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郑板桥是清初画坛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他积极倡导书画印的综合艺术,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的文人画,为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在对郑板桥生平及绘画的时代背景加以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从竹、兰、石三种题材对郑板桥的绘画风格进行了分析,在书画、题跋、布局、枝法方面对郑板桥绘画的形式表现特色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中国传统绘画(宋元明清时期)中表现的传统广告艺术形式为视角,通过对主要代表性作品的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广告艺术的形式及其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3.
"学而优则仕"是隋唐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理所当然的价值诉求。然而,明清晋商却断然提出"秀才学生意——改邪归正",令"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学而优则贾"的价值取向促进了知识与经济的内在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契合统一,使得明清晋商能够"用儒意以通积贮之理",最终执商界之牛耳,在获得道德肯定的同时创造了商业奇迹。  相似文献   

4.
罗序伦 《经济前沿》2008,(10):I0023-I0023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人们喜欢竹子已到了难舍难分的境地。竹,有“高风亮节”、“气节高尚”、“步步高升”、“竹报平安”的喻意,因此,它那高尚的精神风貌和特殊的审美情趣,不但能激发画家的创作灵感,而且也成为画家热衷表现的对象。纵观中国绘画史,中唐时期,竹就已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北宋的文与可,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明代的王绂、夏昶、徐渭,清代的石涛、郑板桥等都是画竹能手,且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细读《水浒传》原和明清评点家的点评,《水浒传》塑造的女性人物有好有坏,明清书评家对她们的评价亦有褒有贬,这与当时所处社会现实是相吻合的,既不是特意反女性,也不存在情与理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邱江宁 《江南论坛》2006,(11):58-61
才子佳人小说所以能在清初的江南盛行.起决定性作用的外围条件就是江南仕女阶层的崛起。今人胡文楷的《历代才女著作考》著录了近4000位女作家的著作,其中百分之八十是明清两代的,而明清两代中,清代女作家有3500余人,而且,明清两代中的女作家,有百分之八十是江南女性。  相似文献   

7.
笔墨纸观,最简单的工具创造了风雅独树的中国绘画和书法。从古至今,典雅蕴籍、含蓄诗意的中国书画家留下了许多独树一帜的书画作品,其蕴舍的艺术价值震烁古今中外,不少字画作品在国际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出上亿元天价。  相似文献   

8.
一、婴幼儿自主性绘画的价值 1.自主性绘画的价值,不是单纯学习知识。 促进婴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才是自主性绘画的真正价值。所谓自主性绘画,不同于传统的模仿画,也不同于西方的自由画,是一个让孩子发挥自己能力的自主画。其实,许多家长教孩子绘画,目的不在于培养画家和技能技巧,而在于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孩子的智能潜力。儿童画具有综合性,能融全德、智、美、多元素质,需要多领域交叉。《纲要》也提出了“各领域”的内容相渗透。  相似文献   

9.
从“礼治”到“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考察中国明清时代的社会情态的基础上审视了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一系列概念,认为,由于中国社会情态的复杂性,简单地用自由民主一类价值去衡量中国传统社会存在认识上的危险。我们应当重新检讨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重新看待和评估今天仍然备受压制的各种民间知识形态,检讨和调整我们对待历史传统和民间社会的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0.
明清江南区域经济史研究的又一力作──读《明清杭嘉湖社会经济史研究》王日根明清社会经济史在古代经济史研究中堪称热门,过去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都是围绕明清社会经济史展开的。而在明清社会经济史中,又以江南区域的社会经济史为中...  相似文献   

11.
书斋是传统私家园林中书房、山斋的统称,而其功能又不止于文艺活动。书斋随着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的人格和艺术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而变迁,经历了汉魏六朝在私家园林中无特定选址、唐宋作为宅园的中心,以及明清蜷于园内一隅这3个主要演变阶段。至明清,书斋往往自成一处独立的小院,除了书房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可以独立承载园主人的日常起居、爱好雅嗜等,是明清文人宇宙观日益狭小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书画历史由来已久,在这悠久的艺术世界里,自古而今也涌现了许许多多成就斐然的书画大家,他们的佳作和事迹以及精神和思想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影响着万千的后世之人。而在这浩瀚的艺术海洋中,永远都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星,她就是元代著名的女书画家管道升。她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一代一代的人们瞻仰和描摹。而她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其闪烁着更加耀眼的光芒,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不同凡响的伟大女性之一。  相似文献   

