中国模式的形成产生影响,是因为两者具有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近的理论渊薮和相似的现实考虑。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全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源性现代化,新中国建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如今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深入研究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教训,实事求是的总结一些历史经验作为借鉴,对于创造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从历史纵向维度看,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力量。从横向对比维度看,发展数字经济是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突破口。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考察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创新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协调性;二是系统观念的数字经济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体系性;三是人本逻辑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四是制度保障的数字经济发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五是和平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基于此,笔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健全平衡保护与共享的数据产权政策、兼顾公平与活力的数字平台竞争政策、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数字经济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一、公共住房从实物建设到货币补贴的国际经验在公共住房建设方面,美国和新加坡是两个极端。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保障住房占市场的比重几乎为零,新加坡的保障住房占市场的比重高达90%。多数国家处于中间。且这些国家住房保障都经历了从实物建设到货币补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的中国思想界,在各种各样的“中国价值”、“中国模式”、“中国主体性”的叙事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理论预设,这就是对抗普遍理性的历史主义。中国的历史主义从20世纪90年代的反西方主义思潮发展而来,在21世纪初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挑战价值性的普世文明,相信历史只是以个性的方式存在,国家乃是个性化的集中体现。它试图发现中国特殊的民族本真性,以对抗西方的文明一元论,然而,历史主义对中国的整体化诠释是暧昧的,在抛弃西方文明中启蒙价值的同时,却吸纳了其可怕的国家主义,最终其所追求的另类现代性,只是一种去价值和去伦理的国家富强和韦伯式的制度合理化而已。  相似文献   

20.
在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中国人民做出了艰辛的努力。这里有成功,也有坎坷曲折。2000年之春,当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期间用“三个”的重要论述,对我党近80年历史经验作出全新总结之时,可以说,“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基本轮廓,便以其十分清楚的面容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