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解明 《经济学》2007,6(2):561-580
本文在分别考虑政府与私人部门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利用一个动态模型研究了转轨过程中国有资本比重的最优路径问题。借助数值模拟,首先,本文发现最优转轨路径仍然是存在的,并且只能是渐进式的。其次,研究还发现存在一个转轨成本的临界值,当转轨成本大干该值时,国有资本比重将不会降低,经济将不会进行转轨。另外,本文的研究还为现实中政府在转轨期间所推行的一些改革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轨过程是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是一个由一种经济形态向另一种经济形态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包含着政治、经济、化和法律全面变革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社会利益结构不断在激烈的对抗与碰撞中发生调整的过程。在经济转轨理论这个命题中,经济转轨过程的性质究竟为何物是一个首要而且关键的问题。因为对经济转轨性质的错误理解可能会导致经济转轨整体判断的失误以及政策上的错误导向,从而导致经济转轨进程的延迟和经济社会所负担转轨成本的增加。目前对于经济转轨性质的探讨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谢作诗  杨绍江 《当代财经》2002,(9):15-18,38
转轨方式并不独立地决定经济绩效,而是与初始条件一道才能决定经济绩效。初始条件应该一分为二,一类不依赖于转轨方式而直接地决定经济绩效,另一类则要与转轨方式一道才能决定经济绩效。究竟是初始条件重要还是转轨方式重要是一个模糊糊不清的问题。究竟是第一类初始条件重要还是转轨方式重要勉强可问,究竟是第二类初始条件重要还是转轨方式重要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俄罗斯的经济绩效与转轨方式无关,具有事前决定的性质,中国的经济绩效却是与转轨方式有关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政府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个非均衡发展大国经济体系中,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制度环境、历史文化的差异都会造成不同经济发展存在路径上的差异。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具有影响,中央政府在对外开放、财税、金融等制度安排的区域差异是造成的区域经济环境差异的原因。换句话讲,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政府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转轨经济中的掠夺之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转轨中的政府可能成为掠夺之手。在我国由于长期存在的意识形态的惯性和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以及税制改革造成了地方政府的掠夺行为。为此,如欲限制政府的掠夺行为,在长期必须以经济改革促宪政转轨,形成社会的“自生能力”;在短期必须改革税制,缩短行政代理链条。  相似文献   

6.
关于转轨经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国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变革探索已延续了半个世纪,世界上30多个国家、1/4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探索,这些国家可以统称为转轨经济国家,它们的经济运行既不能简单地用发达经济、发展中经济来界定,也不适合用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来界定,而是体现出特有的转轨经济共性,转轨经济应该成为一个独特的研究对象,转轨经济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从传统理论或已有体制的视角出发,而应该立足于转轨经济国家已经走过的实际历程。归纳可以作为规律性的东西,寻求方法论上的创新,本文对开展这一研究的初步思考以整个转轨经济国家为背景,而以中国经济转轨为个案。  相似文献   

7.
转轨经济中的“掠夺之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由于长期存在意识形态的惯性和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以及税制改革造成了地方政府的掠夺行为,经济转轨中的政府可能成为“掠夺之手”。为此,如欲限制政府的掠夺行为,在长期必须以经济改革促宪政转轨,形成社会的“自生能力”,在短期必须改革税制,缩短行政代理链条。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别考虑政府与私人部门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利用一个动态模型研究了转轨过程中国有资本比重的最优路径问题。借助数值模拟,首先,本文发现最优转轨路径仍然是存在的,并且只能是渐进式的。其次,研究还发现存在一个转轨成本的临界值,当转轨成本大于该值时,国有资本比重将不会降低,经济将不会进行转轨。另外,本文的研究还为现实中政府在转轨期间所推行的一些改革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国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变革探索已延续了半个世纪,世界上30多个国家、1/4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探索,这些国家可以统称为转轨经济国家。它们的经济运行既不能简单地用发达经济、发展中经济来界定,也不适合用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来界定,而是体现出特有的转轨经济共性。转轨经济应该成为一个独特的研究对象,转轨经济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从传统理论或已有体制的视角出发,而应该立足于转轨经济国家已经走过的实际历程,归纳可以作为规律性的东西,寻求方法论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过去大量的研究强调政策、区域、禀赋等对广东经济转轨绩效的影响,论文从产权管制放松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博弈论模型,旨在分析广东政府放松对资源配置权利的管制对经济转轨产生的制度效应。研究发现,广东各级地方政府放松对资源配置权利的管制,大幅节约了租金耗散,并衍生出更多给予经济个体发挥比较优势的获利空间,扩展了市场范围,从而促进了地区经济均衡转轨。论文对于理解广东经济转轨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框架,它尤其有助于揭示产权管制放松与经济绩效变迁二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和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1.
转轨经济中的资本外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格雷戈里关于经济体制的四种属性和刘国光对经济体制的“五分法”,本文研究了转轨经济中普遍发生的资本外逃问题。由于转轨经济的现实同科斯定理所要求的理想状态存在巨大差异,较高的交易成本、市场不完全竞争和产权未被很好的界定,使得经济转轨不可能一帆风顺。作为经济转轨的成本之一,资本外逃抑制了转轨经济的正常增长,丧失了大量的税收,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本文分析了转轨国家资本外逃的现状和规模,揭示了资本外逃对于转轨国家的负面效应,从体制转轨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转轨国家出现资本外逃的原因,并就如何防范、减少资本外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胡英杰 《经济论坛》2002,(12):70-71
我国加入WTO,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与发展同在。我国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地介入经济全球化,政府的管理体制和行为方式面临着最为直接和突出的挑战。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加快对不适应世贸规则的涉外体制、法规和政策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要在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上下更大的力气。当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现阶段各级政府转变职能首先应从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中抽身,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与市场的培育与完善。在明确政府作用的方向、重点和方式的基础上,今后一个…  相似文献   

