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云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比较优势与布局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对云南省主要农产品生产进行比较分析,为云南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采用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计算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选择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并计算8种作物在云南省区域内各市州的规模、效率、综合优势指数,对云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进行布局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在2009-2010年间的五大粮食作物,即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薯类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最后得出我国的稻谷优势主产区是湖南、江西、湖北、江苏、四川、安徽六省;小麦主产区域主要是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五省;玉米主产区域是吉林、辽宁、山东、内蒙古、河北、河南和黑龙江七省;大豆主产区域是黑龙江、内蒙古、安徽、吉林四省;薯类作物主产区是四川和内蒙古.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对云南省的稻谷、玉米、小麦、薯类四种主要粮食作物进行效率、规模和综合优势比较分析。实证表明,云南省玉米、小麦、薯类不具有生产效率优势,稻谷具有一定的效率优势,薯类规模优势显著,稻谷、玉米、小麦不具有综合优势,其中小麦的综合优势指数较低,薯类具有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柑橘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云  祁春节  陆倩 《经济地理》2014,(11):134-139,192
利用2002—2012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和资源禀赋系数,测算了主产区及湖北省16个市州柑橘的区域比较优势,并分析了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其他主产区相比,湖北省具有柑橘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优势主要集中于鄂西地区的宜昌市和十堰市;资源禀赋条件是影响湖北省柑橘区域比较优势的内生性因素,比较优势还受到产业化经营、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等外生性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8)
文章从河南省主要农产品出口值、市场占有份额、生产效率、出口比较优势指数、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等方面,分析了河南农产品的比较竞争优势与劣势,揭示出当前河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河南省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产品国际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蓝庆新 《财经研究》2003,29(8):64-68
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RCA)对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状况和与美国相比的比较优势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尽管存在较强比较优势的品种,但在整体上我国农产品国际比较优势低,且仍处于下降的趋势,令人堪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7.
王记志  汪艳涛 《经济师》2008,(9):254-256
文章以山东地区为例,运用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指标: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等指标,对山东省1999-2006年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指出各地区生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能够提高各自的生产率和竞争力,并据此提出了山东地区农业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试图为山东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一个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帆  吴政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6):19-25,39
现有关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研究,通常假定省区和产品的生产具有同质性.本文修正了这个假定,通过一个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我国各省区的粮食生产空间结构,经过理论分析,推出了3个命题:地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获得主要是依靠规模优势,而不是效率优势;各省区某种粮食的产量占比,与这种粮食的比较优势之间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特定省区在某些粮食上的比较优势与在其他粮食上的比较优势,通常是不可兼得的.利用2003年各省区稻谷、小麦和玉米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这3个命题能够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际分割导致了市场化水平、技术效率以及资本积累的差异,从而引起各区域工业的产业竞争优势的不同,利用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与区域的市场化指数、技术效率两个因素相比较,区域资本规模是影响区际工业的产业竞争优势的更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比较优势的云南主要粮食作物区域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比较优势视角,在描述云南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现状基础上,通过对主要粮食作物稻谷、玉米、小麦的生产效率指数、规模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进行分析,得出云南省稻谷、玉米、小麦的优势区域,并提出云南主要粮食作物区域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汤进华  刘成武  吴永兴 《经济地理》2011,31(8):1313-1318,1325
利用历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运用NRCA计算各地区各部门能源资源利用的规模、效益优势指数和比较优势度,经分类时空分异分析提出:人口、能源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及用能效率是中国生产用能比较优势的驱动因子;城市化发展水平是生活用能比较优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农业用能优势区域为四川、湖北、安徽、广西、云南、海南和吉林等地;工业用能的规模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河南和江苏等地;建筑业用能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南和江西等地区。第三产业用能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带。分析结果证实了NRCA在能源资源优势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聚的机制与效应分析——以河南省数据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改进了Ellision和Glaeser定义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建立了产业集中度指数并对河南省2003-2009年20个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我们的结论是,河南省20个产业在2003-2006年间总体集聚程度提高,在2006-2009年间集聚程度大幅下降;河南省产业集聚程度变动的机制与各产业拥有的垄断优势强弱呈正相关关系;这种垄断优势不一定是大企业所特有的,中小企业如果在技术、管理和品牌方面拥有垄断优势也会加强产业的集聚程度,相反大企业仅仅生产规模大而没有其他的垄断优势,则产业的集聚程度会减弱。Porterd和Krugman的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并不适合所有的产业;产业集聚如果要促进产业和经济的增长,关键是要培育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技术、资本、管理和品牌方面的垄断优势;河南省总体的垄断优势在全国有弱化的趋势,因此加紧培育产业的垄断优势就成为河南省乃至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比较优势理论与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永实 《经济地理》2007,27(4):621-624,628