13.
徽州刻书约起于唐末至五代时期,盛于明中叶,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为徽州刻书最为辉煌时期,至清中期渐渐衰微。徽派版画是源于徽州刻书中的插图艺术和墨谱,它由刻书和制墨的兴起、鼎盛、创新,逐渐形成独立的版画体系。徽派版画在我国版画艺术中,是一株引人注目的奇葩,无论其镌刻之精、遗存数量之多、艺术价值之高,皆精于其它派别版画。  相似文献   

14.
仕女图始于唐代,通过塑造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来 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传达特定的古典艺术趣味和审美模式, 研究庭园仕女图对于揭示女性庭园空间的美学特质较为重要。 以筛选的庭园仕女图为材料,考察庭园仕女图中植物和石类所 呈现的微小空间的显著的美学特点,以此了解古代画家笔下庭 园中石类与植物的美学样式,以进一步阐释和揭示古典庭园美 学的本质样貌和内涵,为传统历史庭园的保护以及现代庭园的 设计传统的传承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经历过魏晋的自然、唐代的雄奇、两宋的精微、元代的散淡,发展到明朝直至董其昌的出现,引领着明清文人写意精神,成就中国画史又一具有深刻人文精神之画风。董其昌的书画对我国后世书画艺术的审美较为深刻、别树一帜,是当时书画艺术的风向标。对董其昌的书画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笔、形、境、写”等四个方面探析了董其昌的书画理论对现代水墨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We analyse the evolution of the price of paintings in London auctions with a unique data set of over 200,000 sales in the period 1780–1840. We build a price index for the representative painting through hedonic regressions controlling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ctions and paintings and for the artists’ fixed effects. The emergence of an efficient secondary art market wa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Estimating a CAPM model for art investment suggests that British paintings could deliver a higher return compared to imported paintings and an attractive source of diversification relative to the contemporary stock market. This contributed to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British art and, possibly,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s of its Golden Age. While the representative painting of the British school was initially undervalued, new British painters reached foreign prices by the beginning of 1800s.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其在明清时期的广泛传播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不可或缺的深远影响:树立了集"忠义"和"神勇"于一身的崇拜偶像—关羽,提升了民族笃信好义精神,提高了民族凝聚力,增强了民族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8.
十七世纪是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时期,也是明中叶以来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影响明显的时期。中国地理学在各方面孕育着崭新的学术思潮,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地理学者和一批重要的地理学著作,提出经世致用说和人地相关论,大兴地理考察之风,深入探讨地理规律,推动了传统舆地学向地理学的转变,萌芽了近代历史地理学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值得认真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绘画对造园影响深远,二者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由中国画独特的画面秩序和组织结构产生的以非透视手法空间营造的现象引发了对于园林中类似效果的观察与思考。总结了5种用于对照分析绘画与园林的非透视性手法:时空连续与无尽空间、分解重构与消解空间、内部画框与重叠空间、镜像构图与虚实空间,以及近小远大与尺度模糊。意在找到一个新的角度解读古典园林的空间构成,为当下传统造园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We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the entry of painters and price of paintings in the XVII century Amsterdam art market. In line with evolutionary theory, demand-driven entry in the market was first associated with product innovations and a rapi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ainters. After reaching a peak, the number of painters started to decrease in parallel with a price decline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process innovations. To test for the role of profitability in the art market as a determinant of endogenous entry of painters, we build a price index for the representative painting inventoried in Dutch houses. This is based on hedonic regressions controlling f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intings (size, genre, placement in the house), the owners (job, religion, value of the collection, size of the house) and the painters. After a peak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entury, the real price of paintings decreased until the end of the century. We provide anecdotal evidence for which high initial prices attracted entry of innovators, and econometric evidence on the causal relation between price movements and en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