13.
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研究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之间的关系,论证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同政治力量间的竞争是宪政转轨的推动力量。通过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例证,本分析了两种转轨模式下的特征和问题。结论是,在政治垄断下的经济转轨将被国家机会主义所挟持。经济转轨双轨制产生了宪政转轨的非常高的长期代价,大大超过它赎买既得利益平滑转型的短期好处。经济转轨是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与WTO规则下的全球经济趋同的过程,而不是创造一个本质上不同的制度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李敏波  王一鸣 《经济学》2007,7(1):93-110
本文在新古典投资理论的框架下引入中国转轨时期的制度性因素,建立包括私有部门、国企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投资行为模型,论证了国有企业多重目标而导致其过度投资和资本积累,同时解释了在转轨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国退民进”等演化现象,论证了政府倾向于干预经济,施行“逆风向行事”规则,然而因其对项目真实利润的不可准确估测性会导致投资的过度波动,从而表明政府投资可能是经济中投资波动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奇迹能否延续,经济新常态是关键,而经济新常态则由政治新常态所决定。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启示是,政府主导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前提。然而政府对经济的监管,在官僚自利主导下逐渐异化为政府管控,由此造成市场化进程中的机会主义盛行。与中国经济奇迹相伴而生的是扭曲的经济结构、不规范的市场以及政府掠夺性行为。中国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深化改革所释放的制度红利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新一届政府以作风建设和强力反腐作为突破口,推动政治变革,加速经济转轨。与经济新常态相伴而生的是政治新常态,究其内涵,除了规范市场和强化法治外,服务型政府及专家治国体制均是必要的。一个监管而非管控市场的政府、一个崇尚法治的服务型政府、一个官员精于治理而不背政治包袱的政府,主导着规范而非扭曲的市场经济,构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6.
周茜 《时代经贸》2007,5(10X):114-114,116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逐渐转为市场需求约束,同时另一方面,体育产业伴随体育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将对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体育消费业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消费市场,研究与发展体育消费的相关问题已是体育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也是我国政府积极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济转轨国家发生的通货膨胀,是转轨过程中新旧体制摩擦所引起的经济失衡的集中表现,本文分析了东欧国家经济转轨中的通货膨胀现象及其成因,转轨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各项政策,最后总结了经济转轨中通货台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10年经济转轨:结果、趋势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 《财经研究》2003,29(4):73-80
从1992年年初俄罗斯放开物价,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到2002年已经整整10年了,如何评价俄罗斯的10年经济转轨?本文总结了1990年代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矛盾和结果,分析了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形势、未来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前景及其影响因素,并寻求到了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安强身 《财经研究》2008,34(4):4-15
在我国渐进式的转轨经济过程中,在政府强控制金融与高额储蓄条件下,体制内经济体发生金融漏损并由体制外经济顺守,修正了金融初次配置效率,形成了金融低效率与经济高增长并存的结果。理论与实践表明,体制内金融的外向漏损间接支持了体制外经济的成长发展,形成了"反哺效应",构成了一个非正规的经济增长良性循环模式。文章从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角度分析了我国转轨过程中的金融漏损、效率修正与经济增长,对我国转轨经济中金融低效率与经济高增长现象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应通过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产权改革、加快民间金融发展等措施改进与提高我国的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20.
作为20世纪末叶的一种世界性现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开放经济对转轨经济既有积极的制度变迁效应,也使转轨面临巨大的外部风险。分析表明,转轨国家间经济绩效的巨大差异,根源于不同的转轨方式及对制度变革和发展政策关系的不同处理。在对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反思的基础上,一些经济学家批判了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华盛顿共识”,强调转轨中制度建设的历史的重要性。论文指出,在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