应用比较优势理论探讨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问题。理论推导得出,按照区域农产品生产优势来选建农业专业化部门能够实现农业增效,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水平。以福建省为例,采用区位商和平均值法分析了主要农产品生产比较优势。结果表明,福建省多数县份的一种或几种农产品具有显著比较优势,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已现端倪。但目前大多数县份主导产品不显著,专业化生产与农业资源禀赋不相协调。按照县域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创建农业专业化部门,将是福建省解决"三农"问题和协调县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加剧的“比较优势陷阱”,中国亟需通过国内价值链省域比较优势的互补协同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在价值链产品内,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框架,兼顾增值能力与劳动生产率两个维度,使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设计一个评测国家内部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真实比较优势的新指标。结果表明,东部沿海省域比较优势强度与广度最为显著,内陆省域比较优势集中于上游能源型部门;制造业部门比较优势凸显,服务业部门比较优势相对薄弱;比较优势高省域集中度与低省域集中度的产业部门中,均存在整体比较优势强弱差异,其中,高省域集中度产业部门比较优势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渔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水产品一直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并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评价了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竞争力,研究表明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总体上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但我国的水产品贸易的国际化程度很低,且表现出比较优势不断下降的趋势。最后,针对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农业信息化评价研究成果,结合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数据可得性等原则,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的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河南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模型,计算了2005—2010年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最后指出推动和制约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王铮等人提出的中国碳排放预估模型,测算在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中部六省未来的能源碳排放趋势,考虑了6省未来水泥工业的碳排放,并采用CO2FIX模型计算各省森林碳汇量,从而得出各省的净碳排放量,为各省制定碳排放战略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各省的能源碳排放量都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能源碳排放高峰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河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湖北;6个省份水泥工业的碳排放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水泥工业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大的是河南,最小的是山西;累计森林碳汇量最大的是江西省,其次是湖南省,河南省最小;各省应在减少能源碳排放的同时,控制水泥工业产生的碳排放,积极增加森林碳汇,从多方入手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8.
廖凯  杨正勇 《海洋经济》2019,9(5):16-23
为分析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产业集聚受到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本文首先采用资源禀赋系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模型对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地区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区位熵和产业集中度对海水鱼类养殖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海南和福建具有较强的海水鱼类养殖资源禀赋优势,三地在资源禀赋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较强的规模比较优势,从而具有显著的综合比较优势。 (2)天津和江苏的效率比较优势显著,因此也具有发展海水鱼类养殖的综合比较优势。 (3)通过对各主产区集聚水平的测度,可以发现具备综合比较优势的地区都具有显著的产业集聚现象,而具有规模比较优势的地区当地海水养殖的增长主要是依靠面积扩张为主,尽管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可以为产业集聚提供基础,但由于养殖品种单一,养殖结构雷同,养殖户容易受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冲击。未来应在集聚区域内部采取措施规避自然灾害,在主产区内部也需要加快形成完善的合作交流机制,增加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力度,遏制海水鱼类养殖在集聚区域内盲目扩张。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效率是对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过程中各投入与产出指标间关系的综合评价.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纳入非期望产出指标,构建了"投入-期望产出-非期望产出"效率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效率进行综合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效率值高于中西部地区;通过对天津、青海、黑龙江、重庆四省市进行个案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的投入与产出指标对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效率值产生显著影响.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提高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